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从“忧居”到“优居” 百姓过上好日子
2019-05-20 09:10:09   来源:四川日报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近年来,南充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硬任务、硬承诺”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棚改实施路径,有效破解棚改工作矛盾多、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10年累计投资700多亿元,改造棚户区309处,拆除房屋2000多万平方米,建成棚改安置房25万套、1800多万平方米,近20万户、50万居民“出棚进楼”,探索出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内容的棚户区改造模式,实现了棚户区群众从“忧居”到“优居”的华美转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南充市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工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提出“在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或倾斜支持”的激励措施。南充也是国家确定的2018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拟激励支持城市名单中,四川唯一上榜的城市。

  改得顺 阳光操作公平公正

  “嵌入式”规划。按照“捆绑式连片改造、在一定区域内统筹平衡”的原则,将棚户区改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必须内容,统筹制定《南充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出台《南充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实施办法》,对棚户区改造范围、改造任务等进行了明确。全面启动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分年度、分类别、分县(市、区)确定改造任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再改造各类危旧房棚户区11万户、100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97.97亿元。

  “一盘棋”推进。建立“市级负总体责任、县(市、区)负主体责任、部门负直接责任”的工作体系,完善条块结合的领导机构,由市政府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考核,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截至2018年底,全市改造棚户区29.9万户、面积2044万平方米。按商品房的品质建成安置小区近100个,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2万余户。

  “阳光化”运作。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个办法补到底”的机制,坚持对象、政策、过程、结果、资金平衡方案“五公开”,邀请被搬迁群众作为监督员,从房屋设计、材料选用、安全质量等各工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实施一线工作法,相关职能部门把办公室设在改造现场,集中办理产权认定、颁证签署等事宜,面对面接受群众询问,听取群众意见,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南部县满福坝棚户区改造涉及居民2714户、10490人,短短6个月时间就拆迁2214户、8996人,真正实现了当年启动、当年建设、当年见效。

  建得起 政府市场“双手”发力

  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一制定土地收储利用、安置补偿等政策,统一组织搬迁、认定产权、安置群众、落实户籍,统一实施改造区域内道路、管网、水电气、广场、景点、安置还房的规划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国家金融支持政策,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发挥国开行、农发行棚改融资主渠道作用,为重点棚户区改造提供大额、低息、中长期融资贷款,2014年以来南充累计争取到专项贷款286.3亿元,有效破解棚改建设资金难题。同时,不搞简单的大拆大建,对仍具备使用功能的老旧住宅小区,优先通过综合整治和改扩建等方式,支持鼓励居民自主更新改造。

  多元筹资。以多元筹资保障建设推进,采取BT、银行贷款、安居工程企业债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市用10%财政资金撬动90%社会资本投入,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08年以来,全市共吸引社会资金近500亿元投入棚户区改造,建成商业综合体20余个。

  市场运作。坚持“资源换资金”的理念,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万科、佳兆业、蓝光集团等知名企业,盘活土地、人文等资产,推动资源资产“变现”。南门坝棚户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土地收益近11亿元,建成居民安置社区近20万平方米。

  住得好 既要安居也要乐业

  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将棚户区改造与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道路、市场、学校、医院等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安置小区的水、电、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让“新”居民享受“新”生活。南充市顺庆区将望天坝棚户区改造项目包装成一个完整的城建项目、民生项目,对整理的1700亩土地,优先安排380亩用于建设西华体育公园以及幼儿园和小学,138亩用于安置还房项目和保障房项目建设,共修建8栋、504套棚改安置还房,让城市面貌实现“脱胎换骨”。2008年以来,结合棚户区改造,南充市已建成商业综合体20余个、文化娱乐场馆30所、学校50所、公厕60座。

  高水平发展城市产业。坚持“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并重,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布局、拆迁居民就业等因素,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产业培育与产业布局相融合,大力发展商业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服务型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高坪区“江山丽景”安置房小区建成后,带动了周边人气、商气,王府井广场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仅2018年吸引就业近万人,带动工人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

  高质量发展群众利益。针对棚户区改造中部分低保户、特困户收入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帮助、定项补助、贴息贷款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救助,确保这部分群众能够有房住,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顺庆区南门坝棚户区居民张明全一家7口在拆迁前只有18平方米住房,改造后获得了两套105平方米的安置房。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还在南门坝的黄金地段开了个餐饮店,年收入10多万元。南门坝以前环境脏乱差,经过搬迁改造,如今成了南充市日渐成熟的新商圈,不仅让6300户、两万多人住上了好房子,还原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清风 (图片由南充市房地产管理局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充:从“忧居”到“优居”的华美转身
下一篇:宋朝华:坚决打赢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硬仗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