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西充: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底气足
2018-11-29 09:55:55   来源:南充日报   

  金(泉)太(平)线万亩柑橘产业园。 蒲南平 摄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今年以来,西充县将发展产业、培育项目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5万亩、万亩亿元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12个,全县4.5万户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户均年增收2万元。

  1 科学布局 实现产业规模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西充县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兴旺的突破口。

  11月27日,笔者驱车前往西充县金(泉)太(平)线万亩柑橘产业园。这里是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匠心之作。园区覆盖金泉、太平等15个乡镇的103个村(含32个贫困村),规划面积5.6万亩。

  “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调整布局结构、品种结构和种养结构。”该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结构布局上,该县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蔬菜”的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基地;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错季柑橘、有机粮油、充国香桃等农业产业;在种养结构调整中,以种定养、以养配种,按照土地载畜量和特色产业布局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养殖基地。

  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该县高起点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大园区、大产业、小业主”的发展思路,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台湾农业合作园、返乡农民创业园、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西充在挑起建设南充‘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重任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该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根据自身生态良好、农业基础厚实的核心优势,响亮提出争当“有机农业排头兵”的口号。

  目前,该县已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个、面积17.3万亩。其中,11.3万亩基地、5大类100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有机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年产值增至30亿元,有机农业规模稳居中国西部第一,全县近10万人吃起了“有机饭”。

  为了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该县按照“三网配套、生态修复、循环利用、质量提升、环境保护”的绿色示范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喷滴灌设施、生猪智喂系统及丘区适应性农机先进装备等,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5万亩,全县农机普及率达到65%以上、农村道路畅通率达90%、农田灌溉率达80%以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农业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管理技术上,也体现在经营理念上。该县严格执行有机农产品“四有一可”标准,成功创立“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充国香桃”“西凤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三产融合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路子?西充率先破题———三产融合,以现代农业为引领,联动推进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的种植养殖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11月27日,笔者在位于义兴镇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看到,一条条柏油路宽敞笔直,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块块绿化带沿着道路两旁延伸……行走其间,俨然进入一座恬静的“公园”。

  “这个园区是我县做强农业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互促共融的一个缩影。”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加工园占地4500亩,一期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区、有机农产品研发展示区。计划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川东北一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

  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生态、景观、文化传承等蕴藏着的潜在价值被充分挖掘激活,农事体验、农耕文化寻绎、田园风光品味中蕴含的乡愁成为农民包装销售的产品。

  在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核心区的桃文化博览园已拔地而起,并在今年9月举行的全市首届农民丰收节上惊艳亮相。桃博园集中展示了西充的生态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

  被誉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的凤鸣镇双龙桥村,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房前经果园,将民居建设与生态保护融合,成为一处靓丽的田园风景区。

  双龙桥村村民何华平说起自己生活的改变开心不已。自双龙农牧业公司在该村打造有机生态产业园以来,他在家经营起农家乐,旺季收入一天可达5000元。目前,全村80%的村民当上了产业工人、老板或服务员。

  乡村旅游业正成为西充县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产业,成为西充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该县正在全力打造立足成渝、面向西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此外,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该县构建了以“生态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健康养老”为发展思路的特色健康养老体系。并大力发展有机康养、医疗养生、生态旅居等养老产业。

  3 深化改革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西充县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形成了农民“土地入股、现金入股、资产入股产业园区”三种模式,把分散的小农户培育成产业链上增收致富的“小股民”,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紫岩乡观音庙村以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攻方向,探索创新“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全村规模发展“青见”“春见”、爱媛38号、沃柑等优质柑橘1100亩。

  村集体以“集体所有基础设施+集体闲置资产”折资入股合作社,采取“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招引航粒香、中收农机等公司实施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全覆盖。村集体和农民以“资产价值保底+入股分红”方式分享收益,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民增收。

  在双凤镇跳蹬河村,该村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民自发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劳动力和现金等入股,把撂荒地变为丰收的果园。

  过去,跳蹬河村的农业种植零散、管理粗放,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5000余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近年来,该村集中1150亩土地统一规划产业,在全县建成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纳农户分散资金150万元、劳务股金16万元,部分贫困户通过“扶贫特惠资金”入社发展,按照供种、供肥、供药、指导、销售“五统一”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规模发展大雅柑等特色产业。

  “村民自建合作社,不仅有保底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上班挣钱,盈利后还能分红。”该村党支部书记胡江介绍,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

  在古楼镇过江楼村,该村以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依托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由村党支部牵头,在不改变入股土地用途的基础上,把土地入股盈利部分进行分红,采取当年行情议价、动态调整土地租金的方式,按程序规范流转到合作社。

  目前,该县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5万亩、万亩亿元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12个,招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1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1600余户,全县4.5万户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户均年增收2万元。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西充农村不仅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转身,还提供了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李同周)

  (原标题: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底气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蓬安:免费电商培训 激发创业热情
下一篇: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顺庆首座生态公厕亮相西山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