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外媒看四川 > 正文

西充:建农业产业园区 走脱贫奔康新路
2016-12-08 10:00:21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产业兴则脱贫快,产业强则脱贫实。

  为实现决战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目标,西充县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紧扣产业扶贫“生命线”,大力推广“脱贫奔康产业园”模式,按照“村村有脱贫支柱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坚持“两条腿”走路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种养殖业,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现脱贫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县域内已初步建成有机禽畜、有机粮油、充国香桃、西凤脐橙、充国香薯、二荆条辣椒“六大脱贫奔康产业园”,发展了龙虾、银杏、甲鱼、半夏等差异化特色种养殖业,带动广大贫困户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收入稳步提升,使贫困户迈上了脱贫致富新路。

  依托农业优势产业

  建脱贫奔康产业园

  按照“贫困村村村有园、贫困户户户入园”的思路,以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发展致富产业、增强内生动力,从而解决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不再返贫的问题;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没有方向、没有规模、没有动力的问题;解决困难户发展产业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五无”问题。创新机制,让贫困群众放心干、放手干、放胆干,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增收,走出一条“进园奔康”的扶贫新路子。

  近日,走在西充县槐树镇观音坝村的水泥路上,记者看见,房前屋后,大大小小的铁皮钢柱鸡舍、鸭圈,圈舍里,养殖户忙着喂食,养殖技术员、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和“第一书记”现场指导。

  “有了脱贫奔康产业园,我不愁资金,不愁技术和销路,就一心想着多养些鸡鸭。”提起村里的脱贫奔康产业园,该村65岁村民冯龙先高兴地说。他指着屋后新建的圈舍告诉记者,由政府出资4000多元,为他搭建了50多平方米的鸡舍,鸡舍里养了169只土鸡,每只均重3斤左右,价值9000余元。今年,他和瘫痪在床的95岁老父亲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从有机禽畜脱贫奔康产业园得到实惠的贫困户不只是冯龙先,槐树镇凤凰村77岁贫困户蒲守伟,今年养鸡利润有望突破8万元;谢家店村杜茖甫年盈利超10万元;槐树镇狮子湾村何志年盈利达3万元……

  在消除贫困实践中,西充县依托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因村施策,发展有机粮油、有机畜禽、充国香桃、充国香薯、西凤脐橙、二荆条等六大优势农业产业,整合扶贫资源,覆盖槐树、义兴、凤和、金山、古楼、中岭等44个乡镇,带动广大贫困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尊重群众发展意愿

  因地制宜搞特色种养

  在产业发展上,西充县坚持优势优先、抓大育小、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步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步发展、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同步壮大。在借助“2+4”优势产业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农业产业,坚持“两条腿”走路。

  为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对接市场需求,西充建立起“指导不拍板、群众自主干”的贫困户自主选择机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等靠要”为“争拼超”;变“被动参与”为“主动管理”,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和“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互补,构建农业产业全面覆盖的局面,实现“村村有脱贫支柱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在复安乡的马川井村、大全福寿宫村、金山打船坝村等9个乡镇30多个村栽植银杏树1000余亩;紫岩乡龙洞山村养殖乌鱼、鲟鱼1000余亩;双江乡书房湾村养殖白乌鱼、鳝鱼,马龙村养殖甲鱼;扶君乡泥巴寺村发展果桑1500亩;仁和镇莲花台村发展中草药半夏300余亩;观凤镇、仙林等乡镇发展麻竹6000余亩……

  据了解,西充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仙林镇、紫岩乡、双江乡等16个乡镇的部分贫困户户均收入增加1100元。(赵荣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2016-12-08 第03版)

相关热词搜索:新路 西充 园区

上一篇:截至10月底 南充84个民生项目完成全年目标
下一篇:今年1-11月南充公安收缴假币291.5万元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