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汇集众多学者 司马相如研究“再出发”
2014-11-06 18:37:32   来源:   

  11月1日,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在蓬安县举行。经省民政厅、省社科院批准,此次会议期间,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正式成立。  司马...

  11月1日,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在蓬安县举行。经省民政厅、省社科院批准,此次会议期间,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正式成立。

  司马相如回归故里走了“很长的路”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司马相如出生地、历史地位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司马相如生于蓬安,长于成都”的观点,已成为国内主流学界的共识。

  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魏赤中介绍,对司马相如出生地的研究,可以回溯到1989年。当时,川东北学术讨论会在蓬安县召开,时任《蓬安县志》主编的邓郁章向与会者披露了“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而后,他在1993年发表了《相如与蓬安县》一文,再次阐述了这一观点,由此,吸引了大批学者参与相关研究。

  1999年,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大)教授王明元、徐才安、周子瑜等人参与相关研究,并由邓郁章执笔,写成了《王培荀的〈司马相如实今之蓬州人〉说考论》,之后,新闻媒体相继刊发《相如故里知何处》、《我市专家学者为一代文豪寻根》等报道,关于“相如故里在蓬安”的相关探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后,《王培荀的〈司马相如实今之蓬州人〉说考论》获得了学术界部分专家的认同。

  台大研究生院院长胡自逢看到该文后表示,“该文考订相如实籍蓬安县,举证确凿,令人信服。”

  川师大教授李大明看到该文后指出:“结论成立,论文一、二部分证据确凿,有关文学史的这一部分应改写。”

  这一研究成果也得到著名作家、原省作协主席马识途和巴蜀文化首席专家、省历史学会会长、现任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首任会长谭继和的支持,并希望蓬安县回归相如县名。

  2000年,蓬安县决定开展司马相如研究。2003年,该县成立司马相如研究会。这些年来,司马相如研究会年年召开研讨会、座谈会。

  “在我的印象中,有两次研讨会的影响特别大。”魏赤中说,2004年10月和2007年10月,在蓬安县分别举办了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和司马相如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俄罗斯、日本、韩国、法国、泰国等国的160多位学者聚集一堂“论相如”。与会者一致认为,古相如县,即今蓬安县,是司马相如的故乡。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教授项楚说,诸多史籍记载以及蓬安县的大量文化遗存,均可充分证明司马相如是蓬安人。“司马相如是蓬安人的定论已不可逆转。”

  这一时期,司马相如研究会推出了《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司马相如作品译注》、《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究论集》、《相如故里故事集》、《相如故里风光吟》等一系列文集。

  11月1日,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成立的当天,百岁老人马识途给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发来贺信,再次支持“司马相如生于蓬安,长于成都”这一观点。

  如今,司马相如第一故乡是蓬安、第二故乡是成都已写进省政府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报告中。在省社科院门口的蜀学墙上,镌刻着“司马相如生于蓬安长于成都”的字样。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说法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司马相如盘活蓬安文化旅游

  “借助相如故里和相如文化的研究,推动蓬安县打造了以相如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品牌。”魏赤中说,他和同仁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以“相如文化是蓬安文化之脉”为主题进行文艺创作,探讨蓬安文化发展前景,促进蓬安文化繁荣发展。

  2007年和2010年,在司马相如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蓬安县先后推出大型史诗歌舞剧《相如长歌》和民俗风情剧《蜀红》,两剧的公演获得好评如潮,扩大了司马相如文化的影响力。

  此后,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来到蓬安县,以司马相如人生经历为主线,拍摄了纪录片《寻找司马相如》,让蓬安县的司马相如文化品牌进入众多观众的视野。

  以此为契机,蓬安县以相如文化为脉络,开展了“相如故里大巡演”及文化走亲活动,把嘉陵江船工号子、四川金钱板、哭嫁歌、火龙、水龙、板凳龙、蚌舞、彩莲船、薅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以“七夕”为媒介,连续举办了“最美爱情,蓬安见证”、“浓情七夕,巧聚蓬安”等婚俗文化活动,为蓬安、邛崃两地20对未婚青年举办了“相亲派对”篝火晚会。在县城画圣广场举办了“重温爱情经典”爱情故事图片展;为成渝两地青年举行集体婚礼,以拜堂、哭嫁、坐花轿等形式,展示川东北民间婚俗文化。

  与此同时,借势打造相如故里、嘉陵第一桑梓4A级风景区。在嘉陵第一桑梓景区为夫妻树、共生树、连理枝等“爱情树”挂牌,在县城命名相如大道、抚琴路、文君路等街道,建造情侣楼,开辟相如文化公园,塑造司马相如铜像,建文化墙,修复相如琴台,开设相如饭店、文君酒楼、琴台酒家等酒店餐厅,营造了浓厚的相如文化氛围。

  据蓬安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在城市名片打造方面,启动了恢复故城、打造爱河、建设凤凰新城等重点工程。

  “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相如文化’、‘爱情文化’、‘农耕文化’三张名片,推进以相如故城、漫滩湿地为重点的‘嘉陵第一桑梓’二期工程建设,让蓬安的相如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蓬安县旅游局负责人说。

  司马相如研究面向广阔领域

  “中国文化是各个区域文化构成的整体,而蜀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块,因而有必要对司马相如进行深入的研究。”11月1日,在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司马相如和相如文化是巴蜀文化之光,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有必要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全川司马相如研究之力,组成全省性的研究会,把这一研究深入下去。

  据了解,此次成立的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是在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的基础上,吸纳了省内外一批有影响的司马相如研究专家,该学术组织将立足四川,依托蓬安,在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如文化。

  当天的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国内100多位学者参加,与会者围绕谭继和的主题演讲《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展开了讨论。

  谭继和认为,未来有关司马相如的研究应以“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为主旨,其基本轨迹要由相如个人文本的研究向汉代精英群体文化性格和时代精神的研究转型。他说,应重点探讨司马相如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问题,汉赋在中国文化经典上的地位问题。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祁和晖教授现年73岁,从大学时代接触到司马相如赋,她就被深深吸引。经过多年研究,她发现,研究司马相如不仅在文学和历史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对整个四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祁和晖的这一观点在研讨会上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她写的《司马相如与南方丝绸之路》、《试论司马相如的学术思想》等10多篇论文在现场交流。

  “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歌手,也是巴蜀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对其进行研究,是四川学术界的重点课题。”研讨会上,川师大教授李大明说,对相如文化进行研究,可以把握汉代精神的脉搏,把握汉代文人的群体性格,有利于我们领悟当下,面向未来。(文藻超)

相关热词搜索:学者

上一篇:仪陇县:把法治意识融入到做好各项工作中 把思想和行动统
下一篇:5万株果桑苗扎根新村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