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南部石河木刻 藏技小镇200年
2015-11-27 10:09:02   来源:   

  立冬时节,记者踏访南部县石河镇, 副镇长杨红梅连称没想到: 几年前一些摄影爱好者将石河古街挂在网上, 从而促成当地成功申报住建...

  “立冬”时节,记者踏访南部县石河镇, 副镇长杨红梅连称没想到: 几年前一些摄影爱好者将石河古街挂在网上, 从而促成当地成功申报住建部传统村落。

  在石河场村原居民眼中,宋真宗年间设置的石河场, 走到如今不仅保存有烽火驿站、 明清风貌古街, 还有文武二庙以及城隍土地庙,实属难得。更令当地人引以自豪的是, 当地北宋年间还出了三名状元。

  文昌宫塑有三陈雕像

  石河古街长约百余米, 沿着山势逶迤而上。古街尽头,文昌宫与镇幼儿园相连。院坝正中一株巨大的黄葛树,似向人们诉说文昌宫的古老。

  建于清代的文昌宫, 如今成为当地信男善女活动的场所。干净的大殿左边,立有3尊雕像。下面落款为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在玻璃罩的遮挡下,雕像色彩如初。雕像一侧的墙体上,立有一块写满三陈系当地人文字的匾。

  据石河场村88岁的村民杨明清介绍,他们发现“三陈”系当地人,源于南部县档案馆保存的《南部县志》。“2000年发现此记载后,将其复印下来。”杨明清称,这块匾上的文字,就是那段复印的内容。

  据此匾记载,陈氏高祖担任新井县县令后, 举家迁往南部县城东的凤凰山之陈家沟。“这个陈家沟原归石河镇管辖,后来划归碧龙乡。”杨明清说,由于此,当地人在文昌宫里塑起了“三陈”的雕像,借以激励后人。

  孝亲典故流传至今

  “咸丰古桥”,为当地人引以自豪的古建筑之一。 在石河场村纪检员许小林的引导下, 记者找到了这座修建于咸丰年间的石桥———通往当地张爷庙的途中,一幢住宅楼下紧压着一座石桥。

  一股小溪从桥下流过,小溪没有正儿八经的名字。 当地人俗称“石拱桥溪”。这座古桥,流传着一则“安安送米”的典故。

  当地人口口相传, 历史上当地有一三口之家,父亲病故后,母亲因生活所迫出家。她的儿子思母心切,但母亲就是不回家。 婆婆想出办法, 每顿饭时抓出一把米,放在一边,让孙子积累起来,过年时带去看望母亲。

  而去看望母亲,咸丰古桥是必经之路。

  “带上米去看你娘,说明你有孝心。相信天长日久,你娘终会被你的一片孝心所打动, 最终回家与你团圆!” 婆婆的一番话,令孙儿坚持不已,终于,母亲被儿子孝心打动,搬回家与儿子一道,面对生活的困难。

  此则故事后来成为当地百姓教育子女,孝敬母亲、长辈,终要团聚的典故。

  石河木刻源于清代

  木刻是古街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石河场村的木刻以刀法细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闻名。石河镇干部邓军介绍,石河木刻源于清乾隆年间, 现今手艺最好的当属刘俊海。 刘俊海从事木工雕刻30多年,能将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山川河流以及历史故事融入木刻之中。

  “这些年来,尽管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 我们村里的一些传统依然没有变。” 石河场村村主任刘永沛介绍说,村里有舞龙表演的传统习惯,逢年过节,村里的老年龙灯队、 妇女龙灯队都会舞龙以示庆祝。村里的婚庆、商贸开业等还会表演车车灯、金钱棍、彩扇秧歌等。

  2014年6月,《石河镇石河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在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打磨下问世。穿行于古街,记者发现,古街的右边,大都为穿斗木结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屋的脊梁已垮塌。一长排房子户户上锁没有住人。 而左边的房子, 相当部分已改造为混凝土结构砖房,并住有人家。

  如今,对当地人来说,如何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更好地挖掘古村落的价值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南充晚报记者 李波)

  (原标题:石河木刻 藏技小镇200年)

相关热词搜索:石河 木刻 小镇

上一篇:南充留守儿童“视频小屋”在仪陇试点
下一篇:前10个月西河顺庆段水质达标率为100%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