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老观灯戏:“新唱”的老戏 忙碌的舞台
2014-12-08 15:45:08   来源:   

   安霞这两天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带着一帮子演员奔走在苍溪、旺苍乡下, 为当地红白喜事献上一台又一台灯戏。  我们接的演出,从眼下...
 

 

  安霞这两天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带着一帮子演员奔走在苍溪、旺苍乡下, 为当地红白喜事献上一台又一台灯戏。

  “我们接的演出,从眼下已排到正月底。”12月6日上午,在阆中市老观镇政府,记者见到了“老观灯戏”的传人安霞。

  A 老戏“新唱”只为传承

  12月3日晚上, 苍溪东溪镇一陈姓老人过80岁生日,一台灯戏演出令陈老汉的院坝爆棚:300多名当地村民怀着极大的兴趣,将演出从头看到尾。

  演出班子是来自阆中老观的灯戏团,当晚演出的诸多节目中,灯戏《竹篮记》令观众感触最深:媳妇不孝敬公公,将其赶出家门,被儿子知道后,儿子直言相告母亲:你在做我在学,你都不孝敬爷爷,我今后如何孝敬你?

  在当地农村,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屋檐水点点滴在旧窝窝。 比喻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着重要的影响。《竹篮记》中的那位媳妇,最终在儿子的批评下,一改不孝敬公公的恶习,让公公回家,从此关照有加,一有空时,还为老人按摩。

  “《竹篮记》系老观灯戏的老牌子,过去的内容没有媳妇转变一幕。”老观灯戏传人侯万伯说, 加入这个内容, 主要是顺应时代,体现灯戏艺术与时俱进的要求。

  或许是继承和创新并举, 近年来,老观灯戏在阆中、苍溪、旺苍一带农村,演出市场越拓越宽。 当地8个灯戏班子的“班主”们,手上都有一大批固定客户的联系清单, 每逢红白喜事请老观灯戏前往演出,已成为村民们的习惯。

  B 老观灯戏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

  老观镇申报“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资料显示, 老观灯戏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 专家考证, 老观是戏窝子, 其基础上演绎而出的“川北灯戏”,早已被列为国家“非遗”。

  1982年,老观灯戏赴南充,参加地区灯戏调演,当年参加演出的侯万伯、安霞如今已是“老观灯戏”的传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扮演‘小丑’。”安霞说,2012年南充举行“小品小戏”比赛,她在《双拜堂》中扮“儿子”宝娃儿,该剧获得三等奖,“宝娃儿”功不可没。

  “每次演出,观众们主动找我要名片。”侯万伯说,这么些年来,他的演出队常年演出成为常态,“下半年进入演出旺季,上半年演出淡季时,灯戏队则以乐器演奏为主。”安霞介绍,她们演出队的队员,每年可收入五六万元。陈波认为, 正是当地农村的演出大舞台,为老观灯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土壤。

  C 老观灯戏不断创新

  2013年, 老观灯戏申报国家“非遗”。材料报送省上后,被顺利转报国家文化部, 但最后名落孙山。“申报目前面临困难, 但我们并没有放弃。”陈波表示,申报国家“非遗”,他们还将继续。

  2008年春,老观灯戏团从当地民俗文化艺术团分离出来,当地政府为其制办了必需的道具以及音响。“仅服装就花了2万元。” 老观灯戏演员苟静说,在政府的支持下, 老观灯戏如今青春依旧,“团里的演员们既可‘兵团’作战,又能各自为政。” 苟静当天上午刚从苍溪涧溪乡演出归来。

  去年9月,老观镇出资10多万元,请阆中及南充的戏剧专家创作出《送丝蚕》灯戏剧本。该剧一改灯戏老脸谱,以现实经济生活为题材, 极富时代特色。“2015年春节期间, 该戏或将搬上舞台。”陈波说。

  送科技下乡,将养蚕技术送上村民家门口。 农妇何二嫂自恃精明能干,将科技人员挡在家门口,反复“考试”一番后,才放其进入。“这个剧情系《送丝蚕》中的矛盾冲突,安霞说,该剧排练时自己受到感动,相信其会感动广大农民朋友。(记者 李波见习记者 赵丽)

相关热词搜索:老观 舞台

上一篇:嘉陵1所摩托车驾校启动达标改造
下一篇:38名文明交通劝导员值守高坪四个十字路口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