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高中教育“小班化”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2014-04-08 08:49:09   来源:   

记者 冯超颖 摄 在江浙、广东,不少学校坚持多年探索高中教育小班化,教育理论专著《高中小班化》更是展示了我国高中小班化教育的最前沿...

01137766(传8版)高中生复习图片_1.jpg
记者 冯超颖 摄

    在江浙、广东,不少学校坚持多年探索高中教育“小班化”,教育理论专著《高中小班化》更是展示了我国高中小班化教育的最前沿成果;
  在成都、重庆,高中阶段小班教育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十多年坚持将班额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不少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知名重点大学;
  在南充,记者调查显示,班上人数少,老师就可以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和个性发展,给优生详细拟订拔尖计划,为落后生实施单独辅导——
    上周,《南充日报》一条新闻显示: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全市今年将新招高中生4.5万人,并规定:一个班最多60人。这条消息让不少家长摇头:每个班不超过60人?我儿子上高中时班上都快100人了,学生几乎坐在了黑板下面,老师讲课要用扩音器。一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小班好我们也知道,可是好学校少,好班少,大家这才想方设法往“好班”里钻,好班膨胀成大班就成了必然。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市教育局按各学校班额下达高中招生指导性计划,高一时各学校每个班基本都不会超过60人,可是到了高二,分科、合班等种种因素就会导致个别学校出现“大班现象”。
  据记者了解,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只能指导无法硬性要求各班不超过60人。然而近年来,从国省到市里,教育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极力倡导高中阶段的小班教育,其良苦用心是什么?高中生都拼命往优秀“大班”里挤,危害有多大?家长是否盲目地把孩子硬往“大班”塞?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用心良苦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40多岁的董利华是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对高中阶段的“大班”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据他介绍,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规定,对理想的办学规模确定为: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不超过36个班、每个班不超过50人;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普通高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规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人数坚决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内(小学45人、中学50人、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内),基本消除70人以上特大班额。
  说到南充情况,董利华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就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提出要求,每个班的人数严格控制在60人以内。“我们是按照南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班额的,往年我们要求每个班在66人以内,从2013年开始,要求每个班不超过60人。高中虽然是非义务制教育阶段,但降低每个班学生数量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从国省到南充,为何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高中阶段的小班教育,董利华说,一个班的学生少了,老师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庞大抽象的整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时刻处于一种被唤醒、被激励和主动提升的场景中,老师因材施教便利了,学校管理容易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增多,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大班”的弊端,曾经担任过90多个学生的“大班”班主任张勇说自己最有发言权。“一个班90多个人,你想把所有学生的情况都了解清楚是根本不可能的,科任教师就更不用说了,耐心观察、悉心指点、细心辅导就完全谈不上。其实作为老师,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但人太多了实在顾不过来。”张勇老师举了一个简单例子:“90个人每天作业就是90本,稍微认真一点修改就是好几个小时,精力耗费相当大。以前带毕业班的时候,早上6点过就起来守早自习,晚上11点过才能回家休息。要想出成绩,‘大班’的老师都是只抓尖子生的学习,其余的放任自流。”
  南高副校长涂刚说起“大班”更为头疼。据他介绍,今年秋季,南充高中两个校区计划招收43个班,招收学生近2500人,是全市高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涂刚说,提起招生他就“脑壳大”:每到招生季,打电话托关系想要进南高的人很多,有的指名点姓要进哪个老师的班,从早到晚电话不断。涂刚告诉记者,每个学生底子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都非要往自己认为“好”的“大班”挤,增加学校负担不说,对孩子成长也不利。
  盲目跟风 娃娃在“好班”让人放心
  正如涂刚所说,不明智的家长还大有人在。
  在南充税务部门工作的老汪,对儿子在南高上高中很是骄傲。他告诉记者:“我就想要儿子读南高,因为那是南充最好的学校。”对于“大班”和“小班”哪个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这个问题,老汪想了想说:“我还真没想过。只是看到别的家长都在想办法让孩子读南高,我自然也要千方百计把娃儿送进去。”生活中,像老汪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就算挤破头也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好班”,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他们一致认为好学校师资力量强,孩子成绩才能提高,但殊不知一旦大家都往一处挤,班上人太多,管理跟不上,老师的教育计划难以实施,部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跟不上。
  “大班”对孩子成才的不利因素,很多家长其实心知肚明。他们也明白孩子在一个人数相对少一点的环境里学习,有什么问题老师容易发现,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孩子的辅导也更有针对性。但他们普遍畏惧“小班”,更不愿孩子在一般学校接受教育,因为他们担心那里“学习风气不浓、班风不够好、师资力量不过硬”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问题,转学、转班、休学,再加上分科等因素,让高二的班额变化大。南部中学校长廖茂生说:“我们希望每个班都保持在60人以下,但到了高二就很难控制。学生自己选择读什么科,学校只能尊重,不能强行让其改科。这就导致了文理科中必然有一科一边倒,必然有个别班人数会超过60人。”
  南高副校长涂刚说起“大班”更为头疼。据他介绍,今年秋季,南充高中两个校区计划招收43个班,招收学生近2500人,是全市高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涂刚说,提起招生他就“脑壳大”:每到招生季,打电话托关系想要进南高的人很多,有的指名点姓要进哪个老师的班,从早到晚电话不断。涂刚告诉记者,每个学生底子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都非要往自己认为“好”的“大班”挤,增加学校负担不说,对孩子成长也不利。
  盲目跟风 娃娃在“好班”让人放心
  正如涂刚所说,不明智的家长还大有人在。
  在南充税务部门工作的老汪,对儿子在南高上高中很是骄傲。他告诉记者:“我就想要儿子读南高,因为那是南充最好的学校。”对于“大班”和“小班”哪个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这个问题,老汪想了想说:“我还真没想过。只是看到别的家长都在想办法让孩子读南高,我自然也要千方百计把娃儿送进去。”生活中,像老汪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就算挤破头也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好班”,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他们一致认为好学校师资力量强,孩子成绩才能提高,但殊不知一旦大家都往一处挤,班上人太多,管理跟不上,老师的教育计划难以实施,部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跟不上。
  “大班”对孩子成才的不利因素,很多家长其实心知肚明。他们也明白孩子在一个人数相对少一点的环境里学习,有什么问题老师容易发现,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孩子的辅导也更有针对性。但他们普遍畏惧“小班”,更不愿孩子在一般学校接受教育,因为他们担心那里“学习风气不浓、班风不够好、师资力量不过硬”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问题,转学、转班、休学,再加上分科等因素,让高二的班额变化大。南部中学校长廖茂生说:“我们希望每个班都保持在60人以下,但到了高二就很难控制。学生自己选择读什么科,学校只能尊重,不能强行让其改科。这就导致了文理科中必然有一科一边倒,必然有个别班人数会超过60人。”
  相比廖茂生的难题,营山中学校长李国清遇到的难题更“考脑壳”——休学。“高一这才第二个学期,我们学校就已经走了将近300个学生了。”这些学生大部分休学外出打工去了。“一个班走得只剩30多个人,只有合班,这样一个班的人数又超了。”
  当然,由名师担任班主任的班,学生人数会比其他班人数多是个普遍现象。很多家长不管自己孩子成绩如何,兴趣咋样,想方设法都要找关系让自己的孩子在名师班上就读,导致了部分大班人数超标。“老师好,娃儿才带得好!我们才放心。”家长李显的说法代表了不少家长的想法。
  无可奈何 被人“俯视”的日子不好过  
  采访时,老汪的儿子小杰悄悄告诉记者,他个子高,篮球打得好,初中同学在嘉陵一所中学读高中的“感觉”很好。“说实话,我想和他们一起读高中,轻松、愉快!”对于目前在南高的学习,小杰说:“压力太大了,稍不注意就会落后。我的成绩在原来学校排名年级前50名,但在这边简直排不上名次,天天被人‘俯视’,我简直一点自信心都没有了。”尽管老汪煞费苦心,到处请人帮儿子补习,但是小杰说,能不能考上大学,自己心里一点没底。“我宁愿去个一般的学校,好好读书,好好打球,即或考不上大学还能去考个艺体什么的,感受一下被人仰视的骄傲。但看到老爸一心想让我读好的高中,进好的班,考好的大学,我既不忍心又无奈,只好过一天算一天!”
  听说记者采访高中“小班”教育,不少与记者同龄的人说起了他们“伤心”的往事。在市文化路某单位上班的赵娴婷对自己上高中时的最深记忆就是班上的味道:“我们读高中的时候,班上有93个人,一到冬天,门窗都关严了,整个教室都是一股脚臭的味道。到了夏天,汗味、口气、馊味就更浓了!”更多“80后”、“90后”对高中的印象也是人多。“一间教室只有2个过道,只够一个人通过。上课下课,过道就要发生‘拥堵’。”
  坐讲台旁吃粉笔灰、坐教室后门边像个旁听生……记者采访了解到,经历过“大班”痛苦的高中生活经历,给不少人留下了记忆的阴影。
  期待改变 唤醒学生鲜活的灵性
  早在2007年,江浙一带学校就开始探索高中阶段的“小班化”教育,并迅速在基础教育领域刮起一道旋风,引得同行关注,媒体聚焦。“小班化”教育最初是以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教室生活化、桌椅卡通化、课堂能走动、小组活动多……“小班化”教育的本质,是让“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深入人心。应运而生的教育理论专著《高中小班化》更是展示了我国高中“小班化”教育的最前沿成果。
  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是成都市最早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之一。十多年坚持将班额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不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小班”教育正在带来“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代表着现代教育的新方向,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日显其思想、资源和技术优势,尤其在回归教育本真,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上,呈现了新的教育生命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教育而备受推崇。
  采访中,不少老师对“小班教育”颇为认同。高坪中学语文教师陈红萍告诉记者,老师用同样的精力照顾不同人数的学生,人少的班,学生分得老师的精力自然就多,得到老师的关心相应就多。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多得到老师一点指引,多听到老师一点鼓励,对学生一生都会有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鲜活的个性,这些个性怎样才能适时发挥出来,需要老师在学习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引导。”
  尽管几乎所有的校长和老师都认为,无论大班小班,老师对待学生都是一视同仁,而且无论名校还是普通高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授内容都一样。但他们也认为,学校教育重要,家庭教育更为关键,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身上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增加了教育的负担。
  董利华认为,要解决“大班”现象,根本还在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只有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每一个孩子才能在自己的“背景”中发展,每一朵生命之花,才能绚丽绽放。(记者 郑钦豪)

相关热词搜索:高中教育 小班 生命

上一篇:外商投资四川资金到位中西部第一
下一篇:268公里 南充绿道总体布局方案敲定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