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南充大地 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2018-10-25 09:17:39   来源:南充日报   


  西充双龙桥现代农业玫瑰种植园。记者 陈村铭 摄

  ●到2020年,乡村振兴将取得重大进展:南充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果州新家园”试点成效初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所有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786个、配套“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3200余个

  10月23日,丝丝秋雨飘落在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曲径通幽处,栋栋房屋粉墙黛瓦,室外流水潺潺;文化广场上,乡亲们扭着欢快的秧歌,孩童在追逐嬉戏;民宿门口,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合影留念、或拍摄乡村美景。烟雨中的五龙村,刷新了记者对新农村的认识。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南充广袤农村,发生蝶变的岂止五龙村。穿梭于南充农村、农户和现代农业基地,乡村振兴画卷在嘉陵江畔徐徐展开。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南充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A 顶层设计 培育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

  市委书记宋朝华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站在新时代,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事关全局的“大战略”,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南充三农的“新起点”。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南充落地见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总动员。

  按照顶层设计,到2020年,乡村振兴将取得重大进展。南充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果州新家园”试点成效初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所有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南充将基本建成农业强市,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月28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明确部署。

  乡村振兴怎么办?奋力建设实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五大乡村”,这是乡村振兴的南充计划、南充方案、南充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力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优质高效的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全市各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挂图作战、按图施工、照图推进,金点子、好经验频现。

  顺庆区制定的《顺庆区乡村振兴战略都市农业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农业产业发展、生产条件改善、新型主体培育、品质品牌提升、产业互动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建成西部都市农业样板区。

  蓬安县雄心勃勃,作好乡村振兴规划,保证“接地气、能操作”,探索建设“一园五线十乡百村”体系,探索建立先进机制,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西充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力提振现代农业,打造智慧农业:南西田园新城呼之欲出;打造覆盖金泉、太平等15个乡镇103个村的金太线百里百村柑橘产业融合示范园;占地4500亩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南部县提出,要以“六场攻坚战”为突破,以“十件大事”为抓手,打牢立稳亲水产业、亲水城镇、亲水文化、亲水社会、亲水品牌五大“亲水支柱”,推进“亲水南部”建设。

  踏上振兴之途的南充乡村,旧貌变新颜,乡村振兴的宏大图景开始实景演绎。

  9月28日,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生机勃勃。记者沿着崭新的水泥路刚进村口就看到,夹道栽满格桑花,花开正艳;花海之间,错落有致的房屋灰瓦白墙,那是安溪潮村幸福新居;玉带般的水泥路蜿蜒起伏,通向一个个村民聚居点,一排排现代化蔬菜大棚、一个个波光粼粼的鱼塘整齐排列,呈格状分布。

  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一个个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精致浪漫,小院周围盛开鲜艳的花朵,红的、白的、黄的,生活其间,村民怡然自乐。漂亮的民居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美景图,慕名而来的游客好似“人在画中游”。

  顺庆区凤山乡三百梯村,新建的文化活动室白墙红瓦、漂亮大气。一旁的“荣誉墙”上,“文明新风之星”“自立自强之星”“环境卫生之星”等先进典型事迹公示在墙。记者在三百梯村采访时注意到,村民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柴草农具整整齐齐,文明新风吹遍山村。

  B 点“土”成金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对南充来说,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有所作为,必须抓住精准脱贫这个“牛鼻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产业振兴是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在位于西充县义兴镇殿子山村的南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示范园,其核心区智能温室大棚安装有自动施肥机、净水机等设备。“给蔬菜浇水要先净化去杂。何时施肥、施多少肥,由电脑计算。”园区一名负责人说,大棚内安装的平行钢管既是采摘车轨道,又是散热管道;墙上的水帘降温系统可为大棚降温。通过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即使远在北京、上海,也能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园区。依托监测设施和传感器,园区温度、空气质量、水质、风向以及土壤PH值等都能自动传输到总控制室,一旦超标,系统立即自动生成解决方案。

  驾车行驶在蓬安县巨龙镇马家嘴村,道路两边是成片柑橘树苗,村内一幢幢小楼房错落有致,诗画般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产业园区由巨龙镇马家嘴村、合作村和分水岭村跨村联建,打造万亩柑橘产业带,覆盖15个村民小组。”巨龙镇政府一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柑橘产业带每亩栽种柑橘树苗45株,3年后挂果,每株可产柑橘10公斤,按当前每公斤10元价格计算,每亩效益4500元。林下套种蔬菜,亩产值可达6000元。

  在嘉陵区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作战时间表上,清晰地记录着全区正在实施的14个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每季度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其中包括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重点县(示范县)等项目为载体,新(改)建柑橘(柠檬)基地5万亩、粮油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5000亩、蚕(茶)桑基地5000亩、核桃和花椒基地5万余亩,统筹推进全区32个“天兆模式”脱贫奔康生猪产业园全面建成投产。

  微风拂来,嘉陵区龙泉镇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苗随风摇曳。为培育支柱产业,实现群众长效增收,龙泉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思路,通过考察和比选发现,发展花椒产业不仅有政策支持,而且具有见效快,3年可挂果、挂果周期长达15年等优势。在充分论证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龙泉镇发展青花椒产业。

  如今,龙泉镇花椒树苗面积已达11025亩,花椒树苗共120万余株。龙泉镇党委书记唐春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种植花椒110株,挂果后,每株花椒树可采摘花椒2.5公斤,丰产期每株花椒树可采摘花椒10公斤。按照当前市价,花椒每公斤价格在12元至16元之间。挂果后,每亩地产值预计在3300元至4400元之间。丰产期间,每亩地产值预计在1.32万元至1.76万元之间,收益高于种植传统农作物。

  根据有关规划,突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到2020年,全市柑橘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木本油料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中国晚熟柑橘之乡”和“中国木本油料之乡”,重振南充果城雄风。

  有产业作支撑,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逐渐转型为新型农民,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在园区务工,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入股产业园,年末有分红,收入有保障。

  10月23日,在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食用菌产业园大棚内,村民们忙着采菇。黎明村建有柑橘、食用菌、莲藕三个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业主带领27户贫困户组建,每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入股,参与种植获得收益,仅入股的保底分红每年就有7000元;入股并参与种植的农户,每年收益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

  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便有了生命力、源动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打造高标准农田80万亩,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023个,带动贫困户7.2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市794个贫困村成功退出,49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下降至1.5%。

  脱贫奔康产业带动现代农业突围,2017年,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跃上900亿元台阶,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跃居全省第四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相继落户南充。

  农村变成公园,全市成功打造国省级乡村旅游品牌90个、星级农家乐186家。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达75.3亿元,接待游客1567.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6.7%。

  C 环境治理 田园风光绕农家

  尽管国庆大假已过,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仍然游人如织。游客来到村里体验水上自行车、游船和自行车骑游,品尝特色蒸笼宴、农家菜,到农家菜院子摘蔬菜,体验采摘乐趣。“我们在这里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一位游客说。

  农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南充珍视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精华成为加快建构生态文明体系的指南,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

  在规划打造新农村时,五龙村邀请专家设计打造别具一格的川北精品民宿群,把木工活、耕田、种菜等日常生产活动加以设计,把诗意的田园生活产品化,让游客有独特体验。

  市委农工委一名负责人认为,抓住文化内涵的“牛鼻子”,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合力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这已成为南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南充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让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嘉陵区金宝镇,村民把自家垃圾装入垃圾袋,再把垃圾袋放到垃圾收集点,这已成为村民们的习惯。“户集、村收、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让乡镇垃圾得到及时处理,垃圾对地表环境及河流水质的影响大大降低。

  在嘉陵区双桂镇,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变得清澈。双桂镇场镇共有4000余名居民,镇上不仅建有2个污水处理厂,每日可处理污水700吨,还建有2个人工湿地,负责处理2个居民小区的生活污水。

  为加快农村污水治理,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南充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200座。其中,县城污水处理厂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91座。今年还有20座污水处理厂将完成技改;今明两年,全市将新建污水处理厂170座,包括16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和1座县城污水处理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下大力气破除农村环境痼疾,让田园风光、农家情趣永驻乡间。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786个、配套“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3200余个,带动全市农村面貌实现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大提升。

  根据《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南充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六大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进“美丽南充?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在南充,传统的农业种养方式渐成历史,当注入文创、休闲、养生等元素后,农业变得时尚、精致;在南充,村落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成为市民心仪向往的“后花园”;在南充,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拿着手机搞种植、开着小车办民宿;在南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南充秀美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嘉陵江畔徐徐展开。(记者 李奎)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画卷 徐徐

上一篇:60余幅国画 记录老南充街景
下一篇:南充市中心城区重大城建项目"百日攻坚"誓师大会昨日举行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