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阵地向基层延伸 残疾人在家门口康复训练
2021-01-14 16:09:00   来源:   


残疾人在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

家庭医生上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家庭医生整理社区残疾人康复档案。

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内设施齐备。

阆中市沙溪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

  近年来,市残联切实加强社区康复站建设,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医疗康复等服务,让残疾人能够就近、方便地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通过依托、整合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社区等医疗卫生资源,全市已建成县级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设施10个,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设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47个,康复阵地开始向最基层延伸。

  A 汇聚温情 康复站内乐融融

  “先在综合训练器上锻炼锻炼”“用这个划船机还需要再用点力”……1月12日,在顺庆区东南街道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二楼里,医师正在指导几位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几位残疾人一边训练一边拉着家常,显得其乐融融。

  整洁干净的二楼大厅,左边整齐有序地摆放着训练器材,右边则是供患者休息的桌、椅,桌椅旁边架子上放着各类绿色植物,这为康复站增添了不少生趣,墙上,“爱心公益,汇聚温情”几个字格外醒目。

  顺庆区东南街道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主要是为社区及邻近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康复站总面积近200平方米,站内设施齐备,设有康复室、功能锻炼室、医疗保健室、图书阅览室,购置有划船机、跑步机、下肢功率车、综合训练器、颈椎牵引椅等康复器材。康复站负责人何佳易称,康复站成立时,就对社区残疾人的康复意愿、需求作了全面摸底,为每位残疾人建立康复档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为了调动残疾人参加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康复站还对参与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实行积分制,每训练40分钟积2分,训练60分钟积3分,训练90分钟及以上积5分,每人每天最多可积5分,积满50分即可兑换一张价值50元的兑换券,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可持残疾人证和兑换券在康复站一楼的慈善超市兑换日用品。

  “桑园路社区位于东南街道,处于城市中心地带,辖区有160余名残疾人,周边紧邻4个社区,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辐射残疾人数469人。”顺庆区残联康复股负责人说,康复站的运行是以“社区康复+志愿服务”的模式,且依靠“一个基地、三个组织”来开展活动。康复站日常配备一名管理员,一名医师(每周指导一次),采用“康复训练兑积分”激励机制,鼓励残疾人参加社区康复和交流融合。目前,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已成为顺庆区的示范站。

  “自今年5月初,桑园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正式开放,我便经常到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到这里来锻炼的残疾人比较多,我们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残疾人陈中和(化名)说,以前,一天到晚不是腰疼就是走路气喘,通过几个月的康复锻炼,腰疼频率明显降低了,爬楼也感觉轻松多了。“由于离家近,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而且还有康复指导员定期提供训练培训、康复义诊和咨询指导等服务,所以社区康复站深受周边残疾人的欢迎。”陈中和补充说道。

  B 立足社区 康复服务接地气

  阆中市沙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设在沙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内,身穿白色护士服的康复师庞悦正在给残疾人做康复治疗。

  庞悦介绍说,今年4月,这名残疾人初到康复站时,因右侧肢体活动不便,无法站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辅助走上几步,其还患有言语功能障碍,吐词困难。随后,在康复师指导下,患者到康复站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接受恢复性康复训练。“在接受半年的康复训练后,他的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良好,基本能实现生活自理。”庞悦说。

  “沙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康复师技术、手法娴熟,服务态度热情。”这名残疾人说,几个月来,他通过针灸、运动、按摩等方式开展康复锻炼后,自己手指可以伸直了,下肢肢体也可以伸展了,这让他和家人十分欣喜。

  随后,阆中市沙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几位医生去到沙溪街道金鼓村残疾村民金喜山(化名)家。车刚停到家门外,金喜山就拄着拐杖、满脸笑容地迎上来,对前来上门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生道谢:“每个月都来给我做两次康复训练,给你们添麻烦了。多亏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现在能依靠拐杖走路了。”

  “今年79岁的金喜山,2011年患病,导致他无法行走。经过康复训练,现在能依靠拐杖走路了。”医生张勇介绍说,阆中市残联深入推进辖区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每位残疾人实际情况,实行就近就便、服务到家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阆中市沙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称,沙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提质增效,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目标,做实做细各项工作。

  阆中市残联康复股负责人表示,目前,阆中市每个村(社区)都配备有1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努力将残疾人纳入重点人群,重点推进签约服务工作,优化和完善签约服务内容,帮助残疾人切实享受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针对沙溪、七里、枣碧3个已建成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阆中市残联坚持对残疾人“建档无盲区、对症更精准”的工作原则,按照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实现了区域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共计签约2300余人,为300余名肢体残疾人配发了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阆中市残联康复股负责人称,该市残联还对社区康复站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首先是严格核实康复台账,以康复站提供的残疾人康复登记台账为依据,残联工作人员电话回访或上门核实。其次是严格要求康复次数,比如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年提供不低于4次上门康复服务。还对符合条件、主动到康复站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按照实际发生的服务项次和收费标准予以补贴。此外,阆中市残联还以残疾人评价为重要依据,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电话回访或上门调研方式收集残疾人对康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据介绍,为了给残疾人社区康复及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提供制度保障,阆中市残联调整充实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并结合阆中实际,以沙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紧紧围绕“坚持一个中心、建立两个平台、组建三大团队、做好三级联动”,探索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33”精准康复模式。即:坚持以残疾人及其家庭为中心,推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进社区(村)、进家庭;组织阆中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组织,沙溪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团队、专家团队和志愿者团队上门开展签约服务;成立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卫生院院长、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导小组,做到任务有人领、责任有人担。此外,还邀请陕西省渭南市残联及康复机构的专家,对沙溪、七里等康复站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进行专题培训。

  C 依托资源 成人康复探新路

  “以前,南充的成年残疾人康复主要是通过辅具适配来实现,恢复性康复基本没有条件开展,特别是边远山村的残疾人更是无从谈起。”市残联康复科负责人说,过去,我市也建立了一批社区(村)残疾人康复站,但存在运行不好、无人上门、场地狭小、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家庭医生有签无约等问题。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利用社区资源,根据社区残疾人数量、类型和康复需求等设立康复场所,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康复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辅助器具配置、信息咨询、知识普及和转介等社区康复工作。

  为推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发展,突破成年残疾人恢复性康复短板,去年5月,市残联考察组到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市,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问情况、查资料,学习当地社区康复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开阔了思路,受到了启发,明确了工作思路、办法和途径,与市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及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示范工作的通知》。阆中市率先在沙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为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9年11月,市残联在阆中市召开了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场培训会议,总结推广阆中“1233”模式,走社区康复站与医院(医疗机构)相结合的路子,探索残疾人社区康复暨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的基本路径、服务内容、工作职责,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可持续发展,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落地落实。

  去年以来,各县(市、区)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设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实施残疾人社区康复及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工作。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了1—2个残疾人社区康复及家庭医生增值服务示范点,服务残疾人1000—2000人,通过发挥其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全域发展。嘉陵区、西充县、营山县充分利用撤乡并镇、并村的建制调整机遇,在嘉陵区李渡和安平中心卫生院、西充县凤鸣镇卫生院和晋城街道珠涯庵社区康复站、营山县东升镇济川和新店镇法堂卫生院开展试点,把闲置的场地利用起来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

  下一步,市残联还将组织培训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协调员,加强家庭医生骨干培训,规范家庭医生服务基本内容、技能、管理等。该项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了就近便利的康复服务,解决了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奠定基础。

  通过努力,全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康复进程持续推进,基本康复服务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全市为24.71万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9.77%;免费配发基本辅助器具5.98万人次,覆盖率达99.56%;有合理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基本康复服务和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覆盖;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纳入社区卫生公共服务,签约率达93.9%;培育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14家,康复师资302人,具备了同时开展1000余名残疾儿童、4大类56小项康复训练项目的承载能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82%。预计全市将建成残疾人文化体育中心示范点54个;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共开展相关活动35次,为4317个残疾人家庭提供了服务;预计将为2万个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健身)体育器材、方法和指导;市图书馆设立了盲人阅览室,4个县依托图书馆、特教学校、城市社区等设立了盲人阅览室,配备了专门的盲人阅听设备;市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手语新闻》栏目,开设了残疾人新闻专栏、残疾人事业专题访谈节目;7个县(市、区)在电视台开设了残疾人事业宣传专栏,每年播出不低于5期。全市办证率达到45.5%,有需求的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全覆盖。(刘旭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初心和担当——记四川华中建设集团董事长张宏标
下一篇:南充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