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专业合作社+:跑出南充脱贫攻坚加速度
2016-04-01 09:25:35   来源:南充日报   

  3月28日,记者从市农牧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依托数万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精准发力“拔穷根”,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土地入股 村里不再有撂荒地

  3月27日,西充县双凤镇跳蹬河村兴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多名农民正在桃园里忙碌。据了解,该村自建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劳动力和现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将撂荒地变为丰收的果园。双凤镇跳蹬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江介绍,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民自发成立该合作社。

  和全国许多乡村一样,跳蹬河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不足40人,土地撂荒严重。该合作社成立后,村里620余亩撂荒地重新开垦,村民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村民自建合作社,不仅有保底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在自己的合作社上班挣钱,盈利后还能分红。”据胡江介绍,该合作社目前吸纳社员118户,流转山地620余亩。

  在我市,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不少见。顺庆区渔溪乡渔溪桥村目前还有30户、108人尚未脱贫。全村83户农民以200亩山地入股,成立了渔溪桥村春见柑橘合作社,引进“春见”和“奈维琳娜”两个柑橘品种进行栽植。从市委政研室下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的宋静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60%以上的山地撂荒,目前不仅全部栽植了“春见”和“奈维琳娜”柑橘树苗,还套种了时令蔬菜等。时令蔬菜的收入,除去肥料、管护人员的工资等生产成本,还略有节余。

  “土地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到适度规模化经营,这是一大变革。这样的土地托管服务,已在我市仪陇、营山、西充、蓬安等地广泛开展,成为我市各地扶贫开发中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子。”据市供销社副主任王道金介绍,阆中市供销社还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各乡镇基层社成立为农服务队,开展果树栽培嫁接、农作物杀虫等土地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

  依托“农”头 农工互动产业兴

  产业扶贫,授人以渔,不是农业单打独斗,而是全产业链合力“造血”。

  “天气暖和了,幼苗要注意防治病虫害。”3月28日,仪陇县来仪乡惠明村党支部书记刘治寿正组织人力,一户一户查看白芷幼苗长势。来仪乡是仪陇县的边远乡镇,该乡立足自身优势,鼓励引导农户采取租赁、调换、代耕代种等形式,充分利用撂荒地,规模种植中药材。刘治寿除了把自家的2亩地全部种上白芷,还把外出务工农民的部分撂荒地承包过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行市场价格,每亩产量200公斤,亩产值达到2400元。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协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仪陇县依托蓉药集团,在五福、双胜、凤仪、来仪等7个乡镇种植中药材2万亩,并建立了15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015年,该县中药材年产值达2.6亿元,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元,帮助135户贫困户脱贫。

  不仅如此,仪陇县还依托大山米业,在立山镇、柳垭镇、三河镇等28个乡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国颁二级以上优质绿色水稻订单生产基地10万亩;依托中味食品、旺平食品、二比特食品,坚持走“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路子,发展以辣椒、榨菜、胭脂萝卜、豇豆、青菜等为主的加工型蔬菜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扶贫互助社已发展到63个,覆盖36个乡镇、63个村,其中资金规模50万元以下的47个、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8个、100万元至200万元的4个,200万元以上的4个,共有社员3672户,资金总额达3100多万元。

  在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和业主的牵引下,南充脱贫攻坚正跑出“加速度”。市扶贫和移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市已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个面积达25万亩。当年有11.88万人实现了脱贫。(记者 张蓉萍)

  (原标题:专业合作社+:跑出南充脱贫攻坚“加速度”)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加速度 合作社

上一篇:顺庆打造超10万平方米电商产业园
下一篇:为“旅游包机”探路 台湾旅行商赴南充考察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