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嘉陵区马兰沟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2016-03-25 14:46:15   来源:南充晚报   

 

  在嘉陵区世阳镇马兰沟村,现存许多明清时期民居,其中穿斗木结构院落31栋、 穿斗石木结构院落198栋。“马兰沟村曾经走出了明朝兵部尚书韩士英。”昨(24)日,世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该村保存着大量古建筑,日前已正式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山村得名 几条水沟“开”成马兰花

  从世阳镇去到马兰沟村,还需经过一条较为宽阔的乡村公路,花去15分钟车程。

  进入马兰沟村, 在一处名为“茧壳坝”的开阔平地附近,有两条小河汇入曲水河。“这两条小河沟分别叫榨石沟和马兰沟。”当地一名弋姓村民告诉记者。

  随行的世阳镇干部告诉记者,马兰沟村得名有两个传说, 其中一个就与“茧壳坝” 有关。“马兰沟里有多条小沟渠,每条小沟被小山梁分割,沟外的茧壳坝成为汇流的地方。”他补充说,连同榨石沟在内的沟渠犹如花叶,茧壳坝形如花柄,这朵“花”如同一朵盛开的马兰花,马兰沟因此得名,另外一条较大的沟渠也被叫做马兰沟。

  记者登高俯视,看到榨石沟起源于西南方向,溪水流向西北,绕着一个大湾又转回到西南, 犹如在地上画出了一个大大的“?”。

  马兰沟村及其附近,不仅有山有水,还有石。“石龙过江”、“官帽石”、“三大炮”都是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

  在马兰沟村龙山上, 两条高约10米的巨石相依而卧,长的上百米,短的约八十米,巨石裸露部分已形成圆柱形,酷似巨龙背脊,石上苔藓如同鳞甲,石缝里长出的大树如同犄角,活灵活现,像巨龙在江中遨游、翻滚。

  龙山山脉向曲水河上游延伸,中途有三块巨石,如同乌纱帽———中间较大的石头似帽盔,两边较小的石头形同帽翅。

  与石龙过江、 官帽石相对遥望的是龙凤山村的“三大炮”,一块黑黝黝的石头上向同一方向“长”出三条石柱,神似炮架上伸出的三门大炮。

 

  明清院落 阶沿最宽达四米

  除了神奇的自然景观,马兰沟村现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

  通观马兰沟村民居建筑式样,有一字形、三合院、四合院,结构大多为青瓦屋顶、穿斗木结构、穿斗石木结构。

  记者了解到,马兰沟村建筑群主要集中位于该村一、二、三、四、五、七、九组,其余以散居形式存在。“马兰沟村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31栋, 穿斗石木结构院落198栋,依山而建,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出自然与人文融合。”随行的世阳镇干部告诉记者。

  马兰沟村民居的另一特色是建有阶沿,堂屋正前的阶沿称大阶沿,厢房前为小阶沿。阶沿是居民休闲、聊天、议农事、下地收工临时放农具、 雨天晾晒和堆码粮食的重要场所。

  民居建筑对阶沿特别重视, 其宽窄不等,一般3至4米,都可逢事设席。阶沿的材质不一, 多以石料采用水磨工艺拼砌。

  底蕴深厚 曾走出明朝兵部尚书

  “马兰沟村不仅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还出过历史名人。”世阳镇党委书记孙伟告诉记者, 明朝兵部尚书韩士英就从这里走出, 他是马兰沟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的重要资源。

  韩士英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字廷延,号石溪。

  马兰沟村六组村民韩光和是韩士英的后裔, 他住在略经改造后的韩家祠堂里,他家木门上雕刻着御赐对联,文字隐约可辨。 沿着韩光和房后的山坡拾级而上,可以看到阁老坟。相传韩士英出殡时,有48具相同的棺木向不同的方向发出,就近的有嘉陵区大观乡的沙树坝、 移山乡的门槛沱、曲水镇的韩家湾。马兰沟村阁老坟系48具棺木中的一具,与其母亲何夫人墓、其祖母王太夫人墓相邻。 由于石像在“文革”中被破坏,现仅能看到残存部分。后壁立碑述著,竖刻“韩士英传”。该墓形独特,雕刻精美,做工精细,对后人研究明代墓葬形制、建筑、石雕、彩绘和当地韩氏家族史有着重要意义。(杜小春 记者 刘洋 文/图)

  (原标题:马兰沟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相关热词搜索:沟村 嘉陵区 马兰

上一篇:仪陇一农民工广西病故 家人遵照遗愿捐出器官救了3人
下一篇:水务局承包山湾堰 贫困户年年有“鱼”财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