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阆中作家作品选入重庆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4-06-10 18:02:55   来源:   

    她的另一作品曾被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阆中本土作家何晓创作的《东坛井的陈皮匠》,被重庆市作为今年高考语文...
  

  她的另一作品曾被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阆中本土作家何晓创作的《东坛井的陈皮匠》,被重庆市作为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一道阅读题,这道题占了23分。昨(9)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远在北京的何晓。对于自己的作品被“收录”进高考试卷,她显得很平静。

  A

  东坛井街 王皮匠是人物原型

  “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有些离奇的故事流传下来。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小小说《东坛井的陈皮匠》开篇提到的“古城”就是阆中。在这篇作品里,何晓讲述了其貌不扬的陈皮匠将自己的丰厚藏书送给一名历史学家的故事。这篇作品被选入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编排为第五大题。

  2007年,何晓离开家乡到了北京,后来在《军嫂》杂志社担任编辑部主任。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有原型的。”那时,何晓住在古城一条叫郎家拐的街上,母亲在位于古城三陈街的医院上班,何晓经常从东坛井经过。“东坛井街口有一个皮匠,不过不姓陈,而是姓王。这个补鞋匠特别爱讲述阆中的逸闻趣事,我特别爱听。”因为历史上的“陈氏三状元”(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广为人们熟知,于是她就“移花接木”,创作时将王皮匠“改”为陈姓了。“这篇作品创作得比较早。”何晓介绍,《东坛井的陈皮匠》大约是在2006年左右,在《光明日报》首发的。

  B

  让更多人 分享阆中的文化

  何晓说,她的处女作就发表在《南充日报》上。阆中的文化很厚重,一些文学前辈对她在文学方面的成长帮助特别大。

  “何晓对文学很痴迷,很刻苦。”阆中市作协主席袁勇说,何晓写了很多关于阆中民俗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2007年离开阆中时,她是阆中市作协副主席。

  记者从何晓的一位朋友处得知,何晓于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迷徒》,去年被韩国一家媒体连载,并被电影《让子弹飞》原创班底购买剧本改编权。据何晓透露,她的新作——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暂名《怒桥》),目前已经处于出版社排版阶段。

  “昨天晚上,就有重庆的读者、朋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东坛井的陈皮匠》成为重庆市高考语文阅读题的事。”何晓说,“如果要说有什么高兴的,那就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让更多的人分享阆中的文化。”

  去年5月,何晓以阆中古城为背景创作的小小说《谁能看见鹭鸶的腿》,曾被北京市朝阳区高考模拟试卷收入,也是阅读题。(记者 王玉贵

  何晓

  笔名赵晓霜,四川阆中人,现为《军嫂》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出版有《迷徒》《售楼小姐》《等一个人》《路在手下延伸》等多部小说及小说集。

  相关链接

  这道高考语文阅读题,你能得多少分?

  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第五大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1}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2}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3}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4}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5}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6}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7}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8}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9}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10}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11}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12}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13}收倒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寄给了牟汉达教授。

  {14}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改)

  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15、文中第{2}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

  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

  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相关热词搜索:阆中 作家作品 重庆

上一篇:营山完成10余万人次 居保生存认证工作
下一篇:营山县万亩油菜 亩均增效220元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