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仪陇80后“第一书记”用真情赢得群众认可
2016-02-01 09:36:55   来源:南充日报   

  1月28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位于仪陇县城西北角的碧泉乡,再走了半小时的崎岖山路,终于到达凤仪村。

  “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这个山平塘修好后得益的是你们自己哟!”初见凤仪村“第一书记”向虹宇时,她正在凤仪村三组的山平塘整治工地忙碌着,身着地税工装的她在工地上显得格外醒目。

  村庄变了样农民有了“精气神”

  “出门靠腿,吃水靠担,赶集靠背。”在凤仪村村委会办公室外,村民汪家荣一边照顾小孙子,一边向记者说起村子以前的情况。凤仪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外村的女子都不愿嫁到该村来。“现在不同了,自从向书记来了以后,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整治了山平塘,建起了活动室。出门就有车坐,农产品进城也不再肩挑背磨。”

  据凤仪村党支部书记刘中弟介绍,县地税局选派向虹宇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她一到任,便吃住在村。了解村情民意,想方设法为该村找项目,争取帮扶资金,让这个有236户、890人的村子焕发了活力。

  今年55岁的村民汪家平是该村的困难户,房屋破损不堪。了解到汪家平会竹编,向虹宇向县里争取到危改资金,为他家整修了房屋,并帮助他联系竹编制品销路。“房子修好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希望。”汪家平说。

  修通“致富路”产业发展有基础

  凤仪村位于仪陇县城西北角,村民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5户、110人,被该县确定为贫困村。

  “一开始,村民对这个80后的‘第一书记’并不看好,以为她就是来‘镀镀金’。没想到,她还真在村里扎下了根,办了不少实事。”凤仪村村委会主任蒲茂波说。

  “她先后为村里争取近1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修通了连接凤仪村与巴中市乐丰场的村道公路;争取县水利局项目50余万元,整治三组、五组的山平塘……”说起向虹宇为村里办的实事,蒲茂波如数家珍。

  “刚到村里不久,向虹宇就进村入户走访,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走访了村‘两委’、贫困户、党员、致富能手等。吃透村情民意后,她开始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蒲茂波说,影响凤仪村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出行和增收。

  “由于没钱修路,村民辛苦一年种出来的农作物只能靠肩挑背磨运到外面去卖。”刘中弟说,向虹宇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方奔走,寻求资金支持,帮助该村修通了3公里长的出村道路。“路通了,村民也开始认可这位年轻的女书记。”70多岁的村民汪家荣说。

  “路修通了,下一步就要思考如何帮助村民致富增收。”为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向虹宇先后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县内外特色种养专业村,参观基地,学习技术,研究产业发展方向。

  经过考察调研和村民大会讨论,该村决定在临近巴中的一组种植蔬菜,闲置田地较多的二组、五组发展特色养殖业,林业资源丰富的三组、四组连片种植核桃。向虹宇还从县林业局、农牧业局请来专家,为村民传授种养技术。目前,一组的蔬菜在巴中市场上供不应求,二组、五组的山鸡养殖也初具规模……

  扶贫助困真情赢得群众认可

  “要不是向书记,我家孙娃现在都还在家里耍,哪还能读书哟!”村民熊仁德的儿子在外打工时不慎摔断了腿,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媳也因此一去不返,留下智障的孙子。眼看着同龄的孩子都上小学三年级了,自家的孙子还只能上幼儿园,熊仁德和老伴一筹莫展。“该怎么帮助这苦难的一家?”向虹宇想到了特殊教育学校。然而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该县特殊教育学校还不能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寄宿,只能走读。这就意味着孩子要去县城上学需要一个人陪读。多方奔走后,孩子顺利地进入了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向虹宇又帮熊仁德在县城摆了个小烟摊,并把自己在县城租住的房屋让给老人和小孩住。

  “尽快联系养蜂大户,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学习参观;年前完成山平塘的整治;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的时机,建立微信群;加快温氏托养户的培养……”翻开向虹宇的工作笔记,未来的规划一目了然。(南充日报 张斌)

  (原标题:她用真情赢得群众认可)

相关热词搜索:仪陇 一书 赢得

上一篇:仪陇实施一系列住房保障工程 住房困难群众有了新家
下一篇:高坪城区:道路每周至少清洗两次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