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阆中浮桥 嘉陵江上逝去的雄栈
2014-06-08 13:13:26   来源:   

  千里嘉陵江淌过沧桑岁月,从历史走到今天,天堑已不在。仅城区先后架起的六座桥梁,已让南充城的交通走向了现代都市。  据史载,历史...

  千里嘉陵江淌过沧桑岁月,从历史走到今天,天堑已不在。仅城区先后架起的六座桥梁,已让南充城的交通走向了现代都市。

  据史载,历史上,嘉陵江南充段沿江城镇,都曾架有浮桥,其中较知名的,要数阆中和南充的浮桥了。

  “江关雄栈,连屯画舫千寻,直穿云雾通三峡;天堑长虹,锁断沧波万顷,不放春光下五湖。”这是明嘉靖三十二年,嘉靖八才子之一、太史任瀚为顺庆城畔所建浮桥所写的其中一副对联。500多年过去,嘉陵江依旧从南充城环绕而流,只是当年的浮桥已成为永远的记忆。

  1 古蜀道上罕见的浮桥

  上世纪50年代,阆中华光楼嘉陵江边的河坝,立有两个铁柱。两个铁家伙静静地立于鹅卵石中,虽然不时引来过往渡客的目光,但它究竟为何物,为何立于这里?却不被大多数人所知。

  “那时候我还是小娃儿,有时跑到这里玩时,还看到过。”6月6日上午,阆中籍学者、68岁的李家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两个铁柱就是历史上用来固定当地浮桥铁索的。当年,华光楼对面的南津关河边,也有两个同样的铁柱,史载当年这里架有浮架,遗留的两处铁柱印证了这一事实。

  历史上,阆中为古蜀道的重要节点。4年前,当地进行考察发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曾出现5条古蜀道,其中之一,就是嘉陵江水道。

  明成化七年(1471年),保宁府治所在的阆中,为缓解官渡运输繁忙的压力,运工在华光楼与南津关之间,架起一座浮桥。李家驹研究考证发现,该桥由36只木船组成,每只船由铁索串联起来,由两头的铁柱固定,木船上铺有木板,以方便行人通行。

  “该浮桥系季节性桥,通行时段主要为冬春。”阆中市名城研究会副会长刘先澄研究发现,这一时段为嘉陵江枯水期,水位低河面窄,加上水流不急,便于浮桥发挥作用。“如遇木船通行,可将桥上的木板抽掉,取出一船只以洞开。”

  2 历400余载毁于民初

  阆中浮桥见证了阆中城墙为加强防御的诸多变化。

  浮桥修建后,既方便了百姓过河,同时,也为军事防御带来麻烦。为此,明成化年间,当地守军指挥田仪开始在阆中城墙四门上建城楼,并在城外四周挖战壕。壕深一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壕中引入嘉陵江水,车马行人进出城均通过吊桥。

  明弘治年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阆中历代知府曾多次对城墙进行修复,以防御来犯。

  阆中浮桥问世后,对当地百姓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到明嘉定年间时,保宁知府李申对浮桥进行了改进。到了清嘉庆年间时,川北道黎学锦认为该浮桥有碍水上运输,下令将浮桥拆除。黎学锦调走后,当地百姓认为没有浮桥极不方便,于是又将其恢复。

  上世纪20年代,阆中浮桥被毁,只留下用来固定串船铁索的铁柱,见证这段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阆中丝厂有名职工在收集旧书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批老照片,其中,就有这座浮桥(见上图)。后来,这张照片成为当地浮桥史料的佐证,也成为一些学者研究阆中浮桥的物证。

  3 顺庆嘉陵江上的浮桥

  与阆中嘉陵江上的浮桥相比,顺庆嘉陵江上浮桥的修建,时间晚了整整80多年。

  4年前,顺庆地志办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顺庆掌故》一书。该书撰稿人之一的史学专家潘大德介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顺庆知府沈贞白动工修建的嘉陵江浮桥,当为顺庆历史上第一座嘉陵江桥。

  据考,该桥东起鹤鸣山下,西至城东江边的“朱公石梁”(约在如今杨家巷东头外的江边处),浮桥东、西两端各立有两根巨大的石柱,贯穿两条粗大的竹绳,一百多只木船纵向排列于江面,木船的首尾依次用纤绳相连,并固定在竹绳上,船面铺上木板,板上铺上草垫,从而形成通道。

  顺庆嘉陵江浮桥的通行时间与阆中浮桥一样,也是冬春使用,夏秋洪水时,则拆除浮桥。

  浮桥架起后,太史任瀚为其书写对联,相对文章开头的对联,江对岸的另一副对联这样写道:阆苑南来第一桥,看鸟鹊横江,夹岸烟花迎使节;神京西下八千里,像螭龙饮渭,中天云雾拥仙槎。

  后来该桥于明末毁于战火。清道光初年,果城江东岸有一名叫李彬的秀才通过募捐筹集资金,在明代浮桥的原址处开建浮桥。由于资金有限,他所建的浮桥并非用船相连上面铺木板,而是用木架代替船。

  4 见证古往多少人与事

  顺庆浮桥建成后,极大方便了南充百姓生活。浮桥在见证当年顺庆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见证了诸多的人与事。

  其中之一,就是被后人称之“无力回天的陈于陛”。陈于陛系顺庆人,十七岁那年,他经过浮桥到成都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中举。1568年金榜题名,两年后做了翰林院编修。当年万历皇帝懒惰,长期不上朝,致使国家重大事务拖而不决,陈于陛上疏皇帝,提出六项改革举措,皇帝看后认为讲得好,但就是不见行动,惹得一大批官员纷纷进谏。

  此举惹怒了皇帝,20多名官员因此下狱。陈于陛冒着被贬官、下狱的危险,为官员们辩护。皇帝没有责难陈于陛,还因功加奖于他,但依旧没采纳他的建议。后来皇帝干脆不见陈于陛,陈于陛深感无力回天,终因累愁交加累死在内阁大臣官位上。

  与陈于陛同时代的黄辉,也是顺庆人,当年赶考也曾经过浮桥,他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因替被贬官员说话,受到株连被免官回乡。黄辉学识渊博,诗文以韩愈、欧阳修为榜样,其诗文受到时人的推崇,与名满天下的文学家陶周望齐名。(记者 李波

相关热词搜索:嘉陵江 浮桥

上一篇:营山: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关
下一篇:高坪绸痴邓东 让地球人仰望南充丝绸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