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蓬安县实施蚕桑“百万工程” 老产业找到新出路
2014-08-06 22:44:23   来源:   

    王陈 周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蓬安,美丽的嘉陵江畔的江城,境内浅丘间迂回盘旋,自古以来就是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的富庶...
  

  王陈 周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蓬安,美丽的嘉陵江畔的江城,境内浅丘间迂回盘旋,自古以来就是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的富庶之地。早在1700年前,人们旧习惯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桑树渐渐成为蓬安县农民钟爱的产业,并成为蓬安农业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后,蓬安蚕桑产业迅猛发展,该县龙蚕镇曾获国务院通令嘉奖。

  然而近年来,蚕桑产业却成了蚕农眼中的“鸡肋”:茧丝价格起伏不定,加之城镇化进程和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缺乏导致不少桑园缺乏管理而荒废的现象日渐突出。这个蓬安引以为傲的传统特色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茧贱伤农,在经历了几年的价格“过山车”后,不少蚕农“移情别恋”动心思开始了转型。另一方面,作为蓬安的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蓬安力图通过一系列举措重现蚕桑业昔日的辉煌。从2010年至今,蓬安连续5年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夯实蚕桑产业恢复性增长的基础,如同一剂强心针,曾经凋敝的蚕桑业开始迎来久违的春天。

利润较低 难觅养蚕人

  “今年夏蚕又卖了个好价钱”,8月4日,蓬安县龙蚕镇鹭鸶田村村民唐元明整个夏天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2亩地的桑园,养了2张半蚕种,全部按合同价收购”,仅此一季蚕茧,唐元明可收入近3000元,对比一亩地一季红薯、一季小麦,收入400元来看,唐元明觉得还是养蚕划算。如今在鹭鸶田村,像唐元明一样看到效益的蚕农不在少数,可就在几年前,该村的桑树被村民们砍掉当作柴火。

  由于土质多样,海拔落差大,适合多种植物种植,以蚕桑产业的大规模发展而饮誉全川的龙蚕镇,早在1979年就荣获国务院的通令嘉奖,并在以后的20余年时间里,连年被中共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蚕桑基地乡镇”称号。作为“一村一品”的主打产业,鹭鸶田村蚕桑产业巅峰时拥有500亩桑园,养蚕种400余张。可到2008年,全村桑园锐减到50亩,蚕种养殖仅有10几张。

  雷亚君是鹭鸶田村第一个砍掉自己桑园的蚕农,“从嫁过来的那年就开始养蚕,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都是用卖蚕茧得来的钱买的。”52岁的雷亚君是村上有名的养蚕好手。2008年,看着洁白如雪的蚕茧,养了半辈子蚕的雷亚君心里却没底了。“今年价格降低了,明年还会降吗?今年究竟赚钱还是亏钱?”雷亚君说,从2006年开始,蚕茧一年一个价,到了每季开秤收茧,以往挂在蚕农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满面愁云。“头两年还能坚持,总想着蚕茧价格还会涨上去,后面实在没心思养蚕了。”连续的蚕茧收购价格下滑,让雷亚君不知所措,没多久她就将家里的桑园砍倒,改种了其他作物。随后村里人也开始了转型,曾经繁荣的桑园只剩下田边地角的孤树形单影只,村里难觅采桑人。

  桑树砍掉了,鹭鸶田村的村民心里也空了,没有了熟悉的蚕吃桑叶的“滋滋”声,总感觉缺了什么。“桑树长在那里,就好像催着你养蚕一样。”

政府出硬招 产业获新生

  鹭鸶田村的经历不是蓬安县的特例,2007年下半年,蚕桑走向低迷时期,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再次跌入低谷,现丝价已跌至14万元/吨,导致蚕茧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茧价下跌,蚕农积极性严重受挫,蚕桑产业形势较为严峻。加之蓬安全县21个蚕桑基地乡镇养蚕规模、养蚕条件与技术差异巨大,传统养殖与科学养殖、粗放经营与立体种养并存,蚕农把养蚕当作副业,收入打作家庭“零补”。

  面对蚕桑业发展的困境,蓬安必须拿出硬招挽救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否则几代人的心血将付之东流。

  为此,2006年以来,蓬安县采取“分步实施,一年一个重点”的战略,即2007年重点育苗栽桑,2008年重点改造劣桑,2009年重点改造养蚕设施。在通过2010年到2014年续建蚕桑“百万工程”项目,对新栽桑、良桑嫁接、设施改造、小蚕共育、省力化饲育、纸板方格簇推广、蚕业合作社创建、蚕桑基本户培育等方面进行了扶持下奖励,累计投入蚕桑发展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蚕桑产业乡镇22个,发展养蚕基本农户1.28万户,桑园总面积恢复到8万亩。

  鲜店乡黄金村陈爱民是该县新培育的家庭农场主,2013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60多亩地,并新栽桑2.2万株。陈爱民是黄金村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从小就和蚕桑打交道,去年听说县里有扶植政策,陈爱民便回家搞起了家庭农场。

  按照陈爱民的打算,60多亩桑园一季至少能养50张纸,按每张纸毛利1500元算,四季蚕茧他至少能收入30万。而且,县上还派驻技术指导员蹲点指导,桑树所需的化肥以及养蚕设施都由县蚕业局免费提供,连养蚕房建设都不需自己操心。

  陈爱民只是蓬安蚕桑产业恢复性增长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蓬安县完成良桑嫁接3000亩,对低产桑园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施肥、嫁接改造、灌水、修剪、伐条、培土、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老树复壮、更新改造、补植补缺等各项管理措施,改扩建小蚕共育室100个,组建4个蚕桑专业合作社,春季发种1.6万张,产茧50万公斤,实现收入1500万元,夏季发种0.95万张,产茧30万公斤,实现收入840万元,秋季已订种1万张,带动蚕农人均收入1000元。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县 蚕桑 出路

上一篇: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被双开
下一篇:刘宏建:为推动南充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