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南充:青山绿水带来“生态红利”
2016-03-30 09:52:27   来源:南充日报   

  植树节前后,我市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志愿者,陆续开展和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为南充增添新绿。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现有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蓄积量28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9.83%。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义务植树城市添新绿

  3月11日上午,近200名志愿者来到营山县芙蓉山风景区,开展以“全民参加义务植树、建设生态田园城市”为主题的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现场,志愿者们为刚刚栽植的木芙蓉挥锹培土、提桶浇灌,共植木芙蓉1250株,栽植面积达100亩。

  当天,西充县相关单位也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种植了红叶梅400余株。通过植树活动,大家身体力行,自觉投身到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行动中去,为建设绿色生态南充贡献一份力量。

  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尹德良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既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有普通老百姓,全民义务植树蔚然成风。城市周边绿化面貌已有了明显变化,全市实现全面绿化达标。

  建设与保护并举生态经济效益共赢

  “南充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共有13.9万多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两年已退耕了近7万亩。”市天保中心主任黄绍虎告诉记者,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已完成了2014年退耕还林任务5.61万亩,退耕还林兑现补助2805万元;2015年退耕还林任务为1.08万亩,涉及西充县、南部县,正在有序推进之中,目前已完成还林任务6800亩。

  退耕还林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是农民。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充分遵循了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尊重规律、因地制宜,严格范围、稳步推进,加强监管、确保质量等原则,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在工作推进中,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我市的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地块比较分散等情况。”黄绍虎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矛盾,顺利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在市林业和国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省上同意,采取“可以先退耕再调整”的方式,将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条件的地块一 一落实,尽可能做到相对集中连片。前一轮退耕还林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退耕还林83.86万亩,兑现现金补助21.1766亿元,到位种苗款1.54亿元。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速丰林、珍稀树木、特色经济林等林业特色产业。”尹德良告诉记者,我市积极推进“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建成优质特色林业产业基地200万亩。全市已发展桂花、银杏、香樟、桢楠、红椿、红豆杉等珍贵树木产业基地24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的基地近100个,每个县均建立1个以上的核心示范基地。

  在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的同时,我市坚持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西充、南部、高坪等地已基本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种养高效综合开发基地。目前,全市林下种植养殖面积4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6.78亿元。

  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展现嘉陵江风光

  2015年,《嘉陵江南充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5)》正式出台。据《规划》,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总体规划结构布局为“一廊四带四区多点”。即以嘉陵江风光为生态画轴,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在嘉陵江最低水位线以上形成“蓝带”,以嘉陵江两岸生态恢复为主打造“绿带”;在“绿带”打底基础上,打造沿线景区、公园、遗迹,形成风光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产业林,开发沿江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带”。以城市流域文化为轴心,依托阆中、南部、蓬安-仪陇段、南充等四区文化特色,建设生态景观区。在生态走廊重要节点上,打造特色景观亮点。

  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的近期目标,2015—2019年两岸绿化恢复和整体生态建设基本完成,营造优质蓝带(嘉陵江)、绿带(两岸绿化带)生态基底,启动两岸重要节点生态绿化景观带、景观点建设。2020—2024年,嘉陵江两岸将进行景观增色、提升,落实产业带等建设,全面完成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文明嘉陵江风光画卷。(记者 王萍 实习生 赵霜)

  (原标题:青山绿水带来“生态红利”)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红利 生态

上一篇:朱德故里景区游客中心5月1日开放
下一篇:一周时间 南充铁路民警查获2.6万响鞭炮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