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依托农村淘宝站 南部“四小工程”特色产品销全国
2016-04-06 16:17:51   来源:南充日报   

  去年以来,南部县支持贫困户发展“四小工程”,帮助1800户贫困户从事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贩卖;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林园等16.2万亩;近1.2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小养殖”实现增收;1600户贫困户从事竹木制品或方酥锅盔、酸水豆腐、川北凉粉等产品加工。据统计,去年,全县贫困户通过发展“四小工程”,共增收近2亿元。

  规划先行 确定增收路径

  4月5日一大早,该县楠木镇金石村村民向国六在自家的屋前屋后忙活开来,经过培土固苗、浇水施肥,30株柑橘苗种下了地。

  据了解,去年,向国六家养殖了70余只鸡,增收了2000余元。今年,他准备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点。“村里规划好了发展项目,家门口就能赚钱,我们肯定能摘掉穷帽。”因妻子重病而致贫的向国六对脱贫充满了信心:“我的脱贫路径就是‘管好小庭院、搞好小养殖’。”

  金石村山高坡陡,耕地面积严重不足,是南部县的重点贫困村之一。去年,该县提出在农村地区发展“四小工程”后,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郭宗旋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连续5天逐户走访,很快拿出了精准扶贫的发展规划:依托丘陵山地特点,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小养殖;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栽植一批柑橘树,全面发展小庭院;让有能力、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作坊和小买卖。“县上组织实施‘四小工程’打开了群众的思路。”郭宗旋说,他们将发挥“四小工程”的综合效益,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据了解,在推广“四小工程”中,为增加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县坚持规划先行,通过县级帮扶单位,乡镇、驻村工作组和下派“第一书记”走进农家,与贫困群众面对面座谈规划,商讨“四小工程”的具体项目,形成了全县每户贫困户家中都有1至2项“四小工程”项目。

  积极帮扶 落实发展资金

  这几天,在该县大堰乡三家沟村村民张体仁家,总能见到该村“第一书记”梁谨的身影,她在悉心指导张体仁如何喂养山羊。

  张体仁已年近七旬,和老伴相依为命,虽然家中并没有太大的开支,但因年事已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日子过得很拮据。去年,该县天然气公司成为该村结对帮扶单位。在了解了张体仁的发展意愿后,该公司给他送来一只母羊,不到一年,母羊就产了3只羊羔,张体仁心里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养羊不需要粮食,在山坡上放养就行,我一定好好喂养山羊,通过发展小养殖实现脱贫。”

  “全村共有1050人,但绝大多数人都外出务工了,只有200余名老人和儿童留在村里。”梁谨告诉记者,该村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发展养殖业成了村民最好的选择。但是,该村很多贫困户因为没有钱购买种畜种禽而无法迈出脱贫第一步。

  “群众有意愿求发展,我们就积极帮扶。”梁谨说,去年,该县天然气公司扶贫工作组通过走村入户调查情况,再根据贫困户所需,购买了34只羊和19头猪送给村民,解决了贫困户“无钱发展”的问题。目前,已经有20余只羊产下了小羊羔。

  据了解,在发展“四小工程”中,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该县积极动员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为贫困户捐资购买树苗、种畜种禽等。同时,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落实小额信贷风险资金、产业发展周转金各1000万元,支持贫困户贷款,解决无先期投入的难题。

  精心指导 走出技术困境

  这些天,县农牧业局下派的帮扶工作组在该县大坪镇七一村为贫困户讲解相关养殖技术。

  “我家养了鸡、鸭共200余只,去年上半年,因为发生疫情,家里的所有鸡、鸭差点受牵连,但幸好有农技员来给我支招防治。”村民李昌燕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如今,她通过发展小养殖,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

  “去年,村里刚刚推广‘四小工程’时,村民们积极性并不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得知,很多贫困户都担心没有技术而亏本。”该村“第一书记”赵涵说,为此,该村利用县农牧业局对口帮扶的优势,积极组建了农业技术服务指导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并派专人对精准扶贫户进行种养技术指导,打消了群众的发展顾虑。如今,不少贫困户家中搭建起了圈舍。

  “发展‘四小工程’对技术要求不高,但毫无技术也难长久发展。”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贫困户有“发展种养有风险、自己投钱血本无归”的担忧,该县在帮扶工作中整合了县、乡农业技术力量,为每户贫困户配备1名技术指导员,进行面对面指导,实行农技人员服务承诺、风险包干等制度。该县还鼓励相关保险公司将柑橘果实、脆香甜柚果实、露地蔬菜、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等险种纳入特色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对贫困户实行优先理赔。目前,该县的特色农业保险已覆盖近2000户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搭建平台 解决销售困难

  连日来,该县千秋乡蒲氏祠村贫困村民蒲仕平正忙碌着在自家桑园里发展林下经济。“桑园内套种竹荪,既节约了遮阳网等物资的投入,又减少了竹荪种植的原料成本。”蒲仕平告诉记者,他以前不敢在家搞产业,除了害怕投入较大、缺乏技术外,最重要的是担心产品没有销路。“不过,幸好‘第一书记’敬建东帮我找到了销路。”蒲仕平说,去年,他依靠敬建东联系的一家合作社的电商平台卖了很多桑葚,收入十分可观。

  “我们主动联系本地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开展‘联姻’,解决了技术、管理、销售等多方面的问题。”敬建东说。

  在发展“四小工程”时,不少农户都有与蒲仕平一样的担心。“‘四小工程’是一家一户的小项目,但2万多贫困户都发展‘四小工程’,就形成了大产业。如何帮助农户找到销售市场成了帮助他们脱贫的关键。”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解决受市场波动、销售渠道单一等方面的影响,自去年以来,该县从信息化入手,大力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并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为载体,培育出“淘南部”、“超级玛特”、“蜀优优”等本土电商平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农产品网上销售,解决贫困户“四小工程”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只有畅通销售网络,才能保障农民勤劳致富。”该负责人说,目前,该县已先期建成了79个“农村淘宝”站点,搭载了“三黑一菌”(黑花生、黑豆、黑芝麻、花香菇)、有机鱼、脆香甜柚等20多个“四小工程”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张枥 李果 曹伯同)

  (原标题:依托农村淘宝站“四小工程”特色产品销全国)

相关热词搜索:四小 特色产品 淘宝

上一篇:遗体捐献者长眠重庆 南充志愿者赴渝寄哀思
下一篇:仪陇小伙龙池看雪 失踪3个月尸体被发现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