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听专家讲解南充蛴蟆节的来源和民俗
2015-05-11 11:03:08   来源: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实习记者 陈先毅 刘亚)近日,在南充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科学与读书——周末课堂上第一讲上,来自四川省原侨联主...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实习记者 陈先毅 刘亚)近日,在南充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科学与读书——周末课堂上”第一讲上,来自四川省原侨联主席冯文广教授讲述了南充多地每年正月十四夜送蛴蟆的民俗来源。

  “十四夜,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这是流传在川北山乡“正月十四过蛴蟆节”的一首民谣。在见讲座中,冯文广教授以“探索百年蛴蟆节,传承南充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小故事将蛴蟆节的由来和民俗文化串联起来,情景引人入胜,环环相扣,将蛴蟆节的模样展现的全面而又不失真,并于来自新闻学院的大一新生做起了关于蛴蟆节的互动探讨。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小孩咳嗽不止,患上了“蛴蟆瘟”,后来经一道人指点,需要当地居民在正月十四那天举起灯笼火把“送蛴蟆”,才能平息疫情,当地居民照做后果然小孩再没有患病。此后正月十四就成了当地的“蛴蟆节”,而“蛴蟆节”送蛴蟆的习俗便流传至今,寓意着送走瘟疫,灾难,祈求幸福的意思。蛴蟆节在川北农村流行的范围比较广,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西充县至今流传正月十四过蛴蟆节的习俗。

  记者了解到,本次冯文广教授关于蛴蟆节的讲座是西华师范大学举办“周末课堂”的第一讲。今后,还将在周末不定期以不同方式举行周末课堂,可以是读书会,也可以是好书导读,还可以是科普影视欣赏等。在采访中,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魏胜告诉记者:“科学与读书——周末课堂”举办的目的就是科普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风气。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民俗 来源

上一篇:枇杷枝头挂 游人闻香来
下一篇:南充发生日晕现象 预示或将有雨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