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外媒看四川 > 正文

营山:美丽城乡入画来
2015-01-14 17:47:28   来源:   

    隆冬时节,踏访营山,城乡环境的变化让记者感慨万千: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常态管理持续加强,文明卫生意识深入人心,处处呈现出一幅...
  

  隆冬时节,踏访营山,城乡环境的变化让记者感慨万千: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常态管理持续加强,文明卫生意识深入人心,处处呈现出一幅幅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营山县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实施环境设施提升工程、园林绿化提升工程、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城乡容貌提升工程、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开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

  提档升级

  让基础设施“硬”起来

  来到营山县偏远的双林乡双林村,记者发现,昔日的沼泽地变成了一个天然湖泊,湖岸绿树簇拥曲径通幽,湖中休闲长廊宛若长虹卧波,紧邻的健身广场平整洁净。该村党支部书记彭明辉告诉记者,自从这个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后,每天清晨和傍晚,这里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据了解,双林村是双林乡场镇所在地,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过去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位于场镇腹心,五、七组结合部的一个面积近40亩的区域深受其害,稻田成了排污池,最终成了沼泽地。近年,双林乡党委、政府顺应民意,争取项目扶持铺设截污干管收集场镇污水,变低洼沼泽地为湿地,利用坡地栽花种树,造湖修路建公园。如此一来,有效改善了场镇人居环境,吸引了周边乡镇近百户居民前来购房居住。

  在县城文林小区,记者看到硬化后的道路平坦整洁,安装的路灯造型别致,新建的休闲长廊成为人们饭后闲聊的好去处。“这个院落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导致了‘脏乱差’现象。”居民张川贵告诉记者,去年镇上积极争取老旧院落综合整治项目,对小区道路进行硬化,实施管网改造,清理化粪池,完善排污系统,砌筑花台,安装路灯,增添健身器材,规划停车位,“为咱们建设美好家园!”

  据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谢斌介绍,2014年,县上投资5500多万元对县城外西街、正西街等9条城区主要干道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除投资7000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加快建设,还投资25亿元建设16公里城市环线,投资7.5亿元实施县城西干道一、二段和南大梁西连接线整体打造工程。对50个小区老旧院落进行整治,使旧貌换新颜。添置垃圾果皮箱900个,改建新建公厕4座,新建1个弃土场,在5个入城口建设洗车场,在县城进出口通道、省道公路沿线开展植绿增绿工作,绿化面积73.2万平方米。

  为提升乡镇环境面貌,该县多措并举,倾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去年,投资66.5万元,修建小型垃圾池165个、增添垃圾清运小推车250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道约100公里;进一步深化示范创建,一镇七村获得全省环境优美示范镇、村称号。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天然林保护,扎实推进以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林、生态经济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林建设,持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强化管理

  让城乡容貌“美”起来

  记者走访营山县消水场镇,见到街道整洁,各个摊位摆放有序,买家卖家其乐融融地交谈,商家住户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派和谐的场镇风光图。“我们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打扫清洁卫生,也经常督查环境整治工作,并对场镇、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实行领导分段、分片落实责任,营造出全镇上下齐抓环境治理的氛围。”该镇副镇长席永春告诉记者,督查小组每周都要对街道进行巡查,运用喇叭讲出存在的问题,提醒居民自觉纠正,并且文明劝导员负责对摊点摆放和车辆停放进行劝导,从而镇容镇貌明显改观,居民心情舒畅,幸福感极大增强。

  “如今,我们每天早上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清洁卫生,自觉将垃圾收集好,到时间投入垃圾车。”白鹤街店铺老板蒋立忠说,平常他还主动帮做跑摊生意的店主打扫清洁,不然的话,看到“脏乱差”,心里就不舒服。如此一来,不仅生活环境好了,而且顾客也更多了!

  来到营山县黄渡镇,只见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延伸,路两旁栽植了行道树,修建了垃圾池,草皮绿意盎然,做到了泥土不裸露,空地不闲置,楼房不乱建,使公路保持美观。同时波型护栏、标识标牌、反光镜等一应俱全,路面清爽整洁,成为了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各村组织党员清理水沟,每条路确定了保洁员和责任人,按标准以奖代补,每月考核、每季度兑现,从而确保公路长期保持清洁。”该镇党委书记何铮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营山县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实现治理工作清洁化。建立完善“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切实做到乡镇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去年,该县将所有乡镇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范围,实行县级领导带队检查、督办、考核制度,从而使乡镇环境大为改观。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2012年以来,营山县探索出依靠社区组织的力量实现网格化管理的路径。由县城管部门向社区派驻执法分队、县环卫部门向社区派驻清扫保洁督导员,各社区以群众为基础建立起“三队一中心”的社区城市管理队伍,即文明劝导队、社区义工队、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干部到大街小巷进行巡查,队员到户开展工作,从而有效破解了城管难题,让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结束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同时,推行“干部包区域、单位包街区、业主包门前”的办法,实现了治理工作常态化。

  为治理城市顽疾,该县深入持久地开展暴露垃圾、摊点乱摆、交通秩序、扬尘污染、户外广告、噪声污染“六项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城区洗车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夜市摊点、门前三包“四项管理”,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市容秩序规范和环境卫生整洁。

  如今,漫步县城,大街小巷整洁卫生,店招规范统一,道旁树枝吐绿,鲜花娇艳欲滴,清新的空气浸润心脾,车辆行停有序,城市显得更加优美、有序和舒适,彰显了现代文明的城市形象。

  培育新风

  让文明素质“高”起来

  幽默诙谐的小品、节奏明快的快板、异彩纷呈的歌舞……前不久,一场以宣传场镇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表演在营山县回龙镇举行。“我们组织退休干部和文艺骨干编排了这台文艺节目,没想到来看热闹的人还真不少,许多场镇居民大饱眼福,并在欣赏文艺节目中受到触动,纷纷表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家园。”该镇老体协主席刘炳生告诉记者。

  这是营山县培育文明卫生新风尚,提升居民素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从统一全县干群的思想入手,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阵地宣传”、“媒体宣传”和“主题宣传”的作用,不断延伸广度、拓展深度和丰富内容,让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家喻户晓。特别是该县电视台开辟了“不文明行为面面观”,记者深入大街小巷实地拍摄,让不文明行为走上曝光台。随着节目的播出,车辆、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明显减少,商铺占道经营的行为也有所减少,市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014年,该县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志愿者服务”、“文明劝导”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城乡居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同时综合运用“环境优美示范”、“美丽乡村”、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平台,发动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

  统计显示,该县全年共组织112个单位扎实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主题活动,在10个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同步走”主题教育活动,与门店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6000份,印发《市民手册》4000份。县治理办与团县委共同开展了“小红帽文明劝导活动”16次,“青年志愿者清洁家园活动”8次、“爱护城市关爱家园巡回演讲活动”6次,营造了良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氛围。

  (彭杰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2015-1-14 第5版)

相关热词搜索:城乡

上一篇:南充顺庆机械汽配产业实现逆势增长
下一篇:严寒难挡爱心潮 营山市民献血忙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