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蓬安:"我是党员,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016-06-30 15:06:52   来源:南充经济网   

  南充经济网讯(王陈)“我是党员,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作用就要发挥在哪里。今年以来,蓬安县以滴水穿石、以敢为人的精神致力脱贫攻坚。伴随着脱贫摘帽的号角,蓬安171 个驻村工作队超过500名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贫困乡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辛勤耕耘,助推发展,点燃了贫困乡村的前行希望。他们深入农村生产一线,与群众同犁地同耕种;他们入户摸底调查,掌握贫困乡村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倾心聆听群众的悲喜事,及时解决问题……

  第一书记:不脱贫 不走人

  说起范景胜,唐大礼脑中始终抹不去一年前的画面。那天,唐大礼正在犯愁家里的猪怎么弄到山下集市,一位皮肤白皙的年轻人打断了他的愁绪。村干部介绍,眼前这位小伙子是上级下派到伏岭村的第一书记,这次入户调查就是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

  一副黑色高度近视的眼镜,洗得泛白的牛仔裤,运动鞋鞋帮沾了些许泥土……唐大礼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面前的陌生人。几句寒暄,唐大礼说起了家里的情况。交谈中,范景胜很少插话,只是不停的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了解完唐大礼的基本情况,范景胜起身告辞去往下一户贫困户。看着范景胜略显单薄的背影,唐大礼心里泛起了嘀咕:“上面又在走过场,派这么嫩的娃儿糊弄老百姓。”接下来一段时间,唐大礼经常能够看见范景胜在村干部的指引下进到各家各户摸排问题,渐渐地,范景胜成为村里人的话题,大家知道这位年轻人是省上来的高材生,还是获得过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简州大耳羊新品种的培育者之一。省上来的书记能否带领大家脱贫,村民们都在观望。

  杨家镇伏岭村是蓬安县内典型的高山村。山高,地贫,能长的庄稼有限。勤不勤劳,日子都一样。人在里面不知道如何出山,留不住外来媳妇。全村217户人家五保户就有24人,35岁以上未婚男青年多达68人。出路在哪里,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更别说一个初来咋到的城里娃。

  "问题积攒的太多,必须厘清脱贫思路,对症下药。"对于群众的不信任,范景胜感觉压力很大。在范景胜的扶贫工作日记中记者看到:“连日的走访,基本摸清了伏岭村的贫困底数和致贫原因。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交通落后等, 40户140人各家各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发展需求却都不一样。村里陈向廷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人75岁还住着几十年前的茅草房。唐帮林去年养了一头400斤的肥猪,光是请人抬下山便花掉400元的人工费。陈廷清家还在用洗菜的水洗衣服。没有一个标准的公式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只能一户一策,精准施策。”

  怎么脱贫?群众翘首以盼。针对致贫原因,范景胜与杨家镇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为该村制订了修路、兴水、建房、养羊的脱贫方案。1年后,陈向廷看到汽车开进了村子,他家住进了砖瓦房,还用上了放心水。村里成立了养羊合作社,不少人家建起了羊圈,搞起了山羊托养。

  有了致富“火种”,没有技术,火很难烧得久燃得旺。范景胜又请来一批技术“大腕”赴伏岭村开起“百家讲坛”———省畜科院副院长何志平研究员、省畜科院家禽研究所杨朝武研究员等多位省内顶级畜禽专家亲自给村民授课,传授养殖技术。

  同时,省畜科院草食家畜研究所还向合作社赠送多年生黑麦草种40公斤,并将邀请牧草专家对全年供给进行规划,确保山羊全年饲草均衡供应。

  “不脱贫,不走人。” 精准的扶贫举措,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对范景胜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得到村民信任的范景胜干劲更足了。目前,他正带着村民加紧建设“三室一点一中心”,即文化室、卫生室、办公室、电商网点和日间照料中心,并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建立了黑山羊销售平台。

  扶贫工作队长:沉下身子 干出样子

  去年底,刘鹏来到相如镇牛毛漩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那时,刘鹏着实头痛了一番。

  村民看到刘鹏一个不管钱又不管项目的干部来当扶贫队长,不少人摇头叹气,还有村民拍拍刘鹏肩膀,给他加油“县里要求明年脱贫,牛毛漩村的脱贫建设就看你们了”

  “就看‘你们’了?!”在村民眼中,脱贫竟然成了“你们”的事,刘鹏听到这话自己都懵了,一夜都没睡好。

  牛毛漩村位于县城西北部,紧邻嘉陵江,距县城约8公里,属于高山地貌,典型的深丘狭谷、旱山村。全村辖6个组,212户618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09人。基础设施欠账大,致贫原因多样,生产发展后劲乏力,如果都是“看你们”的想法,那上啥项目扶谁都没用。

  转变“等靠要”思想,提升村民“精气神”被摆在了首要位置。接下来一个月时间,刘鹏和他的同事们将村里的贫困户都梳理了一遍,结合县里出台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探索出扶贫对象评级授信模式,根据贫困户的资信状况和发展能力,进行评级授信,确定授信额度。同时,每季度从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五个方面公开评选星级农户,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工作队逐户落实了贫困户“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确保全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有保障。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后顾之忧。

  可光有激情是不够的,新的问题又来了。48户贫困户交出了20多个产业的创业贷款申请,涉及的产业几乎可以“开个农博会”。刘鹏和工作队员们认为,让从没闯过市场的农家人,“技术、管理、销售样样从头摸起,钱还是借来的”,这不是创业,是撞大运。

  沉下身子,干出样子。结合牛毛漩村村情民意,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采取了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一起规划了涉及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农田整治、产业培育、新村建设、教育培训、金融帮扶、环境整治、民生扶贫等九个方面27个具体项目。引导“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

  接下来半年时间,牛毛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为业主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等方式,解决业主初期投入大、风险高、成效慢的后顾之忧;鼓励部分有发展思路、一定技术的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借周转金等方式,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业主起步资金缺口的问题,通过“捆绑”式发展,调动其带动帮扶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标定了,村民们开始抢着干。1、2、6社的5户9人贫困户,在村里招引的特种水产养殖业主杨长军的家庭农场的带动下参与虾蟹和娃娃鱼养殖;3社依托蔬菜种植协会,发动贫困户7户19人,连片种植蔬菜20亩;3、4、5社招引业主田建忠,流转田土、林地约300亩,从事柑橘等水果种植,发展林下鸡养殖,并成立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7户35人;5社养羊专重户郑德,吸纳有养殖传统和经验的贫困户10户25人共同发展养殖产业。

  如今,牛毛漩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专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合社通过入股分红、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吸纳用工等方式,实现了户户有带动扶持、有产业发展、有充足收入。

  支部书记: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大水漫灌”到“滴灌”的转变。那么村支两委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如果管道渗水,将无水可灌。

  在相如镇油房沟村,没有人比村支部书记王元国更熟悉这片土地的肌理。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为0.3亩,375户956人农业人口,贫困人口就有65户189人,贫困率达为19.8%。在王元国心中,油房沟这笔账不单单是冰冷的数字,更是一个个乡亲实实在在的生活。

  李定红因病致贫,每年光药费都要用去三四万元;王财文全家3口人,因修建马会电站,家里赖以为生的田地被淹没,夫妻俩只得长年在外务工,老屋因地震垮塌无房可住;李邦固因灾致贫,其房屋为70年代购买的原农场仓库,现已年久失修,又遭受地质灾害,无法居住……一个个名字背后折射出油房沟最真实的境遇,资源缺乏,基础薄弱,教育医疗后天不足,“家家户户都不好过,穷日子不好熬。”直到县里确定油房沟村为贫困村,大家似乎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上面有好政策,但是好日子不会从天而降,穷怕了的村民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有人托关系“走后门”让王元国争取一个贫困名额;也有人盯着自己的田边地角,想多要些青苗赔偿;更有人不种地了,指望着国家的救助。眼看着村民们为各自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王元国坐不住了。他主动放弃修建新居的指标,劝导村民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以一亩三分地,号召大家把精力放在村子的发展中来。

  拔穷根。王元国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县里的30万扶贫资金成立扶贫互助社,吸纳171户农民4.5万元互助资金,一年下来共发放小额贷款42笔29万元,为37户农户解决了发展资金。随后,王元国又在油房沟村成立了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股份制管理,共分108股,其中村民资金占81股、林地入股占20股,贫困户7户无偿占7股。一年下来,该专合社共为社员增收5.3万元,每股200元红利。

  邓泽碧是土生土长的油房沟人,由于年老多病,邓泽碧干不得重活,在村里的帮助下,她从扶贫互助社贷款5000元养牛,参加了养牛专合社,现养牛8头,年增收在1.6万元左右。同时,她家通过国家的优惠政策在新村居住点建起了新房,两个学烹饪的儿子也计划着回乡开办农家乐。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原本捉襟见肘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王元国的带动下,油房沟人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日子。

  如今的油房沟发展林果种植200亩、观赏莲花100亩、林下养殖200亩、特色水产养殖80亩、有机蔬菜150亩,共计730亩。通过招引农业业主承包了该村297亩耕地,促使业主带动农户增收,去年全村土地租金收入21万元,吸纳剩余劳动力103人,创收72万元,并帮助贫困农户67人,收入36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新建、改造道路6.5公里、水利设施10处,建成可供3000人使用的集中供水站1个、提灌站2处,实行标准化土地整理450亩。通过扶贫新村建设、农村廉租房、“五改三建”等方式,解决本村无房户、危房户的居住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 第一线 党员

上一篇:总投资1536亿元 西充储备重大项目532个
下一篇:顺庆:践行两学一做 献礼建党95周年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