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西充领导干部与群众共谋发展
2015-06-25 17:18:41   来源:   

接地气 到基层 聊民情    本网讯 (赵威 记者 李阳)近年来,西充党员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下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拉近干群距离、...
接地气 到基层 聊民情

  

  本网讯 (赵威 李阳)近年来,西充党员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下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拉近干群距离、融洽党群关系的同时,带着“泥土味”的发展大计在碰撞中脱颖而出,群众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

  示范引领 村级干部成致富领头雁

  这段时间是古楼镇“充国香桃”重要生长期,桃子的品质如何就取决于这一个把月的管理是否跟上。作为香桃种植的技术带头人,该镇过江楼村村主任、“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元斗一有空闲就“到处转”。 他说:“我主要是帮他们把把关,看管理跟上没。”

  6月22日,在该村2社李学品的桃园里,高元斗发现其桃树叶子颜色绿中偏黄。“你家的桃树还需要施肥,抓紧时间,壮果肥不够。”他赶紧提醒说:“接下来的壮果期是急需肥料的时候,而你家的桃树已经呈现肥效不足的征兆。”

  “我们村90%的村民都以种植香桃为主打产业。”该村支书李学奎介绍,高元斗是六七十年代的高中生,香桃的种植技术主要靠他专研,然后教大家,现在的“树下种三叶草、套袋、铺反光膜”等先进技术就是他无偿教会大家的。

  在高元斗的示范带动下,种植香桃的村民人均增收达5000元,该村近30户村民开办了农家乐,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又增加2万元。

  随后,记者来到该县大全镇青杠嘴村的村主任杨德光的产业园区,只见一片茂密的果树下,千余只土鸡正在悠闲地觅食。“这种土鸡叫香椿鸡,有1000多只,下半年再增加6000只。”杨德光告诉记者,香椿鸡以前散养在香椿树下,但这种鸡喜欢刨香椿树的树根。现在他把香椿树移栽后,改栽红肉脐橙和脆红李等经果林。

  时间回到2008年,山清水秀的青杠嘴村随着大量的务工人员外出打工挣钱,村里大片田地荒芜。已是村主任的杨德光心痛的同时疑惑不解:为何没有人来搞产业开发?在和群众多次走访聊天中,他明白了:群众怕投资失败,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你们不敢,我来!杨德光决定自己带头示范,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在他的产业园,实行“河里养白鹅,岸上建圈舍,地里种果树,树下养家禽”的立体养殖模式,仅红肉脐橙一项,2016年可挂果100余吨,按每公斤12元至16元的批发价计算,年产值可达百万元以上。

  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该村有40余户农户加入杨德光的专业合作社,全村有养殖大棚15个,发展经果树2万余株。

  进村入户 聊民情聊出乡镇发展计

  2013年5月,黄俊强从县委机关调任太平镇党委书记。通过长期走基层,和干部群众交流谈心,从而走出了一条让“孝”成为一种新常态的特色道路,凝聚了民心,并由此而发展了“孝”产业。

  “太平镇是西充县6个中心场镇之一,是全县3个拥有高速公路出口的乡镇之一,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黄俊强介绍,但该镇却存在着产业结构落后,发展特点不明确,内部动力不足等问题。上任之后,他便开始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寻找制约发展的因素。

  通过走访,黄俊强了解到该镇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村社只剩下极少数的留守老人。老人们生活不便,就医困难,感情寂寞。更令他心情沉重的是,面对如此现状,仍有很多干部不作为,不想办法为群众解难助困,导致群众对干部不信任、有抵触,镇村工作难以开展。

  在转山河村7社的玉米地里,老农何玉洪给黄俊强介绍:“留在农村,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赚不到钱,我是年龄大了,去打工没人要了,没得办法才在家里种地。种地呢,村干部也基本上不管不问,遇事找不到主心骨。”

  老农的话让他痛心,更让他惭愧。如果镇村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发展好了,农民有了盼头,何至于背井离乡?这一切,使黄俊强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空巢老人的具体问题,就谈不上和谐发展。随即,黄俊强和该镇党委班子研究决定,以该县开展的关爱“空巢老人”大行动为契机,把该项活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以此促进基层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全镇17个村(居)成立了关爱“空巢老人”服务站,建立娱乐室、书屋、日间照料中心、厨房,经常组织老人们活动,要求村干部定期上留守老人家敲门问候,帮特困老人洗衣做饭、购药送药等等。

  通过在各村建立老人活动中心,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列中来,人人赶超比拼争当孝媳妇,各家争创孝心家庭,各村争创孝心示范村。

  既然“孝”的力量如此之大,以孝心的精神旗帜把干部凝聚起来并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之后,如何把太平镇的优良传统“孝”发展成产业,成了黄俊强时常思考的问题,他把目光放在了产业引进上——何不在“孝” 产业上做文章?

  如今,华联医院董事长吴亨利已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一家“医养结合”的疗养院,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由于服务周到,就连太平镇周边一些乡镇的老人,也到这里来购买服务。

  太平镇旅外乡友何学峰也看到了商机,准备先期投资5000万元,在该镇建设一所占地1000亩的“转山河园”,打造集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养老场所。

  太平镇的本土白酒厂,也紧紧抓住 “孝”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抓紧研发一系列老年保健用酒。一些老年服装厂、老年助行器企业等纷纷与政府洽谈,希望落户太平镇。

  结对帮扶 困难群众有了致富“军师”

  “老哥子,你腿干的病要抓紧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6月23日,在该县板凳垭村6社任胜茂家,该县新闻报道组组长杨弃正坐在任胜茂家门口和他拉家常,共谋发家致富良方。

  据了解,今年3月,该县启动了“县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乡镇、部门乡镇挂钩帮扶贫困村、县乡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简称“三挂钩”)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活动,全县5308名机关干部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方式和24760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任胜茂今年68岁,儿子在外打工,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他腿部患有风湿性皮肤病。当天,杨弃给任胜茂送来了土鸡苗20只,有机肥料8袋,建议他开展多种种养殖,开辟增收致富渠道。

  “这些干部见识广、点子多,有了他们的指点和帮扶,我们家再努把力,一定会尽快脱贫致富。”任胜茂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西充44个乡镇中还有97个重点扶贫村、5.01万名贫困人员。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发生率高达9.3%,要实现全面小康任务异常艰巨。”该县县委书记韩伦红介绍,为此,该县结合实际,发动全县29名县级领导、97个机关单位对贫困人员进行精准对接、结对帮扶。

  “脱贫任务虽然艰巨,但是必须努力完成。”韩伦红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力争在2018年实现这些贫困人员基本脱贫,年人均纯收入大幅超过2736元,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有效保障)的目标。他说:“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

  为了该项工作抓好落实,该县随即由县目督办、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联合成立督查领导小组,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每季度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度一评比,评比结果将作为挂钩帮扶干部职务晋升、年度考核和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优异、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必须从严问责追究。

相关热词搜索:西充 领导干部 群众

上一篇:城区天气预报
下一篇:蓬安:从无人管理到专人负责长效机制破解垃圾围村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