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蓬安:"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恋贫争穷保"帽"成历史
2016-04-07 10:14:17   来源:南充经济网   

  南充经济网讯(王陈)开春后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沈全清觉得自己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曾经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展现出优美的线条,杂草丛生的荒坡地里载满了喜人的果树,蜿蜒的村道路窜起几口新修的水池仿佛在大地上织下一条美丽的项链……牛毛漩村这一切变化让沈全清有点“猝不及防”。

  牛毛漩村是蓬安县今年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的贫困村,按照县里制定的脱贫时间表,今年牛毛漩村必须脱贫摘帽。一个多月时间里,县级帮扶部门、各行业单位、驻村工作队,还有扶贫第一书记轮番上阵,各显神通,在牛毛漩村上演着一场场真枪实弹的扶贫攻坚。上级部门和资金的介入让牛毛漩村脱胎换骨的同时,也悄悄改变着村里人的心里。

  “看这个阵仗,今年摘帽肯定不是喊喊口号就了事。”

  “哪个不想脱贫?戴了一辈子贫困户的帽子,腰杆都直不起来。”

  “以前抢着戴,现在争着摘。如今,贫困户这顶帽子,不再流行。”

  群众脱贫底气来自于蓬安县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实践,2015年,该县吹响扶贫攻坚号角,1年的扶贫实践,35个贫困村101712名贫困户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的背后,是该县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今年蓬安县正式启动贫困县退出工作,成为全省首批“摘帽”县,曾经恋贫争穷保“帽”现象将成为历史。

  扶真贫,瞄准贫困人口——

  精准“滴灌”,140个贫困户都有帮扶措施

  从茅草屋搬进砖瓦房是陈向廷想都不敢想的事。山高没路,伏岭村过去几十年从没有看见一辆汽车。随着扶贫工作队的进驻,曾经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伏岭村开始改头换面。

  2015年初,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扶持谁”——从所有村民中,筛选出真正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人群。

  “在城里买房的不评,有小车的不评,村里修了楼房的不评……”经过农户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公告等规定程序操作,精准识别出40户共140人贫困人口。

  “这些贫困户、贫困人口,就是我们的扶贫对象!”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逐户分析致贫原因、脱贫方法,一户户地扶,一个个地帮。

  “农村每家每户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生产要素不一样,每个成员教育程度不一样,根据精准扶贫的标准,我们得一家一户去识别。”工作队梳理出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交通落后等12种致贫原因,“各家各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发展需求都不一样。每户的帮扶措施必须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陈向廷家因病无力建房,一家人挤在破旧的茅草屋,工作队帮陈向廷建起了青瓦房,有单独的厨房、卫生间,圆了陈向廷的住房梦。陈廷清家还在用洗菜的水洗衣服。工作队全村新建三口蓄水池和二级提灌站,人畜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唐帮林家则从工作队领到了一直简阳大耳黑山羊,开始发展产业。

  “扶贫全过程必须精准发力。”蓬安县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温桂彪说,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分类、动态管理。为确保扶到点子上,主动接受公众监督,扶贫对象信息必须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社会可公开查询。

  真扶贫,改“输血”为“造血”——

  拔除穷根,扶贫也要供给侧

  “油房沟三道弯,家家穷得叮当响,牲畜饿的净叫唤。”相如镇油坊沟村农业人口375户956人,人均耕地为0.3亩,人多地少,贫困率达为19.8%。

  怎么扶才能拔穷根,蓬安县尝试扶贫供给侧改革,一改过去政府包办的做法,让群众自己做主。

  “以往扶贫项目种什么、养什么,都由上面说了算。然而现在,贫困户有了自主权,对项目上心,让政府省心。”油房沟村村民邓晴碧感慨道。

  去年,邓晴碧从村里的养鸡专合社获得第一次分红200元。去年,油房沟村成立了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股份制管理,共分108股,其中村民资金占81股、林地入股占20股,贫困户7户无偿占7股。然后农户自主选择养殖模式、品种,不再由上级“一刀切”。一年下来,该专合社共为社员增收5.3万元,每股200元红利。

  油房沟村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是蓬安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油房沟村还有多个由村民自主选择、政府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扶贫样板。如:该村成立扶贫互助社,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171户农民交纳互助资金4.5万元,去年共发放小额贷款42笔29万元,受益农户37户。

  从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模式到如今的精准扶贫,蓬安的扶贫模式开发经历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这种“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的扶贫模式,以群众需求和发展意愿为向导,让受益贫困户“增了信心,鼓了钱袋、暖了人心”。

  但对脱贫心切的村民来说,细水长流的股本金分红,远水解不了近渴。“扶贫既要谋划长远,注重"造血",也要让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蓬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运明说。

  “扶贫开发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一年的扶贫实践,油房沟村在县里的帮扶下,从产业、新村、基础、能力、民生等方面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完成投资687.41万元。系统扶贫的背后则是整个村子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如今的油房沟发展林果种植200亩、观赏莲花100亩、林下养殖200亩、特色水产养殖80亩、有机蔬菜150亩,共计730亩。通过招引农业业主承包了该村297亩耕地,促使业主带动农户增收,去年全村土地租金收入21万元,吸纳剩余劳动力103人,创收72万元,并帮助贫困农户67人,收入36万元。

  与此同时,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蓬安县坚持把贫困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倾斜,将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让“能扶的富起来”“该保的保起来”“有困难的尽快好起来”,构建起“全覆盖、保基本、兜底线”的保障体系。在这样的思路下,油房沟实现全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入学率达100%。

  真脱贫,干群算起“脱贫账”——

  挂图作战,扶上马送一程

  最近,蓬安县扶贫移民局总工戴军很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将逐户走访联系村的贫困户,督查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扶贫措施是否可行、落实情况怎样、能否达到脱贫目标?”一进院坝,代军便与周泽东算起了账。在周泽东家醒目的位置,一张显眼的结对帮扶联系卡明确的显示周泽东家的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

  因为高血压导致脑溢血,外加妻子体弱多病,原本的小康之家陷入了困顿。根据周泽东的具体情况,村里为他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夫妻两都得到了医疗救助,周泽东还吃上了低保,另外村里还支持他养了3头猪和45只鸡。

  “年底脱贫,账还是算不拢。”周泽东告诉戴军,因为房屋老旧,今年打算建房,这样一来,年底就不能脱贫。

  “户主有建房需求,可考虑纳入易地搬迁安置。”代军在工作日志上写下督查建议。随后,戴军与村两委班子座谈,详细了解资金和项目安排,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落实情况。

  “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代军告诉记者,今年蓬安县启动贫困县退出工作,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移民新居建设进度,精准到户措施,在罗家镇狮子梁村活动室的墙上,脱贫项目进度表上墙,帮扶领导、部门、进度一目了然。

  “看到脱贫进度表上的项目一个个得到实施,我们群众积极性也很高,大家有决心有信心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把狮子梁村建成小康村。”狮子梁村扶贫第一书记邹文虎说,挂图作战,既是对扶贫工作进度的提醒,也是让群众了解参与的渠道。脱没脱贫,群众自己有本帐。

  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好,不少村民又有了新的顾虑。村民们担心:帮扶干部和部门会不会“见好就收”、“回去谋个好位子”?脱贫后,原先的政策是不是就没有了。

  为了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蓬安县正着手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扶上马再送一程。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蓬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蒲国如是说。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 大水 历史

上一篇:南部:因水而兴的富利镇
下一篇:西充城镇化率达38%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