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农民夜校” 老师答问到嗓子沙哑
2018-04-19 10:40:03   来源:南充日报   

  “以前,不干农活就打扑克和麻将,现在不干农活就在‘农民夜校’学习。如此一来,不仅收入增加了,人也变得更加充实快乐了。”4月13日下午,一场春雨过后的老镇散发着春的气息,雨后的微风吹拂着新绿,在阆中市老观镇双庙村,一片片猕猴桃果树被薄雾笼罩, 田地被春雨滋润,以往农闲的下雨天,双庙村的村民不是挨家串门就是打扑克、麻将,如今,双庙村的村民趁着雨天赶往“农民夜校”集中学习,为即将到来的农忙充电。

  点餐服务 把“脱贫”妙方送到百姓手上

  “猕猴桃树授粉三天后,天气晴朗时用可杀德、 多菌灵等防真菌药物,10天1次,每次一种药,下次又用另一种药喷雾……”13日下午, 听闻农户的猕猴桃树“病” 了, 阆中市农牧业局的专家闻讯赶到,为猕猴桃树听诊。经“诊断”,猕猴桃树得了叶溃疡病。专家告诉村民,只需要在天气晴朗时按计量喷洒药物,就能得到有效防治。听闻猕猴桃树并无大碍,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是猕猴桃树的第一年挂果,他们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这几天正值猕猴桃树授粉,老师不仅为我们讲解了基础课程,还带着我们去田间实地操作,‘农民夜校’为我们致富增收帮忙不少。”采访中,52岁的村民杨少权说,“农民夜校”让他受益匪浅,每一堂课,他都准时参加,无论是蛋鸡养殖或是种养培训, 这对他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随着“农民夜校”的学习,他和老伴都发现,养的鸡苗不犯病了,果树收益高了,生活自然快乐幸福。杨少权说,双庙村以往缺少种植技术, 全村都未发展种植业,大家基本以养殖业为主,“农民夜校”针对这种情况,点餐式地为村民开设了养殖和种植课,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提高了群众参与率。

  像杨少权这样的“村民学生”在双庙村随处可见,他们大多是五六十岁的村民,有的甚至已经年过七旬,大家都认为“农民夜校”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还实实在在地给他们带来了收入。家家有致富门路,家家有致富产业,为了能更好地让“村民学生”的课程学以致用,“农民夜校” 的老师和学生们还建立了微信群。课余时间,大家在微信群里讨论如何“育雏”、如何“育苗”。“村民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身发展所需知识、技术的需求,个别服务,针对需求,“农民夜校”的老师还会会同专家直接到村民家中进行讲解和指导, 对于共性问题,将会于近期安排相应课程。

  丰富生活 “农民夜校”受青睐

  “除了上课,我们还在这里打羽毛球、乒乓球。不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上这里来。”当地村民杨志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夜校”是村里人气最高的地方,农民不干活都喜欢来这里,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打羽毛球,甚至有时候还有电影放映,村民们改掉了以往在家打牌、睡觉的不良习惯,都热衷于学习和健身休闲, 思想有很大的改观。

  “对村里的人来说,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当众发过言, 表现的平台和机会很少。为此,我们在日常的农民夜校活动中,去发现拥有传播潜质的村民把他们培养成宣讲员,通过发放误工补助的形式鼓励他们下村宣讲。”据老观镇党委书记迭光俊介绍,为了提高村民的自信心,“农民夜校”还在积极培养宣讲员,课堂上,每一位村民都上台演讲,虽然面对的都是同村人,但不少人一上台就开始结巴,但经过多次演讲,不少村民也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迭光俊说:“以前,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室,也没有文体广场,村民们的生活比较单调,大家都喜欢自己干自己的, 思想也相对闭塞。‘农民夜校’建好后,不仅仅是为大家增加了一处学习知识的地方, 还具备文化室和文体广场的功能,大家都喜欢到这来。”据了解,双庙村“农民夜校”不仅仅是当地村民学习充电的地方,更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里开大会,或者举办文艺汇演,都喜欢到这里来,因为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

  特色教学 “农民夜校”聚人气接地气

  “让农民热爱学习,就要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接地气地课程安排,将‘农民夜校’建在老百姓的心里。”宋禹谋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7月,刚到村里时,他发现,由于双庙村交通条件和信息通讯条件差,劳动力外出比例较大,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 也影响了村民对于信息的信任度不高,因此,要“扶贫”先要“扶智”,“农民夜校”可以提高全村满意度,以此凝聚民心。

  2016年, 通过帮扶单位市住建局的帮扶, 一所独具地方特色的灰砖院落结合老观古镇民居风貌的“农民夜校”建成了。为能有效的把村民吸引过来,结合当地实际,这所“农民夜校”将棋牌活动室、健身活动区、农家书屋和农民夜校校址整合在一起,并实现了村委会和文化活动室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从实用方便出发采购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蓝牙移动音响,每周二、四定期在活动室利用电脑和投影仪播放电影,以此吸引村民向“农民夜校”集中。

  “考虑到农民发展产业需求和学习接受能力,‘农民夜校’ 要打破传统‘念念稿子、 记记笔记’‘一人讲众人听’ 的授课模式,我们更注重实际操作。”宋禹谋告诉记者,“农民夜校”综合运用院坝教学、实地操作、 互动教学等方式, 把农民夜校课堂从“室内”搬到“户外”的农家院坝、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农村实用技术,形成农民夜校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良性互动格局。在课堂教学后,老师们又把村民带到地里,手把手的教授如何修枝如何授粉,让技术能真正被村民掌握,同时,各种套种方案都是先在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成功后再进行整村推广。

  “除了现场教学,我们还与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结成红心猕猴桃合作共建,同时还多次带队组织村上的种养殖户和种养殖意向大户到旺苍、苍溪、成都等地考察学习种养殖技术,让爱学习的农民能够从学习中受益。”宋禹谋说。

  以人为本 把夜校建在村民心里

  “一开始,大家‘上课’的积极性都不高。 不少时候, 就连村干部亲自上门‘请’ 人上课, 都没人愿意来,大家都觉得上夜校不仅浪费时间, 还没有多大好处。” 老观镇畜牧兽医站的农技员莫述琼是“农民夜校”的高人气老师,她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上课,就连窗子周围都站满了人,一个教室正常只能坐50个人左右,但我有一次遇上了200多个村民同时来上课的情景,虽然当天回答学生的问题直到嗓子沙哑,但学生的积极性高,这让我和村干部都相当高兴。毕竟,双庙村的村民喜欢上了夜校,这让我很欣慰。”

  宋禹谋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村民上课的积极性,一 开始, 学校通过和阆中市人民医院、 阆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川北医学院志愿者和省妇幼保健院志愿者合作,开展义诊活动和医疗卫生知识宣讲,让村民主动参与到“农民夜校”中来。

  “除了义诊,我们请来了畜牧站的老师, 为村民们讲解养殖技术、 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就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与农牧业局合作请专家、老师前来授课, 请致富能手前来分享, 通过互联网资源播放相关讲座等, 让村民获得实用技术, 同时也引来了留村劳动力对于‘农民夜校’的关注和参与。 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逐渐也带动了增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好兆头。”宋禹谋告诉记者。(记者 周晓琪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夜校 嗓子 农民

上一篇:服务网络全覆盖 南充形成“15分钟阅读圈”
下一篇:四川华中建设集团将投资30亿元打造河舒豆腐特色文化产业园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