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旅游 > 正文

凤仙桥 百年廊桥听风雨
2022-11-29 10:43:18   来源:南充日报   

  位于南部县桐坪镇的凤仙桥  

  廊桥内景

  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有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用途,廊桥修建不要寸钉片铁,只凭椽靠椽、桁嵌桁,衔接严密,结构稳固,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

  在南充市南部县桐坪镇的大山深处,亦有一座廊桥,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雄姿挺拔。深秋时节,到处都是明亮的银杏黄,带上好心情,收拾好行囊,我们期待着与廊桥的美丽邂逅。

  A 一座文化之桥

  从南充城区出发,很快驶入高速公路,经兰海高速、成巴高速,大约1小时后在盐亭县八角镇出高速,再沿乡村公路行驶约1个小时,便进入了南部县西北角的桐坪镇。桐坪镇,位于南部、盐亭、梓潼、剑阁,四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山高沟深。

  桐坪场镇坐落在山梁之上,虽然临近中午时分,山上依然大雾弥漫,街道上湿漉漉的,好似刚下过雨一样。“桐坪场镇所在位置整体海拔较高,加上周围山多,时常出现大雾天气。”随行的一名桐坪镇政府工作人员说,廊桥所在的南桥村地势较低,大雾常从山沟里升起。

  沿着公路,从山上蜿蜒而下,远远就可以看见廊桥。只见它横跨在一处宽阔的河面上,屋檐之上翘角飞檐,中间有小楼台,南北各有小顶,结构精巧、蔚为壮观。从车上下来后,向廊桥飞奔而去,桥头是一处假山造型,旁边是南部县人民政府所立的石碑,上书“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凤仙桥”几个大字。

  走进凤仙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牌匾,书“海市楼”,继续往桥上走,是“凤仙桥”的牌匾,走向桥中间,是另一块“灵应四境”的牌匾,穿过廊桥来到南面,一块牌匾上书“金鳌渡”。南桥村原党支部书记杨怀先说,“金螯渡”与“海市楼”六字寄托了当年人们渴望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与生意兴隆的愿景。

  过去,廊桥中部还有一块匾,传说当年吴三桂从剑门蜀道前往阆中时,曾前往南桥村香火旺盛的飞凤寺朝拜,走到廊桥附近时,曾在一石墩上歇脚,因此写下“桂迹注乐”四个字。如今这四字牌匾,我们并没有看到踪影。

  在廊桥上,仔细观察,发现题写的文字还不少,有诗词、有对联,有的引用名家之言,有的为当地乡贤所作。“山川涌泉向东流,商参循环照小舟;碧浪绿波金鳌渡,清风明月海市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块块牌匾,一段段文字,彰显出廊桥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

  当然,廊桥的魅力更在于桥之本身。南部县文管所资料显示:凤仙桥,横跨于柏林河南北两岸,水流向从东向西,由桥墩、桥面、桥楼组成三墩四孔廊桥,桥楼为重檐歇山式,桥两头护墙用条石砌成八字形。杨怀先补充道,桥长32米、宽5.8米,有立柱28根,整个廊桥不用一钉一铆,而是将木质结构的物件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严密扣合起来,榫卯之间尽显民间工匠智慧。

  B 一段修桥往事

  站在木质廊桥上,厚实的木板和一米来高的栏杆,给人安全之感,当然还有那高高的屋檐,默默无言挡尽百年风雨。就在廊桥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断断续续道出了百年廊桥的风云往事。

  凤仙桥,当地村民称“飞仙桥”,地处南部、盐亭、梓潼、剑阁四县边境,这里山川秀丽,河面宽阔,碧水拥沙州,细柳环长堤。“为方便南来北往之行人,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当地绅士冯国钧召集四姓之人筹款,耗时两年建起了飞仙桥。”今年73岁的周甫德,对这段建桥的历史十分清楚。

  廊桥的墨书题是一座桥的桥梁志。依靠栏杆和立柱,翻上小楼台,正中间的横梁上清晰地记载了廊桥修建之人的姓名和修建年月,与周甫德所说相吻合。当地村民撰写的《飞仙桥回忆录》中,对于建桥时的历史亦有详尽记载:叠石为墩,条石固堤,长行6间七扇连成,走道铺木板,两边造栏杆,屋檐上系铜铃,桥南立有两块石碑,一块记载捐献钱物人之姓名,一块记载飞仙桥序。

  如今,《飞仙桥回忆录》被制作成金属牌匾,悬挂在桥的中间。游走在廊桥的屋檐之下,便能清楚地找到当年修桥的背景和乡贤士绅的姓名。

  过去柏林子河上有跳蹬或木桥供人过河,但是一到夏天,河水暴涨,漫过桥墩,汹涌的洪水阻隔了两岸行人通行,村民生活十分不便。“修桥铺路”自古即是儒家社会中最务实的现实追求,作为当地乡贤士绅,冯国钧带头号召修桥,正是其济世精神的体现。

  每一座廊桥都要经受风雨的考验,飞仙桥也不另外。1941年端阳节,柏林子河发大水,廊桥的木拱、桥头、栏杆等大部分被毁坏,冯国钧的子孙冯宗金、冯廷祯组织当地乡贤,发动民众捐款捐物,对廊桥进行修复。然而,好景不长,1964年,桥身遭到了虫害,部分木料受损,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人力、财力对廊桥再次进行修复。1998年,杨怀先受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委托,组织培修北端码头,更换部分木料。

  2021年,柏林子河出现罕见的洪水灾害,上涨的河水淹没木质过道,廊桥再次受损。洪水退去,南桥村党支部书记周化文立即组织村民清理淤泥、杂物,检查受损情况。“我们向上级文物部门申请资金,对廊桥进行了基础维修,让廊桥再次恢复了往日风采。”周化文说,南桥村全体村民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让廊桥倒下,还要让它比过去更坚固、更美好。

  C 一道人文景观

  廊桥下,是潺潺的流水,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廊桥上,是熙攘的人群,走过现代与历史。

  1997年冬天,为了更好地保护廊桥,南桥村4组村民在时任村主任杨怀先的带领下,在廊桥一侧修建了一座两孔石拱桥,代替廊桥行使交通功能。杨怀先回忆,当时4组一共有45户、185人,男女老少全部参与到修桥的工程中,“到第二年的5月1日,历时半年时间,石拱桥建成,可以通行车辆,减轻了廊桥的负担。”

  飘带一般的柏林子河从两座桥下穿过,条石砌成的拦河堤将碧绿的河水阻隔成一小片湖泊。河水之中,青瓦、红脊、飞檐、碧水、芳草浑然一体。在特定位置远观,由于视觉上的错位,两座桥居然合二为一:三个桥墩将两个半圆形的桥拱切割成大小不等、造型独特的弧形,令人拍手称奇。

  廊桥虽然交通功能弱化了,但是作为一道人文景观,如今长久地保存在南桥村。夏日里天气酷热,但是廊桥上特别凉快,这个时候,廊桥就成了当地村民纳凉避暑的理想之地,成为村民谈天说地的“聊天室”。周化文说,村里召开群众大会,也大多选择在桥上举行,而姑娘小伙谈恋爱也会选择在廊桥花前月下……廊桥就是当地人的会客厅与世外桃源。

  今年6月,邻村一群非遗传承人来到廊桥,他们以此为背景,跳起了店垭花灯戏,为申报省级非遗录制节目。“现在廊桥越来越受欢迎,不少人慕名而来,我们更要保护好这座百年古建。”周化文介绍,针对廊桥,划定出保护范围,禁止任何车辆从桥上经过,禁止村民在桥头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小孩上桥戏耍……它,成了乡村旅游的景点。

  作为一处乡村地标建筑,南桥村在廊桥的桥身安装了彩灯,在河面安装了喷泉,夜色下的廊桥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见证。

  没有桥便没有路,没有路则不能通达四方。百年廊桥,走过繁华过往,经受岁月洗礼,镌刻时代印记,如今依旧坚固地坐落在柏林子河上,承载着生活的暖意,守护着梦想与希望。(记者 杨晓江/文 梁洪源/图)

  凤仙桥小档案

  凤仙桥,位于南部县桐坪镇,地处南部、盐亭、梓潼、剑阁四县边境,1920年,当地绅士冯国钧召集四姓之人筹款,耗时两年修建而成。该桥横跨于柏林子河南北两岸,由桥墩、桥面、桥楼组成三墩四孔廊桥,桥楼为重檐歇山式,桥两头护墙用条石砌成八字形。桥长32米,宽5.8米,有立柱28根,整个廊桥不用一钉一铆,榫卯之间尽显民间工匠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旅盛会促发展 锦绣南充再扬帆
下一篇:非遗画师为清晖阁“穿新衣”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