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华社采访团点赞阆中
2017-09-14 15:32:02   来源:南充日报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红色文化资源富集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新华社采访团点赞阆中

  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记者在阆中古城采访。 记者 陈村铭 摄

  9月12日至13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阆中,来自新华社四川分社、重庆分社、甘肃分社的30余名记者深入阆中城乡采访,用心感受千年古城的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阆中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让采访团的记者眼前一亮。

  兰渝铁路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12日下午,来自新华社重庆分社的记者韩振一行前往阆中火车站采访,并对阆中火车站的双语服务进行了专题采访。阆中火车站自2015年12月26日开通以来,古城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游客及外出务工、探亲客流持续火爆,今年“五一”期间,阆中火车站单日旅客发送已经突破8000人次,平常日均发送旅客3000人次,日均到发总数6000多人次。采访团记者认为阆中市作为旅游城市,火车站作为阆中市旅游服务的第一窗口,有必要提高服务技能,尤其是针对外来游客提供语言服务。

  随后,新华社记者又对阆中市春节文化主题公园进行采访,阆中市民俗专家宋森林、贾行泰向记者介绍了阆中市源远流长的春节文化和春节历法制定者落下闳的相关故事和传说。在采访中,正好遇到来自陕西宝鸡的旅游合唱团成员在此游玩,随行的王团长告诉记者,有了兰渝铁路,到广元、阆中、南充和重庆旅游更加方便快捷。

  据阆中市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唐文斌介绍,今年1至8月,阆中旅游接待人次已经达到669.33万人次,除了成渝两地游客外,西北市场主要以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的游客较多,尤其是旅游包车、专列等越来越多,阆中市在进军北方旅游市场上已经先人一步,初次尝到甜头。

  当天,新华社重庆分社的记者还采访了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了解红军在阆中、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等历史史料以及阆中市的红色文化和老区建设情况,并采访了红军后代王介雄,听他讲述老红军王世荣的革命生涯。

  12日下午、13日上午,新华社四川分社首席记者蒋作平一行分别前往阆中市脱贫攻坚现场,天林乡五龙村、柏垭镇上游村和碧云村,了解阆中市采取“旅游+扶贫”的脱贫攻坚新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建设情况。在柏垭镇雨润农业合作社,蒋作平一行还对业主和合作社的代表进行专访,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1700多亩优质莲藕,采取莲下鱼、虾混养。当地莲藕主要销往甘肃、宁夏等地,由于现在没有货运铁路,每公斤运输成本达到0.8元,一旦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开通货运列车,每公斤莲藕的运输成本可以降低一半,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资金70多万元。

  阆中给新华社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新华社记者眼中的千年古城阆中咋个样?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在即,他们对阆中又有什么期盼?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新华社30余名记者走进千年古城阆中。

  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惠小勇说,阆中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红色文化也非常丰富,脱贫攻坚也取得很大成绩,是新华社这次“千里走兰渝”的报道重点之一。

  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张翅表示,这次到阆中的感觉特别好,阆中作为一个川东北的旅游城市,没想到能建设得这么好;兰渝铁路开通重庆至广元段动车后,阆中已经开通了几列旅游特快,带来了特别好的经济效应,我很期待!希望下一次再来对阆中回访,能看到阆中有更多更好的变化,能看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人,也希望阆中能像宣传片讲的一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屠国玺说,阆中古城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兰渝铁路开通后,从北方来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对阆中这样一个作为兰渝线上重要节点的城市来说,将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机会。

  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惠小勇介绍,新华社非常重视这次报道,动用了四川、甘肃、重庆三个分社的文字、摄影、电视、全媒体记者30余人开展区域协作调研。其视频和文稿将通过七种文字供海内外各条专线、各类媒体报道。参加调研采访的记者还会进一步挖掘阆中旅游资源,包括沿线的美食美景,新华社新媒体还将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向海内外的受众展示宣传。(张晓东 王波 本报记者 易立权)

相关热词搜索:阆中 采访团 新华社

上一篇:惩治不正之风 南充教体系统追责问责18人
下一篇:市网信办积极筹备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