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仪陇:窗口前移“家门口”群众不再“来回跑”
2021-11-29 10:38:10   来源:南充日报   

仪陇新政大东社区的代办点。

  “没想到把资料交到村上,事情就能办了,政策真是越来越好。”家住仪陇县新政镇田氏祠村的陈碧珍笑容满面,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几天前,陈碧珍向政府申请计划生育奖扶资金,她把准备齐全的资料交到村代办点,村代办员田会明告诉她,她现在哪儿也不用跑,就等上面把钱打到卡里了。

  当天,田会明便把陈碧珍的资料递交到新政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审核后,通过高拍仪将资料上传到一体化平台,仪陇县政务服务中心卫健局窗口网上审批办结。

  三级联动 为群众带来改革红利

  几年前,群众到县城办事并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对此,仪陇县永乐镇大桥社区居民李兴平深有体会:“以前,要办个什么事情,得跑几个单位,忙得团团转,有时稍不留神,资料少一样,还得来回跑几趟。”

  仪陇县地域宽广,偏远乡镇的群众到县城办事,甚至还要住一宿,第二天才能办完回家。这曾是不少群众的痛点。

  老百姓的烦心事,就是改革的突破点。“瞄准群众的痛点去谋改革,沿着群众的需求去抓服务,这是我们改革的方向和动力。”仪陇县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坚持一心为民,办法总比困难多。

  针对群众办事远、办事不便,仪陇县政务服务改革进行了不少尝试,比如对政务服务中心的上班时间做出调整,实行朝九晚五,中午上岗,保证群众办事随到随办,解决了偏远乡镇群众“一天办不完事”的问题。

  改革永远在路上,如何答好“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道题,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2019年,仪陇县率先打造了全新的现代化政务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便民服务“村接件、乡初审、县审批”三级联动审批服务模式,为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改革红利。

  村(社区)作为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仪陇县立足乡村实际,延伸服务半径,实行全程代办。仪陇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三级联动审批服务模式为群众带来最直接的利益主要是全程代办,即村民办理系列证件或个人政策服务时,将资料交到村代办点,村代办员接件之后交到乡上,乡上审核合格后,通过高拍仪等设备上传到县级部门审批,县级部门审批合格后直接出证,乡镇干部按时到县上交纸质资料,同时领取证照,转村代办员,老百姓直接在村代办员处领取证照。

  村代办员一般由村干部担任,三级联动审批服务模式开启后,他们便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办事窗口 前移到了“家门口”

  便民服务成色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一天,双胜镇民政所工作人员致电果园村党支部书记魏均民称,“你村残疾户王迁的残疾补贴打不到卡上,请联系他本人,尽快到镇上来重新办理。”

  作为村代办员的魏均民,知道王迁跟随父亲在广州务工,不可能让其跑一趟,于是,魏均民拨通了王迁的电话,要求他把残疾证复印件和银行卡号发过来,愿意全程为他代办。

  “干部代办,村民方便。特别是农忙季节,村干部一个人代办,可以让更多的村民放心忙农事。”魏均民说,老百姓的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大事,必须用心用情去做好。果园村设置代办点,由村干部分别负责民政、国土、农业、社保等事项,村民把申请和资料直接交到村上,村干部全程代办。

  据了解,仪陇县目前有3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53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

  为强化代办员的工作责任和效果,仪陇县将代办工作纳入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坚持代办事项明细化,紧扣群众需求,梳理生育服务证、医疗保险、宅基地初审、老年优待证等43项常办事项,细化代办指南;坚持代办方式多样化,灵活代办方式,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站点服务,群众办事不出村、服务送到家门口。

  为让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逐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仪陇县行政审批局统一印制办事指南和情形化“一件事一次办”清单,让群众如何办事一目了然。同时,从阵地、制度、指南、服务四方面进行了规范,将接件窗口前移至村上,初审窗口前移至乡上,搭建了以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为辐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立县乡村三级审批服务模式,相当于把办事窗口前移到了‘家门口’,最大限度方便了群众,‘群众跑’变‘干部跑’,真正实现了村民办事‘小事不岀村,大事不岀镇’。”仪陇县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马永红 文/图)

  (原标题:窗口前移“家门口”群众不再“来回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滨江北路互通全面通车
下一篇:宜居嘉陵 有颜有品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