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地区选择
顺庆 |高坪 |嘉陵 |阆中 |南部 |西充 |仪陇 |营山 |蓬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活动报道
李仲彬深入仪陇、营山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2015-04-01 11:33:47 来源:[] 编辑:[李竹柳]

  

  

  心系民生 情暖山村———市委书记李仲彬深入仪陇、营山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近日,市委书记李仲彬在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农户了解基层群众贫困现状。记者 陆待君 摄

  桃红柳绿,春意融融,川东北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在这个播种希望的美好时节,市委书记李仲彬近日深入仪陇、营山的一些自然条件差、基础相对薄弱、扶贫攻坚难度大的边远山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让一个群众掉队”的要求贯彻到扶贫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精准”上下功夫,看真贫、扶真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扶贫,把扶贫开发工程办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幸福工程。”

  扶贫开发是李仲彬心中最为牵挂的大事要事,边远山区群众如何脱贫致富更是他最为牵挂的问题。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与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毗邻,这里山高坡陡、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差,许多村民还居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里。

  险岩村村民张吉典见到市委书记到来,热情地招呼道:“李书记,请到屋里坐。”

  “我看一看你有没有口粮吃,住的地方怎么样。”李仲彬走进光线暗淡的屋子里,但见小小的房间内没有像样的家具,房屋四壁透风。这样的生活环境,令李仲彬十分揪心,关切地问道:“现在主要收入来源靠什么?”

  “还是养猪、种地哟,只能填饱肚子。”

  “一年养几头猪?”

  “养2头,卖一头可收入3000多元,留一头自己吃。”张吉典回答。

  当地镇干部介绍,像张吉典这样的贫困户,我们采取镇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的办法,有的送技术、送致富门路,有的送小猪、小牛、鸡鸭……

  “这就叫‘精准’扶贫嘛。”李仲彬说,扶贫要扶在关键点上,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老百姓适合养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什么。

  随后,李仲彬来到村民张守光家,土坯房、平板床,踩在竹楼上,摇摇晃晃。“这是危房啊,一遇吹风下雨,多不安全!”李仲彬眉头紧锁,当即要求镇村干部要主动进村入户摸清危房的情况,提出推进农村排危、改危的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

  险岩村大多数是“客家人”,以张姓居多,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梅州迁徙到仪陇。当天,李仲彬还察看了“张氏客家人会馆”,雕梁画栋,镂空窗花,当地老人讲,这个会馆有300多年的历史。
 

  “你会不会讲客家话?”李仲彬问村民张胜德。

  “会呀,我们这里的人都会讲。”

  “下雨用客家话怎么讲呢?”

  “落水。”张胜德立即用客家方言回答。

  此时,张家大院子聚集了许多群众,李仲彬来到群众中间,与乡亲们一 一握手,互致问候。

  “大家现在出门方不方便?吃水有没有保障?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解决?”李仲彬与村民面对面交谈,拉家常、聊民情、问生计、议脱贫。

  “现在路还没整好。”“吃水的问题相当恼火。”“危旧房多,盼望早点改造。”“山平塘也没整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打开了话匣子。

  “今天我和大家摆龙门阵,听到了真话、摸到了实情。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要一件一件地梳理,一件一件地抓落实。”李仲彬希望大家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一方面通过我们的“精准”扶贫帮一把,另一方面你们自身也努力,相信生产生活条件一定会改善,脱贫致富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李仲彬在调研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扶贫,把扶贫开发工程办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幸福工程。

  “扶贫攻坚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尊重群众意愿,决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搞一刀切。力戒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汽车沿着陡峭的山路行驶,透过车窗看去,山峦连绵起伏,成片的芭茅在微风中摇曳,金灿灿的油菜花宛若黄色地毯铺向田野。

  到了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李仲彬停下了脚步,察看大春育苗情况,要求镇村干部切实抓好春耕生产,为今年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老乡,你说点实话哈,现在吃饭还有没有问题?”李仲彬关切地询问。

  村民陈秀珍回答:“现在吃饭不成问题。”

  李仲彬又问:“那现在小孩上学、看病的情况如何呢?”

  “那就恼火噻。”

  “你说具体一点嘛。”

  陈秀珍说:“娃娃上学过河就恼火哦。一遇涨水就莫法到学校,建议修座桥。”

  “那增收呢?”
 

  “就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如果不打工挣钱,还是难以维持生活。”陈秀珍等村民回答。

  李仲彬在现场调研时指出,选择扶贫项目,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村而异,因人而异,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尊重群众意愿,决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搞一 刀切。力戒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认真研究本地的土地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用足用好这些优势,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动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脱贫致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与安溪潮村的老百姓座谈时,许多村民关注的话题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村民唐显继说:“我是个老气管炎,到了冬天哮喘得厉害,一年要输几次液。如果到个体诊所看病,几十块钱就解决问题,到大医院看病,至少要3000多块钱。”

  “现在个别医生指甲子深得狠,治疗一个胆结石就要六七千。到了大医院喊先人老子就不来气,出了院后,还要检查这、检查那,反正要把打入医院的钱用完才作数。”从村民陈秀珍、李茂福说话的表情看出,显得有些无奈。

  村民张华珍说:“一个小小的感冒病,拿几道西药要几十块钱。到大医院根本看不起病,简直是黄金有价药无价啊。”

  “药有价,心无价。”李仲彬对那些“黑心”医生的所作所为十分震怒,强调必须下决心整治医疗行业小病大处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从医德医风抓起,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抓起,从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抓起,确保老百姓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特别是对坑害老百姓利益,小病当大病看,没病当有病看,开天价药、开大处方的这种医生,必须坚决查处;那些与药老板串通起来搞利益输送的医生,必须“下课”,相关部门要吊销其执业医师资格证,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看病环境。

  “老百姓反映修桥、修路、发展产业的问题,下来我们要一一落实。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责成市卫生局专门进行调查,提出具体解决的方案。”李仲彬当即拍板。

  李仲彬指出,医疗资源要优化配置、有效地整合,要让老百姓方便看病、看得起病,如果配置得让老百姓看不起病,这个资源配置就等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李仲彬雷厉风行抓落实的作风深深感动着在座的村民。“李书记是一位务实的好书记,对我们山区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谭成佑等村民异口同声。

  “用情抓扶贫,用心解难题,用力抓发展,扎扎实实把扶贫攻坚的每件事办实、办好,办得让老百姓满意。”

  春日暖阳下,营山县幸福水库碧波荡漾,两岸林木苍翠、层林尽染。

  3月18日下午,李仲彬来到幸福水库清水码头,准备乘船前往青山乡三湾村时,许多群众自发地围拢在市委书记身边,讲述库区群众行路难等问题。

  “李书记,我们这里最恼火的事就是出行相当困难。”清水乡万书村二组村民雷全碧说,最伤心的事,前不久一个晚上,青山乡那边的一个小孩发高烧,渡船停了,过不了河,转了十几里路才到大公路边赶到车,小孩差点命就保不到。

  村民邓瑞权说:“几千人靠渡船过河,如果遇到重病,只能喊天叫地啊。”他建议,修建一座桥,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当地村民说,上世纪50年代修建水库后,山下的群众往山上搬,只有三分地,老百姓的收入一直不看涨,特别是娃儿长大成人后,连老婆就结不到。

  “老百姓反映的这些问题,要想法解决。”李仲彬对营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还是要架座桥,然后把两边的环湖路修起,把村与村之间的公路连接起来。”

  “好久解决呢?”
 

  “今年就要动手,资金我们已筹措好了。”营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回答。

  “那就对了。我们给群众承诺的事一定要兑现!”李仲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后,李仲彬乘船前往库区环岛上的三湾村。

  半个小时的行程,船到岸边。上岸后,李仲彬一行踏着蜿蜒曲折的陡峭山路,行走在巴掌大小的石梯,穿越灌木丛林,一边艰难行走,一边询问三湾村贫困状况。

  村党支部负责人向李仲彬介绍,三湾村是库区特困村之一,去年人均纯收入仅3400余元,全村232户村民中,建档贫困户达50户,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看病难、住房差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听了这番介绍,李仲彬忧心忡忡。在入户看望困难群众时,他仔细询问大家是否能够吃饱穿暖、是否有持续增收的产业、老旧房屋住起是否安全。

  走进青山乡三湾村五组91岁村民张玉武的家,老式穿斗木质结构房屋破烂不堪、倾斜严重。“老人家,请放心,党委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脱贫解困。”李仲彬凑近老大爷的耳边说。

  来到肖菊梅的家,她正将柴草夹进灶孔烧开水,灶台右侧用泥巴垒起了放碗平台,碗筷就堆在土台子上面,用塑料薄膜遮挡灰尘,低矮潮湿的屋子散发出一股股“霉味”。李仲彬走进屋子里察看有没有口粮、有没有腊肉。肖菊梅有些腼腆,“修建了水库后,我们田土三分就不到,每年的二三月间口粮就基本接不拢,还是要到市场上购买。”

  “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日子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李仲彬一边安抚,一边对当地干部讲,对这些困难群众要建卡归档,纳入“精准”扶贫的对象,在产业发展、住房改善等方面给予帮助,让他们早日脱贫。

  在一悬崖处,一口小水井引起了李仲彬的注意,他掀开泥屑枯草覆盖的薄膜,水井里水质浑浊,漂浮着不少杂物。得知这是村民们的饮用水源,李仲彬眉头紧锁,感到揪心,赓即对随行的市水务局负责人讲,要加快推进贫困山区安全饮水工程进度,采取打深井、搞集中供水的方式,让老百姓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来到村民张万国家中,李仲彬嘘寒问暖,细细询问居住、收入等情况。张万国介绍说,家里的土坯房已经住了40多年,夫妻俩年老多病,全家6口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尽管生活困难,但还是准备新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

  “你准备了一些木材,这个自力更生是对的。修房造屋,你们自己要出力,政府再给你们适当的支持,新房就盖起来了嘛。”李仲彬对库区群众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示赞赏。

  随后,李仲彬沿途察看了村民们正在建设的山平塘、提灌站、集中供水站等小水利项目。他指出,扶贫开发一定要思路清晰,科学规划,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分轻重缓急,逐步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集中供水站一侧,是三湾村正在推进建设的村民集中居住点,举目望去,6座红墙灰瓦的农房拔地而起,李仲彬走进新房堂屋,询问乡亲们对房屋设计是否满意,叮嘱随行的各级干部,在新村建设上,一定尊重群众意愿,切忌“单相思”。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过于集中,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发展生产和搞养殖业。

  农房旁边的工地上,不少村民正挥锄劳作,来回奔忙。看到这一场景,李仲彬倍感欣慰,他说:“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雄心壮志。”

  李仲彬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用情抓扶贫,用心解难题,用力抓发展,扎扎实实把扶贫攻坚的每件事办实、办好,办得让老百姓满意。

  在抓好新一轮扶贫工作中,营山提出了“整合资源,统筹协调,项目引导,群众参与”的扶贫理念,对困难群众采取建卡归档、脱贫销账的方式,确定了扶贫攻坚路线图和时间表。

  李仲彬说,要明确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只要路线图、时间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扶贫攻坚就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李仲彬要求,扶贫开发要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建设等方面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李仲彬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一定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要通过产业支撑,让群众持续增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特别是在新村建设上,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我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就必须抓好产业支撑、就业渠道和基础配套,这样才能对老百姓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为民的情怀,质朴的语言,在群众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即将告别三湾村,村民们依依不舍、自发相送。

  “乡亲们,请留步。”李仲彬对热情好客的乡亲们讲,尽管说我们过了很多苦日子,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相信一天会比一天好起来。下一步,我们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大气魄推进扶贫攻坚,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发展特色产业,就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夕阳西下,李仲彬乘船返回清水乡码头,看到码头上不少村民正在等候渡船,李仲彬来到大家中间,拉家常、议发展、话未来。

  村民们讲,以往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李书记,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与李书记面对面摆龙门阵。

  “某位村民有儿有女还享受了五保供养”“某一项政策执行没有到位”“吃低保优亲厚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给李仲彬介绍情况、反映问题。

  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李仲彬叮嘱县、乡、村干部要当面核实,落实专人调查,尽快加以解决。他当即要求市级相关部门抓好跟踪督办,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确保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李仲彬指出,各级干部,尤其是当书记、县长的,当乡镇干部的,要下基层去听真话、摸实情,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思什么,他们究竟需要我们政府做什么,他们对哪些不满,这样,才能有利于改进工作,才能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比如说,刚才大家反映的低保这一块,他们就不满意。低保这一块要公开、透明、阳光,这个涉及面宽、群众关注度高,一定要加大监督力度。还有呢,要问责,对村干部,包括乡干部,如果再出现类似问题,要严格问责,不能让老百姓不满意。

  李仲彬在调研中强调,抓扶贫工作,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南充扶贫开发任务很重,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在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基础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民生扶贫这五大扶贫工程上见到成效。

  在仪陇、营山调研期间,李仲彬分别听取了两县关于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工作汇报。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彬,市政府副市长林建国参加调研。 (记者 张德利 )


上一篇:国家商务部今日为仪陇捐资500万元
下一篇:市委书记李仲彬深入嘉陵区调研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