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点燃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2022-01-05 09:15:31   来源:南充日报   

点燃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创新驱动引领“南充制造”迈向“南充智造”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南充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产业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增强南充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全面优化提升,推动“南充制造”向“南充智造”迈进,科创大市向科创强市跨越。

  科技赋能

  产业经济驱动力越来越强

  在产业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发展、实现振兴?唯有“创新”二字可破题。

  新年伊始,嘉陵江畔,三环电子十期项目车间内,一台台精密机械不停运转,一件件高科技电子产品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从这里走向全球。

  吉利汽车、中科九微、九天真空……这些在行业内鼎鼎有名的企业,纷纷将重大项目落户南充。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科技含量高、能耗少。

  工业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南充服务业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南充现代物流园传化公路港内,各大快递公司运输车辆穿梭。这里每天都有100万件快递通过国内70条班线,直达64个网点。作为我市四大支柱型服务业之一,南充现代物流业正在积极探索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推动物流“大脑”完善,从而催生了智慧物流。物流互联网让实体商品流动全面互通并融为一体。

  通过科技创新增强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是我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现实之举。

  位于高坪区江陵镇的中法农业科技园循环农业区智能温室,一座占地约2.5万平方米的巨大白色建筑异常醒目。智能温室内,育苗区、生产区、包装区等一应俱全。生产区内,一行行栽培槽水平等距排列,以每行栽培槽为中心,又从上至下分布着二氧化碳布风管道、暖通轨道兼容管、植株间暖通管、LED补光系统等,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传感系统,实时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的环境。

  科技对南充产业经济的驱动力已越来越强。数据显示,2021年,南充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47.8%;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825亿元、同比增长7.8%;南充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第5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6%。

  平台助力

  创新载体星罗棋布

  优化创新布局、打造创新平台,是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

  2020年7月,川东北区域首个省级新区———南充临江新区正式获批。398平方公里临江新区的发展定位为“三区一高地”,全力建设产业新城,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高效农业,打造成渝北翼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在嘉陵区创业小镇B座大楼楼顶,一排排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样一组光伏发电系统一年可发电近7万千瓦时,产值达10万余元。该太阳能电池板正是创业小镇八度阳光科技集团的得意之作,产品具有轻薄且光电转换效率高的优势。

  “创业小镇不仅是大众创新创业的平台,更是科创项目落地转化的加速器。”该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创业小镇荣获各类专利128项,国省级奖项60余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现重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26个。石墨烯、智能充电、WIFI感应器、人造纤维丝项目、光伏发电、环保水质大数据检测、光电科技、激光投影、医学质谱检测等新兴技术正在孵化或者已经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正享受着南充创业小镇的研发成果。

  此外,中法农业科技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高新孵化园、南充双创中心、高坪科创中心……这些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载体星罗棋布,科技的种子在南充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

  制度创新

  南充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20万人

  产业创新,平台打造,都离不开人才。

  近年来,南充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为统揽,不断深化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硕士和副高职称以上科技人才2060人,实施支持市校科技战略合作项目500余项,支持资金9500万元,培养优秀科技人才1000人以上。

  目前,全市拥有科技机构85家、省市重点实验室3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拥有高等院校11所、中职院校37所、专业技术人才近20万人。

  要留住科技人才,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一个个具体的科研项目,让科研人才真正能一展所长。数据显示,仅2021年,南充投入科技计划项目资金7974万元,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60余个。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支持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南充)开展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吉利汽车、中科九微、九天真空、三环电子等重点企业的重大科技专项,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特种陶瓷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

  此外,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并最终推动科技发展,又必须理顺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制度瓶颈。

  在这方面,南充取得不俗的成绩。2021年我市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印发《南充市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办法(试行)》,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和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目前已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市农科院试点实施。

  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管理包干、使用包干,充分赋予项目实施单位管理自主权,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目前已在省蚕研所、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市农科院试点实施。

  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南充加快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正在这里得到印证。(记者 易立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五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总决赛落幕
下一篇:南充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