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南充至营山“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
2014-01-03 09:51:29   来源:   

乘客登上从南充开往营山的最后一趟绿皮车列车上,一名乘客正在通话,告诉朋友自己正在搭乘最后一趟绿皮车 2013年12月28日0时,达成铁路实...
 

乘客登上从南充开往营山的最后一趟“绿皮车”

列车上,一名乘客正在通话,告诉朋友自己正在搭乘最后一趟“绿皮车”

    2013年12月28日0时,达成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后,已经在南充和营山间运行多年的“绿皮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013年12月27日上午10时54分,记者乘坐最后一趟驶出南充火车站的“绿皮车”,踏上了追寻“光阴故事”的旅程。

  2013年12月27日上午10时40分,南充火车站一楼候车室的检票口前,乘客正焦急地等候着,检票口上方的长条形LED屏上显示着:5606次,南充开往重庆北,出发时间10:54,在此候车。一切看似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但站内的工作人员和经常搭乘这列火车的乘客都知道,今天过后,一切都会不一样。南充往返营山的绿皮火车5593、5594、5597、5598次列车以及两组相同车底套跑的往返南充-重庆北5605、5506次列车都在12月28日停运。至此,达成铁路南充客运段列车将结束 “绿皮车”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绿皮车”曾经是中国列车的代名词,因其外表是墨绿色而得名。“绿皮车”一般无空调,车窗可以打开,常用来担当无空调的通勤、临客、普客、普快和快速列车运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调车的普及和高铁的快速发展,“绿皮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只在少数几条线路上继续喘着粗气奔跑。

  南充到营山,在2013年12月27日之前,就由一趟趟的“绿皮车”连接着,车次为5593、5594、5597、5598,铁路里程58公里,经停蓬安、营山两个站,全程硬座票价7.50元,是省内价格最为便宜的列车之一。它从投入运营那天起,就成为营山、蓬安人民出行的首选,屡次创下南充铁路运输之最。


列车员为“绿皮车”最后一趟乘客检票

在营山火车站,乘客下车后,5606次“绿皮车”列车长巡视车厢

关于“绿皮车”的故事

关于“小运转”的故事

  2013年12月27日10时45分,南充火车站候车室检票口的铁栏门打开,人群像洪水一样倾泻而入,朝6站台奔涌而去。这些乘客大多数背着大包挎着小包,有的扶着老人,有的抱着小孩,人流中的他们或许原本并不相识,但是却客气而热情地相互让路,帮忙提物。记者被人流簇拥着前行,感受着这份熟悉又亲切的热闹。

    在满脸笑容、身着深蓝色制服和大衣,带着浓重重庆口音的列车员的礼貌问候下,记者顺利上车。车厢内,很干净,坐椅没有椅罩,却很整洁,一边三个座位,一边两个座位,但不管是哪边,每两排中间必有一个小茶几,这是给旅客放东西用的。从第一节车厢走到第十八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设置差不多,车尾一个洗手间,边上一个热水炉,还有一个巨大的黑色垃圾袋……

    整列火车没有空调,车厢顶上除了行李架外,就是一排整齐的风扇了,每节车厢八个,一字排开。令人奇怪的是,上面只有风扇座,没有风扇头。“因为现在是冬天,不用开风扇,就把风扇头取下包起来,原本打算来年夏天再安装上,现在看来用不上了。”列车长易勇带着感慨说。

    坐下来后,兴奋地用手捏着列车窗户两端,向上抬起,可以趴在窗台上吹风,看铁路沿线的风景。因为火车上没有取暖设备,到了冬天,乘客们很快就迫不及待地拉下窗户。在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因为人潮拥挤,倒也不觉得冷。

关于“小运转”的故事

  “呜……”随着汽笛鸣响和随之而来的晃动,“绿皮车”哐当哐当地启动了。车厢里仍是一片喧嚣,有找座位的,有将行李举到行李架上的,也有刚一落座就和周围乘客“吹牛”找乐子的,列车员在车厢里帮乘客整理行李架上的大包,以防掉下来伤人。一阵忙碌过后,每节车厢就有两名列车员开始检票补票,其中一人负责收钱,一人负责开票。在列车上补票都是最原始的方法,列车员拿着一叠发票和圆珠笔,询问乘客的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用笔在发票上填写,再扯下来递给乘客,票根上还标识有乘客所乘座的里程数和半价、全价的价目。这一路上,列车员一边检票一边不忘与乘客寒暄几句:“老乡,好久没看到你了哈。”“大姐,这么年轻就带孙儿了,好有福哦。”其乐融融的氛围,让记者生出一番感动。

    记者注意到,从1车厢到14车厢几乎都满座,两节车厢连接处被大包行李和耐不住烟瘾的乘客占领。15车厢到18车厢相对松散,只零星地坐着几位乘客。“一两千人的客流量是很平常的。”列车员杨昭英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高峰时段,这趟车的客流量能达到3000多人,往年春节期间,客流量能达到3500人以上,还要加挂3节车厢。南充往返营山的专列自1997年达成线开通就有,10多年来,这趟慢车始终火爆。

    担任了3年多的列车员,杨昭英亲眼见证了营山和蓬安两地老百姓对“绿皮车”的依赖与感情。她说:“当地老百姓都管这趟列车叫‘小运转’,很多旅客上午坐这趟车来南充办事,下午坐这趟车回家吃晚饭,两地小商小贩更是这趟车的常客,常常是空手来,大包小包回。”

    为什么会这么火爆?列车长易勇告诉记者:“在这之前,营山和蓬安两县到南充的高速公路一直未开通,往返于南充到蓬安、营山的旅客坐汽车要2个多小时,票价要20多块,乘坐‘小运转’只要50分钟左右,票价大概只要7元钱。”对于动车组代替“小运转”,易勇既兴奋又有些担心,“动车组开通后,乘坐环境更舒适,速度更快,但就怕节假日运力会非常吃紧!”


5606次“绿皮车”列车长易勇正在为该车写最后一次随车记录

12月27日上午,5606次列车在营山火车站短暂停留后,启程开往重庆

关于乘客的故事

  “绿皮车”,出行方便,票价便宜,受到很多人喜欢。“我一周至少要坐3个来回。”这趟列车上的“常客”谢建华今年66岁,他告诉记者,他原本是营山人,儿子、女儿在南充成家后,就将他和老伴接到南充养老。因为家里的亲戚和朋友都留在营山,他经常上午坐火车回营山找老友叙旧,下午又乘坐这趟车回家。他说,坐“小运转”就像坐公交车一样。经营小超市的蓬安人黄有林从南充进货回蓬安,挑着行李的他,随意地把蛇皮口袋扔在一个角落:“喜欢这个车,便宜,还能带些货物。”他拍拍自己的蛇皮口袋,“这么多,动车组肯定不让带的。”一旁的小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累了,趴在窗台上看看窗外,把坐椅当小床,酣酣地睡了起来。

    家住南充,曾经在营山工作过5年的张豪,以前每周一早上7时04分乘坐5594次慢车赶往营山上班,周五下午乘坐19时02分的5597次慢车回南充,5年来始终如一的生活节拍让他与这趟“绿皮车”结下深厚的感情。“今年我从营山调回了南充,坐这趟车的次数减少了,但是得知‘小运转’即将取消,还是感到不舍。”张豪告诉记者,他特意赶来坐一坐最后一趟“绿皮车”。

    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可以看到窗外近处的农田,远处的山。在嘉陵江铁路大桥上,可以看到桥下蚂蚁般的船只和掠江而过的大雁,这一派田园风光,是那么的清晰……记者突然意识到,“绿皮车”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在于它票价便宜,而且在于它不紧不慢的速度和车上被烙上时代印记的摆设,都给乘客增添了几分怀旧和想念。

关于列车员的故事

  2010年7月,重庆客运段管内车队开始担纲这趟车的值乘任务,3年多来,这支车队的列车员与沿途旅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趟“小运转”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案件,车上从未出现过小偷,旅客像涨潮一样涌来,又像退潮一样离开,尽管拎包提货的人很多,但人潮退去,车厢依然整洁如新。旅客和乘务员成了朋友,很多旅客能叫出乘务员的名字,上车的时候大家相互招呼也很特别。“今天又进货去了?这东西买得还便宜哇?”“是的,是的,最近生意还可以,东西卖得快!”

    列车长易勇告诉记者,这趟车取消了,他最惦记的是蓬安的一对残疾夫妇。“这对夫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坐这趟车去南充治病,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熟人。我最佩服这两口子的硬气了!妻子高位截瘫,每次上车,都是丈夫把她放在背篼里然后用轮椅推进来。他们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妻子吃低保,丈夫靠磨刀赚钱,尽管生活艰难,但夫妇俩从不接受施舍,也从来没有说不买票就上车。车上乘务员看着心酸,或20元,或30元,总偷偷把钱塞进他们的包袱里。如果这趟车取消,以后我们乘务员就见不到他们了,想帮他们就难了,希望他们的日子能渐渐好起来!”说到动情处,易勇眼圈泛红。

    放不下“小运转”,放不下沿途旅客的不仅是列车长易勇,还有很多其他乘务员。列车员徐思华说:“这趟车上的乘客热情、直爽,服务过程非常愉快。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快乐。”列车员曹波从业30年,即将退休的他,最舍不得这趟“绿皮车”:“我见证了‘绿皮车’的兴衰历程,它就像我一样,该‘退役’了。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看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和进步。”

    伴随着中国铁路发展的日新月异,“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动车组、直达车带给沿途旅客的将是舒适、华丽的快捷。记者相信,在大家的心中,这抹绿色的慢车,承载的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忘不了的美好。(邓斐/文 梁洪源/图)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绿皮 退出

上一篇:支教山村 城里大学生爱上农村娃
下一篇:南充太婆跌倒成罗生门 路人:老人自己摔倒(图)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