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热点聚焦 > 正文

硝烟散处拼杀地 寻访南充古今战场
2014-04-27 14:30:33   来源:   

硝烟散尽尘封处 工农红军拼杀地  四川经济日报南充讯(记者 李波)南充为川东北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南充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
硝烟散尽尘封处 工农红军拼杀地

  四川经济日报南充讯(记者 李波)南充为川东北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南充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过几次重大事件,引发硝烟弥漫,这些事件值得后人铭记回味。从本期起,本版推出“寻访南充古今战场”系列报道,它们分别是“红军战场”、“明末农民起义军战场”、“宋末蒙军攻打南充战场”以及“三国战场”。从这些战场的遗迹中,我们可以共同追溯历史,品读南充的厚重。 ——编者

  上世纪30年代,川北发生了一件大事:红四方面军挺进国民党统治区,相继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时间,定格在1933年2月。4个月后,红军开始进军南充。

  据史料载,此间,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南、营渠、宣达三大进攻性战役。南充是仪南、营渠战役的主战场。《南充苏区》载,历时半个月的仪南战役,歼敌3000余人,不仅打破了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还使嘉陵江以东的阆中、南部、仪陇一带都得以解放;而历时半月时间的营渠战役,共击毙和生俘敌官兵3000余人,解放了营山全境和渠县、蓬安大部分地区。

  历史的长河已流淌81年,红军当年留在南充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不仅有众多红色的故事,还留给后人巧取平头寨、奇袭楠木场、攻克马鞍场等惊心动魄的红色佳话。这些佳话,只是红军在南充期间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拉锯战,组织上百次大小战斗(红军在南充的著名战斗见上图)的缩影。

  巧取平头寨  红军在南充第一仗

  从阆中市区出发,朝东北方向驱车近70公里,便来到鹤峰场。鹤峰场为鹤峰乡政府所在地,它的西南方向,有一座阆中、仪陇、巴中三交界的山梁,其主峰人称平头寨。

  春末时分,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艳阳天,此时已是阴云密布。距鹤峰场5公里路的平头寨山高,通往山梁的沿途满是灌木林。据当地村民介绍,历史上,这里是阆中通往巴中的重要通道,因为商贾不绝,所以土匪较多。爬上山顶,上面相对平坦。油菜与葱绿的小麦交织,构成一幅诱人的春光画。那一道道地坎、块块土包、片片树林,似在讲述当年的故事。

  1933年6月20日,红十一师一部在政委李先念带队下,从巴中渔溪场出发、抵达阆中东北边境的三庙场。随即兵分两路,将退守鹤峰寺的国民党四川边防军李家钰团及部分地方民团驱赶于平头寨。为阻止红军前进,敌人凭借平头寨有利地势,依险防守,令红军一时不能攻下。

  经过察看地形和反复研究,红军决定采取避开正面攻击、巧妙采取偷袭、迂回战术办法消灭敌人。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拂晓。恶战中,我尖刀排指战员部分牺牲,主力部队攻进山寨后,将残敌追至仪陇县境。此战将地方民团全歼,缴枪200余支。红军西进途中的一颗钉子被拔除。

  奇袭楠木场  固若金汤神话破

  距南部县城26公里的楠木场,位于仪陇、阆中、南部三交界地。它毗邻的柴井、泸溪、碑院、中心、长坪之间,坐落着老君、驷马、仙人等山。当年,国民党田颂尧部第三游击部队借助这些制高点和场镇街头镇守,自以为固若金汤。

  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楠木场已不见战火硝烟的痕迹。重新打造后的主要街道,显得现代大气。

  时光倒流。1933年8月下旬,红九军和红三十军一部攻占南部县嘉陵江东岸以后,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并乘胜连克火峰山和红寺观。为扩大胜利,决定攻取楠木。

  据史载:当年红军采取两翼迂回包抄战术,右翼从碑院起兵,经鱼黄寨、青杠垭、板凳垭向楠木场左边的高地驷马山进发,至板凳垭后再兵分两路。左翼由长坪出击,经黎家庙向楠木右边高地仙人山进攻。部队抵黎家庙兵分两路。分别进入楠木场解决所有哨兵。其他三路红军巧妙地解决了楠木外围岗哨,按规定时间完成对敌人的三面包围。

  当地82岁的刘金成听长辈们说,当年红军突然向敌人发起猛攻。在驷马山、仙人山两翼拉开阵势,在驷马山凤凰嘴架起席筒伪装的大炮。炮筒对准场中心;在仙人山棺山梁吊起数个洋油桶,在里面燃起鞭炮。在军号声中,红军和游击队杀声震天。梦中醒来的敌人乱成一团,仓皇应战,结果两小时后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未逃走的300多敌兵当了俘虏。

  攻克马鞍场  琳琅山上歼劲敌

  今年3月中旬,我市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仪陇马鞍开幕。当天,来自各地的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琳琅山风景区。欣赏着眼前美丽的乡村画卷,人们很难想到,当年红军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

  今天的马鞍,不仅仅是朱德元帅的故乡,其朱德故居纪念馆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的客家文化、川北罕见的丁氏庄园、农耕博物馆,以及客家一条街等,无一不透出川北这座名镇的灵气与活力。

  当地至今流传着红军攻克马鞍场的故事:红军将敌人赶过嘉陵江后,回师向仪陇东南方挺进。当年进攻马鞍场的红七十四团、七十五团的是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驻防马鞍场的“川北五县民众联合剿共指挥部”,共有10个大队计2000余人,分布在场四周的琳琅山、三星寨、董家梁等一带险要据点防守。

  史载,1933年9月21日晚,红军分三路向马鞍场开进,5个小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琳琅山、三星寨、董家梁脚下,布下大网围歼敌人。22日拂晓,许世友带领军部指挥所进到阵地前沿,对敌阵地进行仔细观察,发现敌人未发现红军。于是下达重点攻下琳琅山的命令。在许世友看来,琳琅山是仪陇通向马鞍的必经之道,拿下此山,其他两山唾手可得。

  战斗很快打响,10分钟后琳琅山被拿下,红军全歼守敌一个大队。稍后,三路人马占领马鞍场。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战场

上一篇:韩总理郑烘原就沉船事故引咎辞职
下一篇:聚焦名牌大学2014年招生“新法”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