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区县连线 > 正文

阆中遭遇罕见旱灾 20.8万人面临饮水难题
2014-07-24 18:07:30   来源: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 7月22日上午一大早,在阆中市天林乡杨寺垭村1社的河拐抽水站,送水车司机邓晓宝正利用抽水设备将车厢内的26个水...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 7月22日上午一大早,在阆中市天林乡杨寺垭村1社的河拐抽水站,送水车司机邓晓宝正利用抽水设备将车厢内的26个水壶全部灌满水,拧紧盖子,准备送往6公里以外的高山社,像这样的送水农用车在天林乡有两辆,他们已经送水连续23天时间送水,每车可以装载26壶,每天往返6-7趟。

  “水来了,请大家拿上工具快来抬水啊!”在天林乡海拔500多米高的金星村8社,看到送水车送来了清澈的饮水,大家心里都十分激动,村支部书记母登峰一边招呼住户来抬水,并组织人力为老弱病残和五保户们送水,“这简直是救命水啊,在任何困难的时候,都是党委政府把我们老百姓记在心间的!”村民杨世清手捧清凉的饮水高兴地喝了一口。据当地村民杜青芳介绍:这里居住有20多户45口人,从今年7月1号以后,这里的水井和堰塘里就再也没有水了,家家户户要走3-4公里的山路去找水背回来,尤其是农村都是留守老人,只好请人去背水,为了节约用水,大部分农民家里都将生猪早早地卖掉,每天吃饭都只好吃两顿饭。

  今年86岁的杨文清老人回忆,30多年都没有遭遇这样严重的旱情,附近100方的老水井已经早早地干旱了,种植的秧苗和玉米苗早已被晒死了。村民杜青芳带着记者来到责任田里看到种植的9亩多地的玉米现在已经叶子开始打卷,1亩多的秧田也被晒死,看来今年种植的庄稼全部绝收。村民杨世清带领记者来到他的责任田,田里已经干旱板结,出现了一个个皲裂的缝子,他说,今年这边就没有下过雨,有几次打点白雨,连地上的地灰都没有打湿。村支部书记母登封组织党员干部为农村缺劳户抬水,为他们水缸留足生活用水,同时把多余的水储存在水井里,方便他们到时就近取水,虽然乡政府已经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为村民送水,但是村民们感到也很茫然,不知道这样干旱的天气还要持续多久,今年的庄稼怎么办?但是天林乡政府方面表示只要不下雨,旱情没有改变,他们就会持续送下去。

  据天林乡乡长胡启勘介绍:去年冬天以来,雨量偏少,特别是3月份以来全乡降雨量是近十年以来最少的一年,100多天的连续干旱造成全乡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全乡6个行政村,38个社,受到干旱影响的有6个行政村,32个社,2600余户,10000余人,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9800亩。在旱灾面前,天林乡迅速组织群众寻找水源抗灾自救,首先保证人畜饮水。对旱情较为严重的高山社,采取送抗旱水袋、水壶、小型水泵等工具物资,请专车拉水到户,同时新打机压井寻找新水源,对于现有的山坪塘、蓄水池,打破村界社界,动员一切力量确保人畜用水,乡上已连续组织车辆为22个高山社送水23天,250多车次。其次是突出抓好抗旱保苗。一些没有水源保证的村社,特别是各村社的高傍望天田,引导群众定下心来坚持早走旱路,全乡种植了大豆、红苕、夏季玉米等抗旱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坚决不再等水栽秧。全乡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广泛的开辟水源保“五苗”:秧苗、玉米苗、苕苗、花生、蔬菜苗。

  记者从阆中市气象局获悉:从四月份以来,阆中市高温少雨,旱情十分严重,连续出现了150天以上的干旱,6月降雨量为69.0毫米,7月至今仅为51.8毫米,是历史同期54%,严重的旱情已经造成20.8万人饮水困难,43万头牲畜受到影响。5万亩春玉米损失20%以上,夏玉米、红苕、大豆、花生等作物生长受阻,生长缓慢,旱灾受灾面积达23万亩以上,成灾面积17.6万亩,绝收面积4.5万亩,水稻进入拔节孕穗生长关键时期,缺水田块达半数以上,断水面积13.5万亩,干旱严重面积10万亩以上,水稻预计绝收面积1.1万亩,晚秋作物播栽困难,秋大豆、秋洋芋无法播种,秋菜无法移栽。

  在旱灾面前,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农业局等部门紧急调用抗旱设备、物资600台/套到旱灾区,抗旱救灾。发动乡(镇)、村两级基层抗旱服务组织积极投入抗旱自救。紧急安排抗旱资金100万元,解决旱区乡(镇)抗旱油、电补助。打应急人畜饮水井20口,建小供水应急泵站10处。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告诉记者:如果旱情再持续下去,阆中市将根据《阆中市抗旱预案》的规定,及时启动相应抗旱应急预案响应,全民抗旱。(张晓东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相关热词搜索:阆中 旱灾 饮水

上一篇:营山东升葡萄卖到南渝
下一篇:西充开展专项行动 破获侵财案211起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