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蓬安 > 正文

蓬安县渔房村的扶贫之路
2016-07-14 09:10:16   来源:南充经济网   

  南充经济网讯(周亮)“一头,两头,三头……”“几个月就可以分红了,党的政策就是好啊……”近日,蓬安县新园乡渔房村一片热闹,村民们围在新建的养猪场外议论纷纷。工人们正忙着把刚送来的猪崽放进猪场里,温控室、发电机、自动送料机等各种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这个养猪场是种养合作社的基地,一批可养猪560头,年可出栏2.5批次,除开运行成本和管理费用,全村农户可分配利润近20万元。”村主任辛通明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这个猪场只是该村在推进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持续创新机制,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特点的长远发展之路。

  兴水修路惠民生 完善设施夯基础

  “要不是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这几百头猪杂咋可能运得进来哦” 渔房村村民刘兴军说,我们村是典型的农业旱山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两年前仅3个村民小组有硬化水泥路1公里,生产资料拉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车辆几乎无法通行。

  “村里有山坪塘7口,大多数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的,蓄水池一口,水渠道也没有,要是遇到干旱,部分群众吃水都困难。”

  “在老家没得意思得。路少、出行难,没得水利、吃饭难啊!现在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

  ……

  “无路、缺水、居住条件差”成为这些村共同的“症结”,村民们内心一直渴望着“修路、修水利、改善居住条件”。

  “紧急动员部署、驻村干部迅速到位、走基层听民意、与村‘两委’反复研究……”新园乡本着“群众缺什么就扶什么”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找准“症结”后, 该乡明确了“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的总体目标,确保2016年底脱贫29户99人。

  目标既定,说干就干。该村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充分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共300多万元,建成通村水泥路7.2公里,渡改桥1座,新建便民桥1座。新建石河堰4处、水渠1千米,整治山平塘5口。新建3口蓄水池、整治2处山平塘的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当前正在修建6处人饮工程,其中集中供水联户井3处、分户供水井3处,项目结束后全村人民将全部实现安全饮水。

  与此同时,该村还争取并实施国土整治项目300余亩,新增耕地25亩;小田改大田并平整后更利于机械化作业,整治后的土地每亩可增产粮食80公斤左右。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建设田间机耕道和下田坡道,为全面推广机械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立专业合作社 推进农业现代化

  “基础通则百通,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整个村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园乡乡长章真告诉记者,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措施,‘输血变造血’是根本出路。

  近几年,该村里先后发展过生姜、莲藕等产业,但由于受规模较少、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们增收效益不够明显,大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好的出路。如何实现精准“造血”成了当务之急,要脱贫必须得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这成了所有战斗在扶贫一线的干部群众的共识。

  渔房村位于蓬安县南部,距新园乡不足三公里,省道203线穿境而过。村民勤劳朴实、传统农业根子较深、水土等农业资源充足。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该乡决定仍将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再做文章,尤其将规模养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重之重来抓。

  “方向明确后,乡村两级相关人员先后外出取经,通过总结先行地区的经验和因地制宜地反复论证,大家一致认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养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最佳途径。”渔房村的第一书记盛甫说。

  在帮扶领导、帮扶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多方协调下,先后从市农牧业局等5个部门争取到帮扶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先后成立了“蓬安县裕康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安县顺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达102户,加入养殖合作社的农户达105户。

  创新机制增效益 助推脱贫奔小康

  合作社成立了,村民入了股份,如何能够为入社群众带来稳定的收益,达到真正的脱贫致富?一个现实的问题再次摆在面前,该乡针对当地群众养殖经验不足、防疫技术缺乏、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引进专门从事优质种猪选育改良的天兆猪业公司,与其签订了托养合同。由公司提供20公斤左右的仔猪、饲料、防疫药品和防疫技术,并负责出栏肥猪的回收;专合社提供场地、饲养人力和日常管理。每出栏一头肥猪,公司根据出栏重量和料肉比给专合社付给140元—200元的托养费用。专合社所得利润每年留2万元管理费用,提取总收益的10%建立扶贫专项基金,其余全部分配给入股群众和全体村民。

  今年大春备耕期间,农机专合社及时购回了旋耕机、微耕机、插秧机等大小机械20多台,今年在全乡5个村试推广机耕、机插、机收水稻面积1100余亩,受益群众按一标准给专合社支付费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该农机专合社的建立和推广,有力地推进了全乡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全乡群众的广泛好评。

  “机器栽秧就是安逸,不仅省时而且节约很多劳动力……”谈起插秧机,村民李建明还很兴奋,因为本身残疾的他已经多年没有插秧了,农机合作社为他省了不少事。他告诉记者,往年一到插秧季节,我就得提前去找帮手,很是麻烦。如今,合作社几乎能把所有活儿都揽下来,以前真的是不敢想象。

  目前,如何让贫困群众和全体村民在专合社中获得更多收益,达到真正脱贫致富的目的,是乡村两级干部考虑的最多的问题。

  经过广泛学习借鉴和反复研究论证,并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决定把国家无偿投入的项目资金作为股本分配给全体村民,并为村民颁发股权证书;入股农户按入股金额确认股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入股金额的两倍配送股份,即按3倍股本分取利润。同时,农机专合社还通过将有条件的扶贫对象培训为机手、开垦种植撂荒土地、对精准扶贫户免费耕作等方式,对扶贫对象户进行帮扶。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县 房村 之路

上一篇:蓬安工人小指断离 交警开道驱车两百多公里到成都抢救
下一篇:蓬安:督查问责倒逼脱贫攻坚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