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铁姑娘”找到了 重回升钟水库 再忆当年情怀
2016-04-19 09:53:50   来源:南充晚报   

1977年,升水镇临江坪采石场张建英正在打条石,后排左二是张凤英

4月16日,张建英(左)、张凤英(右)在升钟水库旁抚摸条石

  本报15日《自带口粮修升钟水库 当年的“铁姑娘”在哪里?》一文通过报纸和微信发布后,很多热心微友、 读者给我们提供线索。 其中一位叫唐洪强的热心读者带领记者参加了16日在南部县升水镇临江坪宋家院子举办的“原东风红光新建火花向阳五连队修建南部升钟水库四十周年庆典”,见到了其中的两名“铁姑娘”———张建英和张凤英。

  “铁姑娘”再回水库 回忆当年这里只是一条小河

  16日中午,记者跟随张建英、张凤英一行来到宋家院子外的水库边, 蓝色的湖水闪着粼粼波光, 一百多米宽的水面停泊着各式船舶。“40多年前, 这里没有湖泊,两座连绵起伏的大山脉之间是一条小河,河水只能淹到肚脐, 两边的大山深处只住着寥寥的几户人家,由于取水十分不便,当地村民在土地上主要种植棉花, 其次是粮食,很少种植蔬菜。”张建英告诉记者,“铁姑娘”们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将毛坯石头打制成“规则”的条石,然后再找来3名男女搭档,4个人一同将条石抬到山上用于修筑水库大坝, 个别条石一只就有近500公斤重。

  近日在朋友圈热传的《从升钟水库到升钟湖》一文,其中“铁姑娘”石匠队的图片,第一排正中就是张建英本人。据张建英回忆, 拍照的时间应该是1977年初夏,地点就在升水镇临江坪采石场,照片是谁拍的她当时没在意,在她后方左二的就是张凤英。

  拖拉机颠簸13小时 “铁姑娘”从南充到升钟

  据张建英介绍,她老家在原新建乡4村———莲花池(北湖公园)附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兄一姐。初中毕业几年后,身体强健的她参与了修建莲花池通往西河的下水道;那时,不到20岁的她就开始打制石头,力气不比男子逊色。

  “升钟水库南充市指挥部成立后便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与水库的修建,当时指挥部下辖的5个连队共有1000多人, 我所在的新建连队就有140多人。”张建英告诉记者,1976年3月,由党员和团员组成的宣传先遣队20多人带着口粮率先抵达升水镇;在生产队干部的推荐下,她和本队另一名姓陈的小伙子作为第二批于当年10月乘坐拖拉机也抵达了升水镇临江坪(指挥部驻地)宋家院子,一路颠簸,耗时近13个小时。

  练就强健体魄和不屈精神 四十年不忘青春岁月

  “我们刚抵达时,村民们热情地来迎接我们,起初几天住在附近村民的家里,很快便开始修建工棚和食堂, 村民们借来工具帮助我们搭建三四米高的土墙,耗时1个多月。”张建英告诉记者,一间工棚住一个连队,食堂紧挨着,由于缺水,队员们冬天都在河里洗衣, 单程要走15分钟, 洗完衣服随便接一盆水回来以备次日洗漱。

  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也有快乐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公社农技站的拖拉机会跋山涉水运来新鲜的蔬菜。领导批示后, 队员可以轮流在次日乘坐拖拉机回老家看望家人; 慰问团也会运来蔬菜。“那时最高兴的事就是每月乡上搞慰问活动,2次电影; 上千人坐着小板凳观看, 大家高兴得很。” 张建英说

  “我在升钟水库打了两年多石头,大坝建好后,我就回到老家,后来嫁人生子,在一服装厂工作,现在已经退休了。40年过去了, 当年的艰苦锻炼了我强健的体魄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说完张建英抬头望着远方的湖水和群山。(记者 张科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铁姑娘 水库 情怀

上一篇:南充第四届青年·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培训会17日圆满落幕
下一篇:少女弃学照顾瘫痪母亲“没有我陪伴,妈妈会哭泣”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