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阆中巴象鼓舞讲述巴人打仗的故事
2014-12-05 19:28:04   来源:   

    手打直,身体弯曲但步子要站稳!昨(4)日下午2时,阆中市保宁街道办寓思园社区, 牛德志正认真地教几个大姐学巴象鼓舞。寒风中,巴...
  

 

  “手打直,身体弯曲但步子要站稳!”昨(4)日下午2时,阆中市保宁街道办寓思园社区, 牛德志正认真地教几个大姐学巴象鼓舞。寒风中,巴象鼓有些沉闷的声音,从几位大姐手中传出,随风飘向远方。 这是当地普及巴象鼓舞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们已与文化馆取得共识,让巴象鼓舞进入辖区校园,下一步将争取得到教育部门支持, 让中小学生们学习这一民间文化。”保宁街道办文化站站长潘虹说。

  巴象鼓舞鼓面新图案的问世

  今年52岁的牛德志是当地巴象鼓舞的道具传人。获得此头衔,与他3年前问世的一副图案有关。

  2011年7月底的一天,牛德志为参加市上的一项活动, 心血来潮般构思勾画巴象鼓的图案。“当年阆中市举行民俗文化展示活动, 巴象鼓舞要上大街展演。”牛德志回忆,当年巴象鼓舞虽然在当地已发掘出来并登上舞台,但鼓上的图案不准确。此时,他想起20多年前自己学艺时, 师傅向他介绍的巴象鼓舞历史。

  根据师傅生前传授, 牛德志很快就构思出巴象鼓的图域:王字纹、水波纹等七种波纹构成主图, 同时还有蛇吞象的画面。“蛇吞象表现出巴人好战的特性。”与此图案问世相关的是牛德志还构思出巴人在表演巴象鼓舞时的服装:赤裸上身,下身用树叶围遮。

  牛德志的巴象鼓舞鼓面的图案问世,有力冲击了原当地巴象鼓的太极图案。“历史上的巴象鼓的图案之所以被演绎, 是受了明代兴起的道家学派影响。”牛德志告诉记者,自己新的巴象鼓舞鼓面图案的问世,只不过为“正本清源”之举。

  传承演绎出阆苑仙舞

  2012年4月,阆中城区举行广场舞大赛,“阆苑仙舞”成为两个参赛舞中的必选舞。这个“阆苑仙舞”正是从巴象鼓舞身上演绎而来。

  “当年,市文化馆的舞蹈老师在传承巴象鼓舞上大胆尝试。 将巴象鼓舞的基本元素揉入阆苑仙舞, 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潘虹看来,以保宁街道办为主打的参赛队, 通过“阆苑仙舞”的表演,将巴象鼓舞的普及推向新高。

  去年,当地广场舞蹈大赛范围拓宽至全市,“阆苑仙舞” 已问世第二套。兴致勃勃地参加比赛的各乡镇代表队这才发现, 所学广场舞动作十分眼熟, 细打听,原来其源于巴象鼓舞。

  广场舞大赛在让巴象鼓舞以另一种形式展示的同时, 也催生了保宁街道办群众性的巴象鼓舞表演活动。2012年5月, 街道办下辖的14个社区居委会相继成立起“巴象鼓舞队”。队员们全系当地老协的会员。平时,大家凑在一起练习鼓舞,节假日,拉上街头就能表演。

  这么大一群巴象鼓舞的表演队伍,需要相对统一的道具。 牛德志因此成为道具制作的技术指导。

  旅游卫视聚焦传人

  今年国庆节过后不久, 海南旅游卫视摄制组一行,慕名找到李长炎,要为其拍摄专题片。 这个李长炎, 正是巴象鼓舞的传人。

  “拍摄组‘一班人’十分认真,包括我下河游泳的镜头都不放过。”提及那次拍摄活动,66岁的李长炎十分感慨:巴象鼓舞能被外地人关注, 一个侧面说明其独特性和代表性。

  1981年春, 从凉山文工团调回家乡的李长炎, 到当时的县文化馆报到后领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收集、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其间,他结识了当地乡下一年近七旬的八仙鼓传人。 这位老人传给他的4个鼓点,如今已成为李长炎领衔的当地巴象鼓舞表演队巴象鼓打击的基本鼓点。

  “‘巴象鼓舞’中的象,并非大象,而是指一种现象。”如今已将八仙鼓“正本清源”为巴象鼓舞的李长炎认为, 历史上生活在阆中的巴人,十分勇敢。他们善征战,能打胜仗。 这些从诸多史料中可以找到记载。“巴人们作战时前歌后舞,戴着面具、穿着兽皮,杀气腾腾,巴象鼓舞正是这一历史的产物。

  几年前, 第三届世界非遗节在成都举行。阆中的巴象鼓舞与来自美国、法国、南非、韩国等多国艺术同登舞台。之后,再应湖北卫视邀请,赴京参加“我爱我的祖国”拍摄活动。阆中巴象鼓舞再次声名远播。(记者 李波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阆中 故事

上一篇:嘉陵凤垭桥主体成型
下一篇:西充培育“家庭农场”247家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