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高坪:桑海蚕事 演绎丝绸精彩
2019-08-09 14:26:31   来源:南充日报   

  六合集团生产车间。

  8月8日,记者从高坪区委宣传部获悉,该区有关部门正在厉兵秣马,整理编印资料、筹备丝绸产品、策划特色展馆等,积极备战2019年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全力以赴挖掘高坪厚重的蚕桑、丝绸文化底蕴,力求给广大市民“再现”桑蚕、丝绸的“文化盛宴”。

  桑蚕盛事:无地不见有桑 无户不事养蚕

  民歌《种地种田》:“种地种田,栽桑养蚕。勤人栽桑,懒人丢荒。养儿要好娘,喂蚕要好桑。”

  民歌《蚕公公 蚕婆婆》:“蚕公公,蚕婆婆,上蔟去,勤做活,一晚做个铁茧壳。石磙粗、扁担长,你也忙、我也忙,三天做个遍山黄。”

  记者翻阅《高坪区民间传统文化集成》一书,关于蚕桑、丝绸的民间歌谣很多,这些曾经活跃的歌谣,既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桑蚕产业曾经的繁荣。

  桑蚕、丝绸,作为高坪乃至南充的“根”文化,它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很多人被链接在这条产业链上,生生不息。

  在记忆深处,高坪区的乡村人是极重蚕桑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高坪区(原南充县)是南充地区的桑蚕基地,蚕桑生产遍布乡镇。那时,只要走进乡野,随处可见茫茫无际的桑树林。桑树是村民的摇钱树,他们视桑树为宝贝。很长一段时间,都有“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的壮观场景,普遍家庭都要养春蚕、夏蚕、秋蚕三季,不少还要养晚秋蚕。那时,全区很多乡镇,都有收购蚕茧的工作站,每到收蚕茧的时节,四面八方的村民涌向那里,很是壮观,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描绘。

  记者查阅记载资料,到1993年,全区保存有桑树21.9亿多株,人均拥有桑树160多株,年养蚕量22万多张。如今,记者寻访高坪区的部分乡镇,会龙、御史等曾经的蚕桑基地乡镇依然留存很多桑树,一些家庭依然保存着养蚕的簸箕、蚕蔟等用具,部分乡镇茧站虽然凋败,但依然可以窥见那些年的繁盛。

  丝绸记忆:万人企业 百年老厂

  南充是一座底蕴厚重的丝绸之城。这里,有“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有“丝绸源点”,有百年丝绸老厂,有生产、加工、销售完整的丝绸产业链;这里,丝绸传统织染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里,正在规划建设丝绸小镇。100多年来,高坪区的丝绸文化元素始终在精彩演绎着。

  位于都京街道的六合丝绸集团(南充丝二厂),被誉为中国丝纺工业的“活化石”。六合创立于1912年,前身系民主革命家张澜与志同道合者盛克勤创办的“果山蚕业社”。1915年,其金鹿牌生丝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上世纪80年代,南充丝二厂成为亚洲第一大万人缫丝厂。最兴旺时,这条产业链上的工人达12万余人。这里,记录着南充蚕桑的发展轨迹,承载了一代代人的青春。在那个平均工资并不高的年代,在丝厂工作就能养家糊口,当时口号是“幺妹幺妹快点长,长大好进丝二厂,伙食巴适工资高,如意郎君随便挑。”

  如今,踏进六合集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2016年按照原貌重建的“厂门”,“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11个白色大字十分醒目,仿佛电影片名一般,向前来的每一个游人讲述关于“六合”的故事。在厂区行走,每一次驻足、每一个凝视,都是六合百年丝绸记忆中的一帧画面:百年木屋四合院,青砖灰瓦的厂房,有些剥落的红砖瓦墙,镶嵌着老式门窗和锈迹斑斑的防护铁杆。煮茧车间、立缫车间、复摇车间,一代代南充人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芳华。缫丝设备体验馆仍然保留着大大小小生产缫丝的机器。

  在都京街道,如今有六合集团等规模以上企业15户,形成了栽桑、养蚕、织绸、炼染、服装设计、生产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距六合集团不远的鹤鸣路尽头,还有另外一个较大的丝绸企业,这里就是曾经的南充丝三厂(现德合丝绸)。1993年,这家企业名列全国500家最大纺织工业企业的103位。如今,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她曾经的繁盛。

  传承之路:工业旅游+文化演绎

  到今天,南充人也都把丝绸视为城市的荣耀。高坪区为传承丝绸文化,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2009年,当时的都京镇成功争创为“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2016年5月,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丝绸源点”奠基仪式暨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园、丝绸特色小镇启动仪式在都京举行。高坪区成立了丝绸小镇建设指挥部。随后,一系列传承丝绸文化的活动风生水起。

  为丰富“丝绸源点”内涵,高坪区先后组织3批次专家、学者搜集整理南充丝绸的民谣、歌曲、谚语、典故、习俗等民俗文化,编撰《蚕桑丝绸古诗赋三百首注释》、《绸都壮歌》,搜集整理汇编蚕桑丝绸文化历史文献资料30余万字。举办了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采访暨“南充丝绸源点·丝路之光”国际摄影大赛、南充“一带一路”丝绸文化论坛暨中国“丝绸源点”战略研讨会等活动。

  六合集团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恢复民国风情老大门,按照复旧风实施古井、古桑景观打造;完成六合院、标志性牌坊、六合金奖留念碑、老茧库美术馆、干打垒艺术创作园恢复建设;启动了“工业旅游”,开通了小火车;举办了具有浓郁丝绸和蚕茧元素的灯会、中国绸都·丝绸源点丝绸旗袍文化活动周,用丝绸文化迎接四海宾朋。这里一度成为“打卡地”,日接待游客最高达5万人次。

  丝绸的传统织染技艺,是我国栽桑养蚕及缫丝织绸业历史悠久的实证,是研究我国桑蚕业及缫丝织染业发展演变的“活化石”。然而,随着大机器和现代织染手段快速介入,丝绸传统织染技艺渐渐失传,但六合集团却将此项技艺留存了下来。2018年12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丝绸传统织染技艺列入其中。

  如今,作为全市“100件大事”、高坪“10件大事”之一的丝绸特色小镇项目正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场平、房屋拆迁等前期工作,即将盛大启动建设。届时,这里又将会演绎怎样的桑蚕、丝绸精彩?让我们共同满怀热切地期待吧。(周汉兵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七夕 让我们携手在古诗词中寻找南充爱情故事
下一篇:点赞!南充歌舞剧院舞蹈团队将赴欧洲三国进行惠侨演出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