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仪陇 > 正文

重扶志兴产业 仪陇贫困村换新貌
2016-04-11 10:19:22   来源:南充日报   

  仪陇县来仪乡国桥村地处巴仪交界处,全村共301户、1065人。由于交通不便,人才和资金匮乏,该村一直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2015年,仪陇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干部吴红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曾经贫困的小山村正逐渐变样。

  扶志 增强贫困户发展主动性

  “群众最盼的是什么?就是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吴红说。该村多年来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上任后的一件事,吴红就是进村入户家访,了解村情民意,与村干部、致富能手、老党员和贫困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沟通,听取群众对发展产业的意见和建议,并多方联系业主到该村流转土地。几番努力,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村民大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易学兵首先提出了看法:业主只承包田,不承包坡地,村民意见很大。村委会主任顾恒树也提出质疑:承包租金过低,一承包就是很多年,孩子们以后还种什么地……

  “很多村民对政策不了解,对发展产业没信心。要改变国桥村的贫穷面貌,首先要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吴红认为,让贫困户不等不靠,增加脱贫主动性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组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多次到该县光华乡枣子沟村、马鞍镇险岩村等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后,大家感触很大,发展产业的意愿变得强烈起来,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多了。”吴红说。

  兴产业 修路养牛促增收

  找准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帮扶目标,吴红和村“两委”一起对全村的帮扶工作进行了规划,采取“稳粮增收抓调整、土地开放抓效益、圈里饲养抓规模”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然而,道路不通,产业不兴,要发展谈何容易?吴红告诉记者,当时,全村通村通组水泥路仅2.96公里,其余多为土路,一到下雨天,路滑、坑多,车辆难以通行,农产品运不出、农资运不进。

  改善交通条件,才能助力产业发展。吴红将道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通过召开院坝会,号召村民投资投劳修路。从今年初开始,该村村民积极投资投劳,共修建了8公里村道水泥路。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条件,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吴红介绍说,截至目前,该村的山平塘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4组同组道路已开工建设,村民对发展产业的态度也由开始的质疑转变为如今的积极支持。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产业发展也不滞后。吴红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才能解决该村长远发展问题。

  该村村民蒋水平常年在外务工。去年,了解到村里完善了基础设施,计划发展产业的情况后,他回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觉得养牛有前景,便购买了4头能繁母牛,决定留在家乡发展。如今,蒋水平打算扩大养殖规模,但又苦于资金短缺。吴红了解情况后,帮蒋水平筹集资金。今年3月初,蒋水平又购进了9头能繁母牛,到年底可收入13万元以上。

  据了解,该村因地制宜,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截至目前,已培育20余户养殖户。为确保牲畜健康成长,村里还定期召开“养殖培训会”。下一步,吴红打算联系业主到该村流转土地,种植金银花,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促和谐 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调查中吴红注意到,国桥村班子成员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村“两委”班子缺乏朝气,干群关系不和谐。吴红认为,一个村由穷到富、由乱到治,首先得有个好的带头人和生机勃勃的班子队伍。吴红会同村干部从村务公开抓起,在国桥村村委会大院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公示村里的收支明细,让村民一目了然。针对低保户评议这一老大难问题,通过群众投票、集体研究逐个摸底,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重新登记和补报,并张榜公示,让群众心服口服。村民的态度有了转变,干群关系日益和谐,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顺利多了。

  谈起驻村的感受,吴红说,虽然很辛苦,但是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他感到很欣慰,“从基础工作到项目规划,目前已全面铺开并逐项落实。”谈起未来的发展,吴红说,工作在持续开展,项目在稳步推进,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李斌)

  (原标题:重扶志兴产业 贫困村换新貌)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村 仪陇 新貌

上一篇:创新合作模式 开拓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配套完善 仪陇11家企业“拎包入住”小微企业成长园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