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马鞍:打造川东北旅游精品镇
2015-07-13 09:45:30   来源:   

    马鞍镇,位于仪陇县东部,坐落在三星寨之南的一座马鞍形小山垭上。隋唐时期,因垭口上有几间路边小店,为巴、仪、营、蓬一带商贩来...
  

  马鞍镇,位于仪陇县东部,坐落在三星寨之南的一座马鞍形小山垭上。隋唐时期,因垭口上有几间路边小店,为巴、仪、营、蓬一带商贩来住歇息之所。随着发展,垭口逐渐繁荣,店铺日益增多,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镇。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曾经的小集镇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省首批重点小集镇建设试点镇,城镇人口4万多人,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马鞍镇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1933年至1935年,红军先后两次来到仪陇,与国民党反动派、四川军阀、地方民团武装战斗,留下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其中,红军街至今保留着具有特殊意义的红九军政治部遗址,是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基地。有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国家4A级风景区朱德故里景区。2006年,该镇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马鞍镇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清康熙年间,湖广移民马鞍落户者渐多,在侯家梁一座形似马鞍的山脚下建场,故取名马鞍场。马鞍老街全长约500米,街道南端有关帝庙,中间有龙母宫、禹王宫等客家古建筑。

  马鞍老街正中的龙母宫,是从广东、广西迁徙来的客家人于清嘉庆年间修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证。正殿对面建有戏楼,为二重宝顶式楼房,戏楼后面是化妆室、道具室,两侧是厢房。一直居住在老街上的代玉兰老人说,上世纪80年代的马鞍老街热闹非凡,逢场天从场头到场尾,要走上半个多小时,逢年过节街上要演大戏、舞狮子、耍龙灯。

  依托省级重点小集镇建设提升场镇档次

  7月9日一大早,马鞍镇居民何桂蓉打开副食品店的卷帘门之前,首先把门前的卫生打扫了一遍。对于这样的习惯,何桂蓉已坚持了很多年。

  “马鞍是朱德总司令的故乡,作为他的家乡人,不仅要维护场镇形象,更要做一个文明人。”马鞍镇的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何桂蓉一样,场镇上的居民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借助旅游开发,提升场镇形象,扩大马鞍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马鞍镇的建设是以一个县级城市来定位,努力打造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川东北旅游精品镇。”一说起该镇未来的发展,马鞍镇党委书记田景耀 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田景耀介绍说,1996年,马鞍镇成为全省首批重点小集镇建设试点镇。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场镇从两条街扩展到10多条街,面积也从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4平方公里,学校4所,居民4万多人。特别是近两年,该镇着力拓展新区,提升城镇档次,按照“城镇增容,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投资1亿多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目前,弘德市政广场和新安路全面竣工,4号路连接线即将完成,人民南路、人民北路正在改造,全镇将铺设城市污水管网。将来,旅游、工业、城镇建设、商贸物流都是该镇的发展重心。

  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了马鞍镇对人口和资本的吸纳力。特别是仪陇县城搬迁到新政后,马鞍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凸显,辐射带动了周边30多个乡镇的60多万人口。“前几年,一个农贸市场就基本能满足,现在两个农贸市场还显得拥挤,来这里送子女读书、做生意、定居的人越来越多。”马鞍镇永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雷通光说。

  以创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实现跨越发展

  目前,马鞍镇的朱德故里景区正在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故居为核心景点,重点发展以瞻仰、纪念为主的红色旅游文化。

  7月9日,记者在朱德故里景区看到,指挥平台已经建好,门禁和抓拍系统正在完善,2.5公里景区环线公路也在加紧施工,将在8月完工,新游客中心和导视系统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针对特有的客家文化,该镇打造了“客家民俗一条街”。这里所有的建筑均体现客家文化和客家风格,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400米长的古街配合旅游景区建设,展示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目前,“客家民俗一条街”主体建筑已经完成,街道、景观塑造等后续工作正有序推进,即将启动弘德广场至北门广场沿街的风貌打造。

  随着巴南高速公路与在建的巴南广高速公路纵贯仪陇南北,即将开工建设的营仪阆高速公路横穿仪陇东西,马鞍镇的区位优势凸显。据镇长李义介绍,按照城镇规划,到2030年马鞍人口达10万,场镇面积10平方公里。(余剑)

相关热词搜索:川东 马鞍 精品

上一篇:营山53个乡镇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下一篇:仪陇培训乡村干部 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