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旅游 > 正文

碧水映蓝天 绿色显魅力
2022-10-25 15:22:53   来源:南充日报   

  碧水映蓝天下的南充主城区。

  廖杰制图

  行走在南充广袤的大地上,一山一水一城皆风景,无处不彰显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

  十载砥砺前行,十年风雨兼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充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奏响了笃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之歌,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一系列突出生态环境短板得到迅速补齐,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污染防治力度 守护筑牢生态环境屏障

  在南充,沿着嘉陵江畔漫步,举头遥望有蓝天白云,环顾四周水清岸绿……近年来,不少市民经常会被朋友圈里分享的生态环境“大片”惊艳。这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后,便是我市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全面部署“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充”,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为守护好‘南充蓝’,我们严格落实‘气十条’,实行大气环境质量周通报、周排位、周扣缴和末位约谈制度等。”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雷达走航、无人机巡航等方式动态排查整治涉气污染问题,持续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等四大专项整治行动,终于让蓝天白云、繁星夜空成为了南充常态。

  嘉陵江把最柔美的身段、最旖旎的风光留在了南充。如何让“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不仅成为了人民群众对优良水环境质量的殷殷期盼,也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目标。

  为让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我市更是在落实“十年禁捕”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制定出台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积极提升渔政执法监管能力,强化联合执法监管等举措,持续用力、汇聚合力、精准发力,确保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促进鱼类资源有效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我们在水环境治理中创新推行‘河长制’。”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以河湖长制工作为平台,强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行政执法等六项任务,成立了全国首个记者河长协会和全省首个跨界“联合河长办”,让全市河湖水质显著提升、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河湖生态显著恢复。“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更是入选了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加快绿色发展脚步 擘画宜居宜业美丽画卷

  家住顺庆区荆溪街道的市民张良荣,茶余饭后喜欢来到家门口的荆溪河边散步。河水清清,两岸水草丰茂,无不让他感到心旷神怡。谁能想到,曾经这里还是一条令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过去河边有好几个排污口,污水就源源不断地从排污口直接流进了河里。”他告诉记者,经过整治后,河边的排污口没有了,河水变清了,河边白鹭也多了起来。如今,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乐园。

  高坪区江东大道七段曾经是化工企业集聚地,废气无序散排、污水横流溢流、废渣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嘉陵江沿岸生态环境,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路过甚至需要捂住口鼻快速通行。

  为了转变这种“近水不亲水”的乱象,高坪下决心相继关停了飞龙化工、宏泰生化,搬迁了顺城盐化,为城市至少腾出了600余亩绿地发展空间。2017年又进一步启动沿江化工厂清零行动,支持化工企业关闭、改造、搬迁、转产,督促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向高端、精细、环保发展。

  如今,当你走近江东大道七段时,眼前出现的是波光粼粼的江面映照着两岸,草木繁盛、绿意盎然,好一派恬静惬意的景象。

  不论是荆溪河还是江东大道七段,它们身上所发生的“蝶变”,正是我市加快低碳转型发展道路上的小小缩影。“我们发挥环境保护引领倒逼作用,坚持‘双碳’目标引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我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严控“两高”项目,着力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推进节水、节能、节地等,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加深制度体系建设 走出南充生态发展之路

  其实,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在这十年间,南充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主要抓手,不断扎好制度的笼子,让生态环境建设之路也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充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15年获批地方立法权以后,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进入了快车道。”回忆起十年来的建章立制奋斗之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言语中充满了感慨之情。

  据介绍,2017年,南充启动生态环境地方立法,先后颁布实施了4部地方性法规,基本保持了1年半就有一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法规诞生的速度。其中,所颁布的《南充市乡村污水处理条例》更是成为了全省第一部针对乡村污水治理的地方性立法。

  除此之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三定方案,并开展年度工作考核。

  “我们出台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考核奖惩办法,在全省率先实施对各县(市、区)流域生态补偿和大气污染防治奖惩考核等。”该负责人说,十年来,我市创新出台了“5G+AI+公益诉讼”促进生态保护工作办法,建立了一体化智慧监督平台,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有机衔接。同时加快推进全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充分运用无人机、空气微站、激光雷达走航等一些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让全市的环境自动监测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历史性突破。

  十年努力,带来的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剧变。“我们将持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让绿色成为美丽南充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部门访谈

  让绿色成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最亮底色”

  ——专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波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充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洪波:十年来,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源头发力、系统施治,实现了南充环境基础设施大改善、制度机制大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大提升,南充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十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母亲河”嘉陵江“一江清水向东流”,常年稳定保持Ⅱ类水质,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景美人欢处处呈现;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环评审批做“减法”、资金项目做“加法”、环境应急做“乘法”,南充成为“中国十大舒适之城”,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绿色”更足;我们坚持“双碳”目标引领,大力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形成;我们坚持锻造环保“铁军”队伍,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抓实各类问题整改,强化监管协同严格执法,及时有效回应群众的殷殷关切,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充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将如何持续发力?

  王洪波:南充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嘉陵江把最柔美的身段、最旖旎的风光留在了南充,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中,我们要将坚定一个目标: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护好南充的绿水青山,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充。抓好两个统筹: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统筹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夯实生态安全屏障、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环保法制建设的基础上,统筹好环保和安全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加强涉疫废水和废物处置监管,守护和谐稳定大局。紧盯“三个重点”:重点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坚决确保2025年前南充进入空气质量达标城市;重点推进城镇污水治理攻坚,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嘉陵江永续“一江清水向东流”;重点加强农村黑臭水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南充。(记者 柴梓嫣 实习生 王璇 采写拍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800道菜品、百老汇音乐剧,国内水路旅游正打造精品航线
下一篇:顺庆区上榜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