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亮相国家大剧院 国家级“非遗”川北灯戏揭开神秘面纱
2018-04-10 14:50:34   来源:南充日报   

  现场表演、实物展出、专家研讨

  亮相国家大剧院 国家级“非遗”川北灯戏揭开神秘面纱

 

  

 

  

  4月8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南充市委宣传部、南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璀璨华夏·澹影跹归”川渝地方戏曲展川北灯戏专题展演正式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序幕。来自北京、四川、深圳等地的专家学者共同观看了展演,并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的艺术特点、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研讨。

  10分钟表演 尽展川北灯戏魅力

  8日下午,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喜庆的音乐响起,身穿红色戏服的喜乐神和两名俏皮可爱的灯官首先登场亮相。紧接着《郑板桥买缸》《说媒》《跳蹬》《川剧变脸》等节目依次进场表演。

  “跳蹬河水深深,河上无桥靠跳蹬,县太爷今从这里过……”在节目《跳蹬》中,两名衙役抬着身穿红袍的县太爷出场,县太爷坐在一根青竹竿上,他两手扶着竹竿,上下摇晃,一个不小心从竹竿上“摔”下来,大叫一声“哎哟”,逗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眼睛一眨,不过瞬息之间”,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两名演员走进观众中间,近距离展示变脸绝活,一转头,一抬手,一张张脸谱不断变化,让现场观众既惊奇又惊喜。

  整个“川北灯戏集萃”表演仅仅10余分钟,却集中展示了川北灯戏的绝活和经典片段,现场充满了浓浓的“川北味”。演出现场,不少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精彩瞬间,他们纷纷表示,直观地感受到了富有川北地域特色的文化魅力。

  81岁传承人 现场讲解川北灯戏

  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通过“川剧源流概说”“川剧‘川北河’河道流派艺术”“川北灯戏”三个篇章详细完整地介绍了川剧和川北灯戏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

  川北灯戏又称“农民戏”,是四川的一个地方剧种。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流行于阆中、南部、仪陇等地,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川北灯戏有灯有戏有歌舞,可以用“一傩一坛一灯”来形容它的成长轨迹。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川北灯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开幕式当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传承人、81岁高龄的汪洋来到现场,亲自为广大的观众和专家学者介绍川北灯戏的艺术特点、保护和传承情况。“灯戏是植根于川北的传统歌舞小戏,它的剧本一般取材于汉族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用他们的眼光反映他们所熟悉的人和事。”汪洋现场介绍,人们常说“无灯不成戏”,鲜艳夺目的彩灯在舞台上备受瞩目,演员们提灯、舞灯、跳灯,戏中出现的龙灯、狮灯、牛灯、蚌壳灯,既是道具又是精巧的民间工艺品。

  展出的老大锣 已有60余年历史

  本次展览不仅介绍了川剧的起源与河道流派的形成轨迹,阐述了灯调和川北灯戏的来龙去脉,还展出了众多实物道具和剧照。如老一辈演员使用过的男大靠、蓝莽、三色彩鞋、川剧头饰、孔明扇、胖筒筒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四川本地传统蜀绣工艺制作,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在展出的所有的物品中,一面老大锣是时间最久的,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据了解,这面老大锣是上个世纪50年代,在现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由当地传统手艺人制作而成。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用槌子敲打,声音洪亮,余音悠长持久。川北灯戏最早的演出,乐器十分简单,只有一把胖筒筒、一个盆鼓和一面老大锣,在“咚旦”的锣鼓声中,灯舞交错,把人们带进古代或现代生活中去。早期演出只需 一人伴奏即可,后来才逐渐增加了二胡、笛子等乐器。

  “由于时间久远,老大锣音色已经有所偏差,因此也搁置下来,作为艺术品供人参观。”市川剧团团长汤勇介绍,目前在市川剧团像这样的老大锣还有一面,仍可正常使用,展出的这些物品都是川剧团的宝贝,大多都具有较长的“年龄”,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存下去。

  此次“璀璨华夏·澹影跹归”川渝地方戏曲展不仅向广大观众普及川剧、川北灯戏的基本知识,更有机地丰富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文化氛围,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艺术鉴赏资源。观众只需一张参观票,即可进入国家大剧院展厅,欣赏川剧和川北灯戏的独特魅力。(记者 杨晓江/文 梁洪源/图)

  大事记

  1960年春

  南充专区成立了灯戏剧团,1963年合并入专区川剧团。

  1983年12月

  南充地区举行了业余灯戏调演。

  1984年

  阆中灯戏小品 《亲家母上轿》《闹隍会》,获四川省业余调演优秀剧本奖和演出奖。

  全省举行振兴川剧第二届调演, 南充地区文化局组团参加演出, 所演《灵版迷》《郑板桥买缸》《三张借条》 等6个灯戏,在蓉城舞台初露头角,受到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赏, 被誉为嘉陵江畔璀璨的奇葩。

  1986年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川北灯戏》一书在全国发行,是南充挖掘、整理、研究川北灯戏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1988年

  川北灯戏演出团赴北京,并在中南海演出。

  1989年

  川北灯戏代表四川省戏曲赴上海作文化交流献演,获得“淳朴的天籁,远古的遗风, 戏曲的渊源”的赞誉。

  1997年

  由阆中市政府等创作排演的现代灯戏小品 《甜水井》 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戏剧小品比赛铜奖。

  2006年5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川北灯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灯戏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16年12月30日晚

  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川北灯戏《跳蹬》作为西部唯一入选的剧目参与演出,向全球华人展示川北灯戏的独特魅力。(记者 杨晓江 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国家大剧院 川北 面纱

上一篇:南充一女士接到快递赔款电话 结果让人出乎意料
下一篇:南充丝绸代表团参加丝绸苏州2018展会和考察江浙丝绸企业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