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南部百年嫁女路 方便后来人
2014-12-08 09:55:25   来源:   

   100多年前,南部县双峰乡青龙宫村的一位蒲姓大户人家,为方便女儿出嫁和回家看望,雇人在山间河上搭建了3座石板桥、修建了一段石梯。...
 

  100多年前,南部县双峰乡青龙宫村的一位蒲姓大户人家,为方便女儿出嫁和回家看望,雇人在山间河上搭建了3座石板桥、修建了一段石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这些桥和路,成为当地村民田间劳作、与外界往来的交通要道。当地人为了感谢他当年的贡献,把这条路取名为“嫁女路”。

  桥架小溪上 村民往来行

  11月25日一早,记者顺着村道来到青龙宫村的九龙山,青龙宫村三组和四组的村民就聚居在半山腰。

  68岁的村民蒲国川一直生活在九龙山。如今,他还坚持每天早上6时就起床下地劳作。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九龙山田间时,蒲国川正拿着锄头在田间除草。

  他指着田间一块1米多宽、近3米长的石板桥告诉记者,这就是“嫁女路”3座桥中的一座。记者看到,这座石板桥修建在一条近3米宽的小溪上,潺潺溪水从桥下淌过。石板桥一边是居民房,另一边是绿油油的庄稼地。“我去田间劳作就得过这座桥,如果没有这座桥,就得绕道走,很不方便。”蒲国川说,其他村民去田间劳作也得从这座桥经过,长年累月,这座石板桥中间,竟被人们走出一道白花花的痕迹。

  今年75岁的村民蒲玉伦告诉记者,自己的田地在距住所300多米远的山下,由于山间有一条用石砖建成的梯道,下山劳作、上山回家非常方便。记者随后来到这条石梯道看到,这条路有的地方石梯清晰可见,有的地方石梯比较模糊,走在这条300多米长的石梯山路上,泉水叮咚不时传入耳中。“以前我天天走这条路去种地,现在是儿子走这条路去种地。”蒲玉伦说,这条路为山上的村民下山劳作,提供了安全与便捷。

  当年嫁女路 见证父女情

  记者了解到,石板桥一面是青龙宫村三组和四组,另一面是青龙宫村五组和六组。而青龙宫村三、四、五、六组的村道公路在2007年才建成投入使用,在这之前,这座石板桥便成为连接这些村组的要道。

  “三组和四组没有村医,只有五组和六组才有村医。这里是山区,冬天比较冷,老人很容易生病。”三组村民付贵芳说,2006年冬天的一天,自己感冒了,他丈夫就从石板桥赶往五组找村医来看病,只用了20分钟。如果没有这座石板桥,走山路需要2个小时才能到五组和六组。

  据当地人讲述,清末民初时期,当地一蒲姓大户人家为嫁女儿,修建了石板桥、石梯道。此人的女儿要嫁到对面的张家坪去,由于当时的女人从小缠脚,行走不便,再加上九龙山到张家坪的路不是下坡就是上坡,还要过河,十分不便。这位父亲十分心疼自己的女儿,为了方便女儿出嫁和回娘家省亲,就雇长工用石板、条石架起了3座石板桥、建起了一段石梯道。

  “从这里通向山腰的这条路就是嫁女路,河的对面也是这样的。它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气,当然也无法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相媲美。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在这荒野间修这么长的一条石板桥、石梯道,肯定要花很多人力、物力与时间的,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青龙宫村党支部书记袁斌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青龙宫村交通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走嫁女路的人也少了。但是100多年来,嫁女路静静蜿蜒在山间林下,为方便当地村民劳作、出行发挥着作用。那山林间叮叮咚咚的溪水,也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那段父女深情。(记者 陈冠霖)

相关热词搜索:后来人

上一篇:西河路南延线进入扫尾阶段
下一篇:我市举行2014年广场法治文艺展演活动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