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奋进新南充:我们走在大路上
2019-10-22 11:39:15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 ——

  奋进新南充:我们走在大路上


  □ 张小星 邓伟果

  “数说”新南充

  辉煌巨变展新姿 伟大飞跃起宏图

  七十载波澜壮阔,七十载硕果累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创造了即将实现全面小康伟大飞跃的人间奇迹。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1200”倍

  新中国成立70年,南充经济总量爬坡过坎,不断壮大,1995年GDP总量突破100亿元,2007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突破1000亿元,2018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6.03亿元,是1949年的1200倍。70年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4%。改革开放前30年,GDP年均增长5.1%,改革开放后40年,年均增长9.2%。人均占有量大幅提升,2018年人均GDP达到 31203元,是1949年的726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层次有效提升

  关键词:“一二三”到“二三一”

  国民经济总量实现量变,产业结构层次实现质变。70年来,南充在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快发展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实现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递进过程。产业结构先后经历了一二三型、一三二型、三一二型、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类型,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49年的67.3:18.7:14.0升级为2018年的19.0:41.1:39.9,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8.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22.4、25.9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作用稳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翻两番”和“17.7倍”

  南充是典型的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市。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通过一系列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总量逐渐发展壮大,是全省产粮大市、生猪养殖大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307.14万吨、在1949年基础上翻两番;生猪出栏584.13万头,是1949年的17.7倍;猪牛羊肉产量46.74万吨,是1949年的21.4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1.87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的340倍。农业现代产业园蓬勃发展,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值跨过千亿大关、达到1020亿元。

  工业基础逐步夯实,新兴产业规模壮大

  关键词:年均增长12%

  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深化、现代化、科技化转变。近年来,南充全面实施“155”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等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31.22亿元,是1949年的1.5万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8个、利税总额258.72亿元,分别是1949年的28.8倍、1.9万倍;工业化率31.5%,比1949年提升16.4个百分点。

  市场经济欣欣向荣,消费热点加快培育

  关键词:1000亿元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充消费市场更加活跃,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市场逐步建立起来,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市场经济进而迅速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兴旺。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大型超市、商品连锁店鳞次栉比。商品丰富多彩,供应方式多样,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运而生,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同步运行,健康、养老、文旅、教育、娱乐等消费热点加快培育,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实现了全面升级,城乡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亿元,是1949年的1663.9倍,即将突破1000亿元。

  固投支撑强劲有力,基础建设突飞猛进

  关键词:1.1万亿元

  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南充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现状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南充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扣“5+100”重大工程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投资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对经济的贡献率更加突出,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陆空铁立体交通全覆盖,成为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崛地而起,城市风光魅力无限;旅游三产、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推进。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74.73亿元,是1949年的5.8万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0974亿元,其中改革开放40年以来累计达到10971亿元。

  居民收入成倍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关键词:3.1万元和1.4万元

  70年来,南充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购买力大大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品向高档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走过了在死亡线上挣扎—解决温饱—步入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不平凡发展道路。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0元,是1978年320元的96.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3元,是1978年108元的125.77倍。生活质量极大提高。吃讲营养、讲品种、讲花样,穿讲潮流化、高档化、品牌化,住讲环境、讲舒适、讲和谐,行讲快捷、讲方便、讲安全,城乡居民生活平均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35.9%和41.4%左右。

  财政税收由小积多,居民储蓄大幅增加

  关键词:从千万级到百亿级,从百万级到千亿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财政十分困难,人民生活一穷二白,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铿锵脚步,财政收入、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缺钱的日子已经过去。195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2208万元、582万元,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113.9亿元、495.2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516倍、8507倍。1952年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123万元;2018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292.6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97.37亿元。

  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

  南充城市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中国制造业最优投资城市

  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中国绸都

  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

  四川绿色发展范例城市

  四川省文明城市

  这是一座人文厚重的历史名城,2200年时光浸润,孕育出世代传承的情怀史诗。

  这是一片光耀史册的红色沃土,三百里嘉陵江水流淌,滋养出与众不同的人杰地灵。

  这是一块充满活力的开放高地,一万两千平方公里大地,在成渝西昆腹心开启全新未来。

  这是一颗越发耀眼的璀璨明珠,760万人民昂首阔步,正朝着“成渝第二城”全速迈进。

  这里是——中国·南充。

  南充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辖3区5县1市,总人口760万,辖区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市辖三区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久负盛名的“千年绸都”,国家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川陕革命老区重要节点城市。

  “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位于成都、重庆、西安、昆明经济圈腹心,地处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川陕革命老区对接成渝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让南充拥有了联动东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南充是川东北经济、物流、商贸和金融中心,正在加快构建以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地。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11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9户,已经形成了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潜力产业快速发展。

  2018年,南充GDP达到2006.03亿元,列全省第五位,在川东北率先跨入“2000亿俱乐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63元。增速从2016的7.8%到2017年的8.5%再到2018年的9%,实现“三连升”。今年前三季度,南充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0.71亿元,列全省第5位,川东北地区第1位;同比增长8.2%。主要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区域,增速站稳全省“一方阵”。

  2019年,南充将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继续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区域。

  吉利新能源汽车南充基地生产现场 (张小星 摄)

  南充现代物流园 (周汉兵 摄)

  筑梦新南充: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

  7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伟大祖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光耀史册的壮丽诗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70年,奋进新南充加快发展、大城崛起。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南充全新的定位,给予南充一份特殊的使命。省委明确提出支持南充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将南充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并提出鼓励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今年,南充市委确定了法定目标、工作目标、奋斗目标,并提出要按照省委“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超越法定目标、完成工作目标、冲刺奋斗目标。首先,总量必须“三突破”。坚决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0亿元,为2021年GDP跨过2500亿元、2023年GDP跨过3000亿元大关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增速必须“三高于”。坚决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区域,确保GDP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以上。第三,排位必须“一方阵”。即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排位稳居全省“一方阵”、各项工作考核排位挺进全省“一方阵”。

  与此同时,南充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三大发展年”行动目标,即大力实施“产业年”行动,力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300亿元、“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力实施“项目年”行动,坚持以项目工作组织经济工作,全力推进成南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吉利二期等重点项目。大力实施“开放年”行动,坚持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力争全年招引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700亿元以上。

  当下南充,新风扑面、清风送爽、雄风乍起。正如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所说:“当下的南充,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大城崛起的宏伟目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如今,南充人民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踩着时代节拍,踏着铿锵步伐,满腔热情,满怀激情,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奋力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朝着大城崛起的宏伟目标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现代产业方兴未艾 高质量发展再书华章

  砥柱中流 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汽车汽配,独领风骚

  南充是四川五大汽车汽配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基地,拥有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30余家,吉利集团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及50万台动力总成、日上集团120万套汽车钢圈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正朝着西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和配套成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汽车汽配产业高地迈进。

  油气化工,势头强劲

  南充拥有规模以上油气化工企业48家,已入驻四川能投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鑫达集团、联成化学等一批知名企业,正着力构建以油气化工产业为核心的西部石化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基地。

  丝纺服装,如火如荼

  南充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绸都”,纺织工业基础扎实,拥有富安娜家纺、达利丝绸、金富春丝绸等规模以上丝纺服装工业企业96家,以及蚕业研究机构、服装艺术培训院校等。目前,南充正推动丝纺服装产业集群规模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现代物流,方兴未艾

  南充是四川首批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和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66个流通节点城市之一,现已建成川东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南充现代物流园,浙江传化、中国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入驻。同时,南充正积极搭建公路集散、多式联运、城际配送、进出口物流四大平台,建成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现代农业, 生机勃勃

  南充是四川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中法农业科技园区,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0家。正以现代农业为方向,着力打造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中国晚熟柑桔之乡”和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强势跨越。

  蓬安县相如镇脱贫奔康产业园 (刘永红 摄)

  蒸蒸日上 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

  电子信息,乘势而上

  互联网时代的瞬息万变,让电子信息产业拥有无法估量的发展空间。南充,以三环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电子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配套区和区域通讯信息枢纽中心。

  新兴材料,锋芒初现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让源源不断的新材料涌入产业大军,成长为一种主流。南充,以鑫达新材料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纺织及其他新材料及制成品,打造西部领先的四川省一流的新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

  高端装备,雨后春笋

  高端领域的装备制造,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竞争实力。以九天真空、中铁联运等企业为龙头,南充重点发展真空设备制造、特种装备制造、精密智能制造,培育发展智能制造产品和技术服务、航空航天产品及通用航空服务等,建设四川省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生物医药,头角崭露

  壮大传统医药,融入现代生物技术。南充,以康美药业、太极制药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化学新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打造中国西部医药产业园和中国西部生物医药产学研基地。

  节能环保,新姿绽放

  节能环保产业,潜能巨大。今日南充,已开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产品,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与废水资源化、资源再生利用等技术应用,不断推动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

  百花齐放 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

  城市建设,破茧化蝶

  南充,坚持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合一”,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文态“三态合一”,采取PPP、EPC等多元化模式,重点实施道路骨架、生态绿化、风貌建设、功能配套、数字智能五大系统工程项目,打造特质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交通枢纽,日益凸显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整体推进发展策略,南充密切对接国家路网体系,大力实施“南充交通三年推进计划”,逐步构建“南西蓬一体、市域半小时、成渝一小时”交通圈,完美缔造川渝陕甘腹地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科教文卫,万象更新

  南充,始终坚持放大优势、量质并举、做响品牌,重点实施南渝科技合作示范园、南充国际高中、城市音乐厅、嘉陵江文化综合保护开发、川东北康养中心等重大项目,努力打造区域领先的科教文卫品牌,不断提升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

  旅游三产,繁荣活跃

  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让南充2018年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到750亿元。按照“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南充深入实施品牌塑造行动,“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五张文旅名片正崭新亮相。

  产业园区,日新月异

  城市发展需要产业推波助澜,产业发展需要园区蓄势聚力。按照“创新发展、科学布局、集聚发展、协调配套”和“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南充努力创建了一批“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有力、人才建设一流、产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健全、企业主体活跃”的产业园区。

  高歌猛进 100件头等大事

  为给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提供坚实基础,南充着眼长远发展,集中力量狠抓100件大事,市本级和9县(市、区)全域覆盖,同城联动,每个区域圈定10件大事,共同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时代新画卷。

  “六个副中心”挺起区域中心城市脊梁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比的是经济体量、拼的是综合实力、靠的是加快发展。南充提出打造“六个副中心”:

  畅联内外 打造四川综合交通副中心

  交通强化区位,交通承载发展。在水陆空“三路并举”,东南西北“四向突破”思路指导下,南充畅通内部“大循环”,构建立足川东北、放眼成渝西的区域“大网络”,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在全省地级市领先领跑、在川东北独占鳌头,即将全面进入高速时代、高铁时代、空港时代。

  融入全球 打造四川开放合作副中心

  开放聚集资源,开放富集资本。南充坚持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招商引资百亿项目历史突破、十亿项目接二连三、亿元项目纷纷入驻,已然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开放的高地。

  壮大产业 打造四川工业经济副中心

  抓发展首先抓产业,抓产业首先抓工业。南充做精产品、做强品牌、做优结构,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高端、高端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政府扶优扶强、园区招大引强、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龙头企业,撑起南充工业蓝天。

  积聚财富 打造四川现代金融副中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南充将在“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50家、资产总额6300亿元,机构密集程度、金融资产总量、存贷款余额均居全省第2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金融规模、做全金融链条、做优金融功能。

  兴盛文旅 打造四川文化旅游副中心

  南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2018年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到750亿元。下一步,南充在打造文化旅游副中心过程中,将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全力做响“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五张文旅名片。

  注重民生 打造四川科教卫生副中心

  科教卫生体现软实力、彰显竞争力。未来南充,将坚持政产学研用“五方融合”,实现科创大市向科创强市跨越;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实施“大学城”工程,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跨越;充分发挥市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带动引领作用,实现卫生大市向卫生强市跨越。

  惊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的南充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交接仪式 (张小星 摄)

  流光溢彩新南充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南充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力高质量发展 推动大城崛起
下一篇:省扫黑除恶第2督导组向南充市反馈督导情况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