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文旅融合绽芬芳 大美南充春意浓
2019-04-29 10:17:24   来源:南充日报   

  迷人的南充夜景。 记者 张力 摄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

  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南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这里孕育了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年以来,南充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基本思路,加强规划引领,突出项目驱动,通过构建文化旅游 “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交流融合”六大体系,走“全域开放”之路,文旅产业全域发展的形态正加速形成。2018年,全市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46个,完成投资196.83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750亿元,同比增长17%。

  南充文旅融合正迈开大步,快速向前。

  文旅深度融合 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要加强历史遗址、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保护,推动文化和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让文化和旅游相生共兴、相得益彰,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新优势。”关于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发展,省委书记彭清华4月22日至24日在南充市、达州市调研时,已有明确要求。

  这一点,南充有很多实践。

  晚春时节的阆中,一江春水绕城而过。推开古城老院子的木质窗户,清风徐来,满眼嫩绿。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在古院落里感受慢节奏生活带来的闲适与安逸,跟“张飞”合影,去贡院“赶考”,走南津关看《阆苑仙境》、与春节老人一起过年……

  把文化的味道渗入一个个具体的旅游项目中,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这是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真谛,这一点来阆中旅游的游客体会越来越深。

  今年春节,从成都来的易楚林一家人便是在阆中过的。一家人零距离欣赏阆中传统民俗舞蹈“亮花鞋”,到华光楼前观看川北婚俗“我在阆中上花轿”,见证张飞巡城、秀才赶考、道台审案,参与“万人同品腊八粥”,行程结束前,带走了阆中特产张飞牛肉、保宁蒸馍、阆州醋等特产,吃喝玩游购,进行了全方位体验。

  在万卷楼,可以感受陈寿当年著《三国志》的情景;在丝绸博物馆、六合集团,可以现场体验养蚕、缫丝、织绸。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夜幕下,在王府井广场外的嘉陵江边,江东音乐喷泉正动情舞蹈。音乐时而舒缓柔情,时而气势磅礴,随着音乐的变化,只见水柱时高时低、时而分离交错,水幕电影辉映着两岸灯光,“嘉陵江文化”“蚕桑文化”“三国文化”等颇具南充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接连在嘉陵江两岸上演。

  “除夕夜,也有不少人在年夜饭后,和家人一起出来逛逛公园。在四川南充嘉陵江畔,曾经的砂石荒滩,被打造成生态湿地公园。绚丽的灯光、喜庆的灯笼,乘坐游船欣赏夜景,非常惬意……”2月5日(正月初一),央视《晚间新闻》以《夜游嘉陵江 春节出游新选择》为题,向全国观众全面展现了南充城区的灯光秀美景。

  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935.7万人次,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22位。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南充为全国十大团圆目的地之一。

  无论是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还是南充城区灯光秀,都是南充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旅游+博物馆、旅游+非遗、旅游+演出……文旅融合的各种生动实践,已成为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赵秀清说。

  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736.5万人次,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9.6%。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750亿元,同比增长17%。

  实施46个重大项目 实现文旅产业量质齐飞

  文旅产业,既需要从细处雕琢,做出味道,又需要从大处谋划,实施大项目,这样整个产业才能量质齐飞。

  2018年,南充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46个,完成投资196.83亿元。同时,海龟控股七坪寨田园综合体项目、纵横文旅凤垭山景区开发项目、南部县八尔湖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新华联国际文化旅游区项目、北京天恒文化旅游项目等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南充,与我市本土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相融合,推动南充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4月24日,位于阆中市河溪镇的阆中赛城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铁臂挥舞、运输车往来繁忙。作为阆中又一文旅产业,“阆中赛城”项目于今年3月14日开工,与河溪镇街区、构溪河湿地公园、嘉陵江文旅职业学院、阆中水城、阆中机场相邻,用地面积3500亩,计划总投资80亿元。项目结合阆中地理区位特征及本地特色,由八大体育赛事区、三条精品线路、六大商服娱乐区构成,打造成“体育竞技+旅游度假+运动康复医养”的综合体特色小镇,充分将运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缔造国际体育旅游度假聚集区,全方位带动阆中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阆中签约落地的规模以上旅游项目有数十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如此优质而庞大的文旅项目密集落地建设,阆中旅游在未来3年内将呈现强势崛起的发展态势。

  仪陇县朱德故里景区客家民俗博览园项目施工现场同样热火朝天。据了解,仪陇建设客家民俗博览园旨在提升朱德故里景区实力,促进“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三乡’文化、农耕文化、休闲度假”几大板块融合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仪陇县积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建成或在建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31个,完成文化和旅游实际投资金额142亿元。下一步,仪陇县将致力做精旅游业态、做优旅游配套、做响旅游品牌,着力打造集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医养等业态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动南充文旅产业全域发展形态加速形成,集文化体验、文创产品、购物娱乐、大型乐园、户外运动、康养休闲、湿地观光、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形态呼之欲出。市辖三区旅游开发正加快推进,目前已初步形成4条旅游环线:以锦绣田园、七坪寨、醉美橙乡、擦耳桃园、大通芝麻湾、一立塘湾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环线;以凤垭山、凌云山、金城山、中法农业科技园、西河乡村旅游为主,打造了生态康养旅游环线;以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主题文化旅游环线;西山风景区、西河景观长廊、三国人物雕塑墙、六合丝绸博览园、依格尔丝绸博物馆、张澜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等景点成为展示南充浓厚文化的靓丽文化旅游环线。

  做响“五张名片” 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

  文旅产业全域发展形态加速形成,让南充有了更足的底气。

  市委书记宋朝华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大会上指出,南充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必须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做响“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等“五张名片”,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产业。”赵秀清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供给力、竞争力,全面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记者从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了解到,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文旅融合市域布局,建设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相互促进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全面打造“一核心、一走廊、十主题”。即以南充主城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核心集群,以嘉陵江为轴线的文化旅游生态景观大走廊,以灵秀南充、人文顺庆、山水高坪、忠孝嘉陵、古城阆中、亲水南部、有机西充、红色仪陇、浪漫蓬安、康养营山为主题的市域布局。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影响力;突出抓好香港纵横文旅、广东恒大旅游城、广东宜华康养、阆中木艺博物馆等十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林业”、“文化旅游+水利”、“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教科卫”、“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文旅融合重要产业,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我市文旅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另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升钟湖环湖景观道路及隧道工程、营山县旅游快速通道建设项目、黄金江岸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清泉寺文化特色小镇、中国西部红木家居文化创意项目、天宫特色旅游小镇、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南充西巷文化商业街建设项目等一大批文化和旅游项目,进一步繁荣南充文化旅游产业。(记者 易立权实习生 柴梓嫣 罗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阆中开创文化休闲度假新模式
下一篇:建8000米人工河道 嘉陵圣子河将清凌凌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