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国内外专家学者阆中“论剑”
2020-01-22 11:51:14   来源:南充日报   

  探讨落下闳历史贡献、春节文化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

  论坛现场。

  1月16日-18日,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主办,阆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落下闳研究所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论坛在阆中开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济济一堂,就落下闳的历史贡献、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文旅融合视阈下的阆中春节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阆中春节习俗的文化价值在于,其保留了中国汉族春节习俗的完整样本,是民众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且呈现了春节习俗的地方特性。阆中春节文化的品牌价值表现在落下闳春节代言人的唯一性,以及春节内涵与春节表现形式合一。

  文旅融合视阈下的阆中春节,将习俗文化作为资源,举行新春文化节等活动;构建旅游业态角度的景观与活动设计,如传统大红灯笼、春节文化博物馆、春节百姓舞台、春节花鞋旗袍秀、说春习俗表演化等;共享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建设目标,国家非遗传承保护的生活化、文旅融合中的社会建设,以民间春节文化振兴会或传承会的形式发挥民众主体作用,创造更多人们共同参与的春节活动,营造祥和欢乐的春节氛围,吸引国内外游客。

  阆中,让“中国春节文化”走向世界

  卡门·欧咖蓓(美国国际贸易和民俗学咨询顾问)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38年前,作为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我第一次来阆中,是在8年前,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阆中,这个山清水秀的古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阆中可代表中国春节文化,向全世界发出邀请:“体验春节”,创造一个“春节仪式”展示系列活动。可每月展示一次,给外国游客一个机会体验真正的春节氛围。

  同时利用好国外社群和媒体,把阆中春节主题公园的概念宣传出去,再利用推特等社交媒体展示“阆中春节”的生动活动。让海内外游客把“阆中体验春节年文化”变成一次重要的旅行。

  这不仅会吸引外国人,也会吸引许多中国人,他们满怀好奇地想看看阆中,即永远的春节古城、春节美食宴、扎灯笼体验、川剧脸谱制作等。阆中还应该开发春节创意纪念品、动画人物等代表阆中的特色礼品,让游客带回春节记忆。

  文化中国的阆中范本

  任剑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断言阆中是认知传统中国社会文化的范本,远不止一个春节。但春节是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因为像春节这样绵延千古而不为历史的暴风骤雨所动的社会文化或习俗传统,在中国再无比肩者。一种力透千古历史、直贯现代转变、不为好莱坞快餐文化撼动的春节,究竟对理解中国社会文化是如何重要?你只有在春节期间亲身体会了全国各地民众的欢聚、外地务工者不顾一切的返乡、春节欢庆场合的人头攒动、甚至世界各地华人倾情共庆的现场气氛,你才会理解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阆中,在整个国家社会文化中发挥了怎样重大的作用。

  阆中在古今两个多元文化结构中,都堪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演变的见证之城。古代阆中的儒释道相互摩荡,留下了令今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这些文化遗迹,无声地诉说着阆中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且长期延续的多元文化历史。

  农耕大国的24节气与阆中落下闳的贡献

  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生导师)

  《太初历》的贡献之一,是其对此前的古代历法作出了重大改革,它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依照春、夏、秋、冬顺序,至腊月底为岁终。《太初历》的贡献之二,“二十四节气”是在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的新历法《太初历》中完整亮相的。落下闳使用他研究制作的“赤道式浑天仪”测定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并与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这是落下闳的突出贡献。

  落下闳———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第一人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

  《太初历》是中国具有十分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与四分历相比其进步之处有三点:第一,以正月为岁首,将我国独创的二十四节气分配于十二个月中,并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从而使月份与季节配合得更合理;第二,行星的会合周期测得较准确,如水星为115.87日,比现在测量值115.88日仅小0.01日;第三,采用135个月的交食周期,即一食年为346.66日,比今测值只差0.04日。

  落下闳对天文学的三大贡献:一是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将天文、数学、农学融合为一体;二是研制浑仪和浑象,提出浑天说,将天文观测与宇宙理论融为一体;三是发明“通其率”算法,相当于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进分数,为历法计算提供算法依据。

  修历授时 文化之本

  王娟(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教授)

  历法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其次,历法的确立使得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展示场。第三,历法的确立还为人们集中表现传统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重要场所。第四,历法的确立是人们集中展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观、伦理观的重要场所;人伦之间的关系,如长幼、尊卑、亲疏、远近等都体现在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从小家到大家———中国人春节回家团圆观念的变迁

  田兆元(华东师大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

  春节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语境下不断展现自身魅力,我们接受春节文化,实际上是接受一种文化符号。景观物品、仪式行为等,年文化有一个庞大的符号谱系。但是,年文化的符号系统也存在着散乱与认同感难以聚焦的问题。这因为年文化缺少对于文化代表弘扬的缘故。

  近年来,阆中人担当起这一使命,勾画出“年爷爷”落下闳的符号系统。与“年爷爷”符号的互动,也是一种精神的还乡。阆中地域是一种符号,落下闳人物故事是一种符号,古城风物地方特产是一种符号,民俗风情也是一种符号,但是这些都需要一种感召使之集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年文化的代表“年爷爷”的感召。弘扬“年爷爷”品格与风采,不仅仅是阆中的责任,也是全民族的责任。

  民俗谱系视角下的阆中春节符号体系构建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阆中作为春节文化之乡,在春节文化资源发掘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自20世纪80年代起,阆中就注重春节资源的发掘,从资料整理到活动开展,对春节资源的发掘力度不断加大。阆中春节的谱系特点:阆中春节年俗始终围绕生产、生活等农事展开,如磨面、贴门神、挂檐灯、团年饭、守岁,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当中,形成了持久且不断更新的节日内涵。

  可以看出阆中春节谱系呈现三大特色:从空间上看,以家庭为核心的空间范围扩大化。从时间上看,春节时间呈现由点到线的发展过程。从内容上看,春节习俗从祭祀向祭祀娱乐扩展。

  集市传统及河内旅游发展

  阮林英俊 (越南人,文化管理博士,越南河内文化大学教授)

  越南河内集市历史悠久,它的形成自民众的要求,首先只是交换货品,后来汇集有规模与组织。并且河内形成一部分自集市元素,所以河内集市具有文化地区的特征。春节集市从腊月二十(阴历)开至三十,在春节集市里各种各样的年货很有色彩。民众来往春节集市一方面买年货,另一方面主要出来玩或者叫“游春”。

  当前社会发展快速,工业化与现代化、都市化的过程对集市文化传统影响较大。由于春节集市转变跟之前不比,但它是元素组成都市的空间文化。它不仅是地方民众交流,体现文化风俗习惯,更高是体现都市的文化水平,而且可以运用来吸引国内外的游客。保留发挥春节集市,需要政府组织,民众共同参与。

  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

  游红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

  现今,中国老百姓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春节先圣”“春节先祖”。落下闳的家乡四川阆中也成为“中国春节第一城”“中国春节文化之乡”。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挖掘春节文化内涵、讲好春节故事,塑造落下闳的身份标签,树立地方文化形象,尝试着将落下闳塑造为“年爷爷”的春节符号。

  围绕“年爷爷”的核心叙事,可以梳理天文历法、岁时节令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这便可以捋清春节的时间谱系。“年爷爷”的故乡四川阆中可看作是春节文化的核心空间,可将春节文化与阆中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凸显春节的地方性特质,由此延伸到中华民族的各个地区,直至上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整体层面,并在国际上成为象征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从地方的民俗到区域的民俗,再到国家的民俗、世界的民俗,从横向维度勾勒出春节文化的空间谱系。与此同时,春节文化的族群谱系也得到建立,包括地方民众、整个中华民族、海内外华人,甚至热爱中国春节文化、对中国春节文化有强烈认同的各国民众。(张晓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充将投放50亿元年货 确保春节市场货足价稳
下一篇:华中建设集团董事长张宏标捐赠10万元现金及物资助家乡抗疫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