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娱乐体育 > 正文

家乡的“蛴蟆儿”节
2014-02-24 15:26:37   来源:   

   如果我一直在家乡,这个蛴蟆儿节就太普通了,每年正月十四,家家户户都会吃大肉、放鞭炮、扎蛴蟆儿灯、摇嫩竹、甩火龙……离开家...

                                                 
        如果我一直在家乡,这个“蛴蟆儿”节就太普通了,每年正月十四,家家户户都会吃大肉、放鞭炮、扎“蛴蟆儿”灯、摇嫩竹、甩火龙……离开家乡,才发现,原来这个仅南充西路等地才有的节日,勾起了对送“蛴蟆儿”灯的怀念。因此,我尽量赶往离城较近的乡镇,披星戴月地去参加这一节日。

  许多朋友都在问,“这个‘蛴蟆儿’(青蛙的别名)如何送,是捉来然后放生?”当然不是这样,这么冷的天,到哪去拿这么多的青蛙嘛。这个节日准确地说有两种意思:一是春天到来,乡下开始了平整田地,他们希望来年获得丰收,于是提前将青蛙送下田间,是一种祈福的愿望;另一种是送“邪魔”(蛴蟆的谐音);春暖还寒,许多人容易感冒,于是大家把这段时间的感冒称为“邪魔瘟”,用这种方式来送邪。两种寓意结合,送“蛴蟆儿”这种民间活动就是一种送邪祈福的愿望。

  这个活动中需要的材料较简单,一般的“蛴蟆儿灯”不过一节农家细竹、一小截蜡烛、一些五颜六色的薄纸就可以做成,活动开始将蜡烛点燃,朦朦胧胧中映出橙红,如星星般点缀在乡间道路上;另一种火龙要麻烦些,是将农村的木材沫用纸铺一层,再用谷草缠一层,再外用柏树皮裹住,最外面再用谷草一段一段单独捆紧,一旦点燃里面的东西,边走边甩,那些木材沫和树皮就随着手的方向一圈圈飞舞,像火龙一般。

  正月十四的节日从早上开始。一大早全家就如过年般,洗腊肉、换干净的新衣、扫院坝,节日的氛围和过年一样隆重,所以称为过小年;下午就开始了其它活动,目前保留着耍龙灯文艺表演、送蛴蟆放烟花和摇嫩竹三项活动。

  吃过午饭,一般活动在下午3点开始,耍龙灯主要是聚集在乡场上。乡间艺人用自己有力的双臂将那沉睡了许久的黄龙摇醒,一直从街头跳到街尾。此外,还有的地方有踩高脚、扭秧歌等活动,老少爷们聚在一起,边说边唱,没有杂技团的专业,但就是这样的活动,将新年的气象延伸下来。

  做“蛴蟆儿”灯,一小节细竹子,大手指般就行,长约30-40厘米即可,用弯刀将竹段压破划成六七个细条(不出头),然后上下使劲一压,便成一个小灯笼型,然后将已经箍好的小竹圈放在中央处,将小细条竹块均匀弄好,这样一个小小的“蛴蟆儿”灯初步成型,然后糊上粉的、白或、或花的纸,留下一小门便于点蜡,这才是真正做好了。糊着的纸上面可以写上各类祝福的话语。傍晚,长龙般的人群点上蜡烛出行,三五成群的村民早已拿出自己的“蛴蟆儿”灯,在一片鞭炮和烟花送行中,依次跟随,一片腾云驾雾的阵势,随即遥远的歌谣四起,刹那间烟花漫天点点坠落的烟雨冲破鞭炮放起的烟雾,一个个橙红的灯笼在这个朦胧的夜晚显得异常美丽!!

  前面的长长队伍看不到头,后面长长的队伍看不到尾。只有满山的歌谣在回荡,只有漫天的烟花在开放。沿着青白的乡间道路,村民依次前行,多而不乱,密而不挤,歌谣四起,一片祥和安康就被勾画出来!

  公路边外来车辆经过,停下车问:咦,这是什么活动哟,元宵节提前过啦?“没有哈,我们这里过十四夜”!一时解释不清,只是如此壮观的民间活动确实少见了!更别说这样独特的送“蛴蟆儿”活动。待遇到河流或集中燃放处时,大家一起将手中将要燃尽的“蛴蟆儿”灯一并放下,看着火红的燃成一片,不舍地沿着原路返回。

  没有摇嫩竹(当年发出的竹子,没有枝叶,摇起来四处晃)这一个活动,“蛴蟆儿”节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回家时,一定要去家中的竹林,无论是谁家的都可以,找到一根高高的嫩竹,铆起劲地摇,越摇得响来年就长得越高、运气就越好。于是又一大群人涌向竹林,只听见四处啪啪的声音四起,还有另一个歌谣传出来: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你长大了挨弯刀;我长大了……(开始许愿了,可以许很多次的,哈哈)

  直到许愿完了,才延着淡淡的月光跑回家,因为我们还没有吃晚饭呢。

  这个节日留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也只有没有路灯的乡下,美丽的烟花和橙红的灯笼,才能让漆黑的乡下变得异常多彩美丽!没有高楼射灯的明亮,没有街道路灯的繁华,却是一种独特的亮丽与壮观!

相关热词搜索:家乡

上一篇:西山前山片区首期绿道元旦建成开放
下一篇:电梯扯拐 多是不会用造成的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