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市场之手”推动 嘉陵区贫困村变产业新村
2016-04-05 09:37:39   来源:南充日报   

  3月27日,记者驱车行至嘉陵区新庙乡合兴嘴村。未至村口,记者便远远看到,密密麻麻的桑树林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绿色的波浪,枝条上一串串青桑葚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之间。

  “到本月中下旬,我们村的桑葚就将进入成熟期。”随行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刚介绍说,目前,全村种植果桑已达300余亩。今年,该村还将新栽果桑和茶桑200亩,实现全村果桑(茶桑)产业全覆盖。

  据悉,前些年,新庙乡抓住“省优质蚕茧基地”、“蚕桑百万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共栽植叶桑3000余亩。但由于后来蚕茧价格下滑,群众养蚕积极性受到影响,挖桑毁桑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做强蚕桑产业,该乡在区蚕桑局的指导下,聘请专家对当地土质气候进行考察论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将全乡的叶桑改为果叶两用桑,实现果叶双重收入。通过近几年嫁接栽植,目前,全乡有2000余亩果桑树挂果。其中,合兴嘴村是全乡名副其实的果桑村,去年全村种植果桑收入达5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900元。其中,该村8组就有12户果桑大户,户均收益达2.9万元。

  当天上午,记者在该村村民王发栋家看到,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全都栽上了果桑。王发栋正在桑园里除草、覆膜,防治桑葚白果病。“用薄膜覆根既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水分以及肥料,还能很好地防治白果病。”王发栋向记者介绍果桑的管理技术。据介绍,他家里5亩地全部栽上了果桑,每亩产桑葚1500余公斤,亩产值超过万元。

  与王发栋不同的是,村民任军不仅栽果桑,还客串起了农村经纪人角色。他走村串户从村民手中收购成熟的桑葚,再转卖给企业,一年总收入达7万余元。

  在该村连片的桑树林里穿行,刘刚告诉记者,从村民毁桑挖桑到新栽(嫁接)果桑,离不开“市场之手”的无形牵引。1亩地种玉米、小麦,亩产值不过千元,而1亩果桑的产值轻松突破万元。“近10倍的差价让村民尝到了发展果桑产业的甜头。”刘刚说,2010年,乡上从西南大学引进“嘉陵30”号和“无籽大十”两个果桑品种,率先把该村的良桑嫁接成果桑。随后,村里还成立嘉陵区桑葚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果桑种植户从种植、管理、养护、销售实行一条龙服务。据刘刚介绍,为对接市场、打开销路,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多次跑超市、到其他县(市、区)饮料厂、酒厂洽谈,挖掘果桑市场销售潜力。去年,该村的桑葚不仅成功进入本地大型超市和酒厂,还远销到邛崃、富顺等地的酒厂,同时吸引游客近万人到村里采摘桑葚,市场销路进一步打开。今年,预计全村300余亩果桑将进入盛产期,全村仅果桑一项将收入10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1500元左右。

  “光种果桑太单一,我们要搞多元农业才能真正将老百姓带领到致富的道路上来。”刘刚介绍说,为了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去年,村里还引进了柠檬专业合作社,带动村上40多户村民种植柠檬100亩。此外,新庙乡还在该村修建了近3公里、连接赵子河水库环湖路的旅游产业路。目前,已完成路基建设,即将进行水泥路面硬化。“赵子河水库的修建,为我们村带来了一大发展机遇。”刘刚介绍说,今年,该村计划在村里种植草莓等水果,增加采摘体验游种类,并开办农家乐、垂钓鱼塘、户外烧烤营地,力争将该村打造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乡村度假、农事体验、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区。让城里人过来有吃、有耍、有乐;让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里就能挣大钱。(樊俊 记者 张义成)

  (原标题: “市场之手”推动 贫困村变产业新村)

相关热词搜索:嘉陵区 贫困村 新村

上一篇:顺庆实验小学举办教师诗会展评活动
下一篇:小长假吸金近亿元 高坪近郊旅游好火爆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