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嘉陵 > 正文

嘉陵今年脱贫攻坚“成绩单”亮眼
2018-11-27 09:41:13   来源:南充日报   

  曲水河流域农业新业态示范园。

  截至目前,今年拟退出的38个贫困村和468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这是自今年8月嘉陵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89%”的第三方测评结果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后取得的又一亮眼成绩。

  据介绍,成功摘掉国贫县帽子后,嘉陵区继续坚持攻坚和防止返贫并重,切实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不脱项目、不脱帮扶、不脱考核,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安全住房、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等重点工作,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A 兴产业 增强“造血”能力

  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嘉陵区多途径、多类别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让贫困群众致富有渠道、增收可持续,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

  11月22日,龙蟠镇高坪宫村富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69岁的青金华老人正在给菌库浇水保湿。“我在合作社务工,离家近,每个月有两千多块钱工资,日子越过越好了。”青金华因病致贫,在镇党委、政府的倾情帮扶下,他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内务工,每年稳定增收2万多元,如今已经脱贫摘帽。

  像青金华这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脱贫的群众在该村还有很多。据了解,富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让高坪宫村60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或股权量化等方式,签订固定帮扶保底分红协议,每户每年平均可分得红利近千元。合作社还为附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人均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发展了,群众致富有了保障,钱袋子才能鼓起来。”嘉陵区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中国晚熟柑橘之乡、中国木本油料之乡、中国桑茶之乡”建设为抓手,围绕“一江三河”,按照“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填充、微田园到户”的思路,实施“2211”工程(20万头生猪、20万亩柠檬(柑橘)、10万亩茶(果)桑、10万亩花椒核桃),目前已新建柠檬(柑橘)产业园2万亩、蚕(茶)桑基地1万亩、木本油料基地6万亩;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46个、生猪养殖园28个、生猪养殖场407家;完成产业示范村建设15个。同时坚持“一户一业、一户一策”,安排户均3000元的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兑现产业发展奖补资金0.8亿元,发展庭院经济17578户,确保户户都有增收项目。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府+企业+农民+政策”的联营分红模式,带动1万余名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同时,该区还大力实施就业扶贫,通过“春风行动”“技能培训下乡”“一对一教学”等形式实施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劳务品牌培训130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02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1360人;新建扶贫车间8个,528名贫困户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2.3万元。

  将无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或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13624户17552人,以及因重大疾病或突发灾害等返贫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B 强保障 增强脱贫信心

  11月20日,龙蟠镇大柏山村卫生室内,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就诊室、药房、病房等功能室设置齐全,常用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现在村卫生室的条件好多了,一些伤风感冒等小病这里完全可以治疗,而且药物配备很充足。”村民杜康介绍,以前村卫生室的设施设备简陋,村民生病了只能到镇卫生院或者到城区,非常不方便,如今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看病就医。

  “医疗有保障,让贫困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该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全区贫困人口就医有保障,该区今年建成41个达标卫生院和143个标准卫生室,培养100名村医后备人才,规范村医从业行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城乡居民医保财政代缴、大病救助、特殊门诊补偿、住院免起付线、先诊疗后结算等8个100%,实现贫困人口区内住院个人支付不超过10%。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11种慢病和21种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实现精准管理和跟踪服务。

  除了医疗保障外,针对贫困现状,嘉陵区还实施了住房、教育等保障措施,为脱贫攻坚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强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该区对12所学校实施薄改计划,提升办学条件。实施“国培”“省培”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和优秀骨干教师城乡交流轮岗计划,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150名,建强师资队伍。全面落实“五长责任制”,构建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帮扶体系,对10045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结对教育资助,提升帮扶成效。

  C 夯基础 促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走进临江乡黄家楼村,只见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大片大片的巨菌草耸立在地里,路边不时传来黑山羊的叫声。

  “以前村里交通闭塞,村民们多以传统种养为生,生活都不富裕。”该村村民蔡学朋介绍,如今村道、组道通到家家户户,村里引进了专业合作社,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由合作社统一配送草料,统一保底回收,今年他家通过养殖黑山羊,增收1万余元。

  公路通,百业兴。该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升级干线,构建环线,打通节点,连接乡村”的交通路网形成,不仅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也让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据悉,该区大力实施“交通互联网”工程,构建城乡村“半小时经济圈”,营造全区“大交通、互联网、组组通”格局。实施交通枢纽重点建设项目22个,截至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688公里,其中,水泥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7%以上。

  交通项目建设仅是该区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方面。该区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同样加大投入、下足工夫。今年该区共整治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77处、分散供水巩固提升工程4343处、整治用水环境工程2037处,整治小(2)型水库3座,人畜饮水全面达标。按照全覆盖的要求,通过与移动、联通、电信和广电沟通协作,新增基站17座,143个贫困村通讯网络全达标。(张权)

  数 说 成 绩

  产业扶贫

  新建柠檬 (柑橘) 产业园2万亩、蚕(茶)桑基地1万亩、木本油料基地6万亩;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46个、 生猪养殖园28个、生猪养殖场407家;完成产业示范村建设15个。采取“政府+企业+农民+政策”的联营分红模式,带动1万余名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就业扶贫

  通过“春风行动”“技能培训下乡”“一对一教学”等形式实施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劳务品牌培训1300人次, 实现转移就业102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1360人;新建扶贫车间8个,528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2.3万元。

  低保兜底

  将无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或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13624户17552人,以及因重大疾病或突发灾害等返贫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医疗扶贫

  今年建成41个达标卫生院、143个标准卫生室, 培养100名村医后备人才。贫困人口区内住院个人支付不超过10%。11种慢病和21种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实现精准管理和跟踪服务。

  教育扶贫

  对12所学校实施薄改计划,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150名,对10045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结对教育资助。

  交通扶贫

  截至目前, 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688公里,其中,水泥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7%以上。

  水利扶贫

  今年共整治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77处、分散供水巩固提升工程4343处,整治用水环境工程2037处,整治小(2)型水库3座,人畜饮水全面达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嘉陵:内联外畅 大交通促进大发展
下一篇: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嘉陵大道建设快速推进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