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热点聚焦 > 正文

“人工智能法官”来啦!听得懂四川方言 还能预测官司胜率
2018-08-29 09:04: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身体雪白,外貌乖萌,能听会说,更能预测官司胜率……这样的机器人“法官”你见过吗?

  8月2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崇州市人民法院获悉,最新一代的“智能小法官”已经来啦。它不仅能听懂普通话和四川方言,更能快速在海量卷宗里查询到相似案件。

  此外,只需讲出相关案情,它还能形成诉讼风险评估报告,并同步评估出对应成本,提前预测官司胜率。这位“智能法官”还有啥功能?来听听一线法官们怎么说。

  这个“法官”不简单 “吃下”3000多万例数据

  “近年来,由于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司法供给与司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传统的加班加点,难以解决这个矛盾。”据崇州市法院法官介绍,为破解难题,法院开始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让更多人可以获得司法资源,促使法院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功能。

  经过数十位一线法官以及技术人员的努力,一款长相酷似大白的人工智能“法官”出现了。

  这款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叫“小崇”,是由崇州市法院自主设计的。通过融合大量经验丰富的法官智慧,采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将法律知识、司法经验等系统结合,可为法院、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机构、企业及个人等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法律服务。

  “除了很萌的实体机器外,它还有线上版本。”据介绍,涵盖了微信公众号、桌面机器人等,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在服务内容上,这位人工智能法官更是“吃下并吸收”了常见多发的婚姻家事、劳动争议、道交事故、民间借贷、物业合同、买卖合同六大类案件,将法院本地化数据与互联网上的3000多万例数据融合,“这就意味着大伙儿想查阅的相关案件,都能通过它实现快速查询。”

  已更新到第四代 能听方言还能预测官司胜率

  目前,这位“智能法官”已更新到第四代。

  最新一代的“小崇”,可同步匹配法律咨询、类案查询、纠纷解决方案建议及常用诉讼文书自动生成。据法官介绍,一方面通过诉讼的风险评估,引导形成诉讼风险评估报告,明晰纠纷解决路径、评估对应成本,并获取同类案件推送。另一方面,还能对有意调节或接受调解匹配的当事人,自动匹配同区域调解员,达成调解协议,帮助解决纠纷。

  这款智能法官的实体,已更换触屏式人机界面技术,具备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功能,能与用户进行语音交互问答,“即使不懂手机电脑的人,也能根据系统指引获得便捷服务。”

  “此外,它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已能听懂成都话、崇州话等四川本地方言。”对此,崇州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小崇”还将纳入身份识别、实时情况监控等功能,同时优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更新法律和案例数据库,优化职能,为公众提供更人性化、更加便捷、更为智能的法律服务,逐渐成长为真正的“法官”。

  热议/人工智能未来会取代法官吗?

  从全国法院系统来看,上海、江苏等地早已有法院探索人工智能与司法的系统结合,崇州市法院的这次探索走在四川法院系统前列。智能法官的亮相,引发不少网友热议,未来,它们是否会成长为正式法官呢?

  对此,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研究所所长王厚峰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与司法融合的前景巨大,中国的法律法规非常庞大,“法官要记清楚每一条法律是很难的,但人工智能却有这个能力。它能辅助法官,提高案件审理、判决效率。同时又能为市民提前作出风险评估,为更多人在开庭前预测出官司胜率大小,并告知还需哪些证据等参考信息。”

  这类智能法官能否取代法官呢?王厚峰认为,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主要还是进行辅助性工作,要完全取代法官仍有很大的困难。

  崇州市法院研究室主任易凌波则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在服务法官、当事人以及法院管理等方面有诸多好处,可以极大减少法官工作量,但在司法实务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弊端,“人脑的感知能力,特别对细节的思考能力,是机器所不能超越的。司法过程不只是理性逻辑,还有人性和情理的融合。我们的司法并不是只依靠算术来进行判断,而是融合了人情和法理。”

  她认为,人工智能取代法官是不切实际的,“面对人工智能我们应该理性应用,让其回归其本位,也让法官回归本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力 见习记者韩雨霁

相关热词搜索:胜率 人工智能 四川

上一篇:婚姻、住房…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如何更好保护你我权利?
下一篇:亚运知多少:初识电竞,你需要知道这七件事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