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魅力乡镇 > 正文

观阆中文脉 知古城春秋
2023-11-28 10:34:44   来源:南充晚报   

  贡院  

  张飞庙  

  江城相依

  11月24日,纪录片《文脉春秋·阆中》在CCTV-1播出。以“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为主题,该片以人物为线、名城为体、文脉为魂,带观众走进阆中这座古城,感受其在历史进程中焕发的新活力、新魅力。

  摄制组进阆中 解读古城城市格局

  “阆”,《说文解字》释义:“门高也”。“阆中”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符号见证了历史的变革、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文脉春秋·阆中》也从“门”入手,为观众打开一扇窥见阆中绵延文脉的大门。摄制组走近阆中古城的城池、山水、名木古树、文物古迹等,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拍摄和采访,带领观众一起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同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方面的专家对阆中历史文化保护和古城规划进行点评和解读,全方位展现阆中市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从纪录片中可以了解到,公元前314年,秦国在位于今天四川北部的巴国故地设阆中县,阆中古城自此登上历史舞台。阆中,中国古代城市营城理念中“国必依山川”的典范,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绕城而过的河水如同一个巨大的“U”形环带,冲刷出一片平坦的土地。城市,则以嘉陵江环水中央的台地居中而建,契合着古人“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传统观念。从空中鸟瞰,阆中古城如同一个规模宏大的四合院,城在其中,如同堂屋,嘉陵江从三面环抱,如同鱼池,而四面的山,则是院子的围墙,这是中国古代最理想的城市格局——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

  历经两千多年 赓续古城传统血脉

  阆中女孩鲜明开办了一个国学班,天气好的时候,她会带领国学班的孩子们到玉台山观看星星,这种传承逾千年的生活日常,源自西汉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阆中的天文学家落下闳,通过天文观测与运算,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体系,使节令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落下闳参与制定的这套历法,被称为《太初历》。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颁布,自此对中国后世的农业生产规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名将张飞只驻守了阆中七年,如今依然在阆中街头巷尾传唱的皮影戏《张飞审瓜》,颠覆了人们对“猛张飞”的固有印象,而地方史志更是记录了这位名将不为人知的一面。

  华光楼是阆中古城最高大的建筑,每天,年逾八旬的古城居民王桂英都会在华光楼前义务为游客指路。同为阆中人的青年画家马铭池、摄影家涂兴明也常常登上华光楼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古城的变迁。

  作为一个以“门”为意象之一的城市,无论阆中的大街还是小巷,在一扇扇或新或旧的门上,都有着一个特殊的标志——门神。按照中国的传统,贴在门上的门神画每年一换,而阆中人的门神,是画匠用颜料直接在门上彩绘而出,岁月变迁,门神与房屋同生共长。勾勒、连点、沥粉,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历代阆中画匠的匠心匠艺。门神画传承人张桅十几年前就熟练掌握了这门手艺,今天他也开始向年轻人传授这门独特的技艺。

  这些故事,都被《文脉春秋·阆中》一一收录。如今,历经2300多年的阆中古城,依然赓续着绵延的血脉,守护着一方天地,践行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记者 罗虹/文 张晓东/供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顺庆区上榜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
下一篇:高坪:以农业农村现代化 助推村民实现美好生活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