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南充新闻 > 正文

挑煤女工群雕 再现嘉陵江航运史
2019-08-05 10:01:29   来源:中新网   

  挑煤女工群雕

  昔日的挑煤女工陈科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南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一幕幕往事也给南充人留下了诸多记忆。昨(4)日,记者在白塔嘉陵江大桥顺庆岸滨江外滩见到了一组新近落成的挑煤女工青铜群雕,从而揭开了嘉陵江航运史最坚韧一幕。说起挑煤女工群雕,84岁的富顺籍挑煤女工陈科富抚摸着青铜群雕的粗犷纹理, 感慨万千,往事往景历历在目。

  繁盛时期 南充码头上千女工挑担卸货

  南充码头自古就是嘉陵江上最重要的水运码头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富顺船工为主的数千工人组建了南充火炬社, 主要负责南充码头至广元和重庆的水运任务。那时候,火炬社有很多大木船,每艘木船有六七名船工。

  “船往上游至广元一趟多则需要一个月, 往下游至重庆则需一个月以上。”据相关知情人士介绍,火炬社的船员非常辛苦,他们平时在家待岗,一旦有运输任务, 不管白天黑夜都要无条件离家起航。船到既定码头,还要排队卸货,有时等待的时间非常长。

  自从南充火炬社成立后, 南充码头运力大增, 每天南来北往的船只众多。 春夏江水丰沛季节是航运旺季,南充码头往往人头攒动,上千名女工忙着挑担卸货。南充城区从北向南,依次有上渡口、中渡口和下渡口。三大渡口即为三大码头。 每个渡口因河岸特点,又统领毗邻的几个小渡口。平时渡江船只可以依岸随处停靠,大船和货船则必须到三大货运码头停靠。

  那时候, 南充码头卸装货物几乎全部依靠人力用肩挑。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上下货物的力夫并不是什么精壮男子,而是南充火炬社的家属们,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 这些妇女除了日复一日劳作在码头之外, 还要照顾家里一大堆孩子。那个年代,主要大宗货物就是从外运入的煤炭, 娘子军因此被称为“挑煤女”。

  挑煤女工 “我当挑煤女工长达近30年”

  陈科富太婆就是当年的挑煤女工之一。据她介绍,她是富顺县人,自幼家贫,19岁时嫁给了大她6岁的船工谢江海。“丈夫人老实,我也没图他什么。”陈科富说,婚后她生下大儿子不久,丈夫和同事成建制地从富顺县调到南充。不久,她也带着大儿子来到南充与丈夫生活在一起。

  “船工当时工资每月不到10元。”陈科富说,当年丈夫随船外出,她在家里要养活4个儿子,非常不容易。当地相关部门为了解决船工家人的生计问题,加上码头缺少劳动力,于是将船工家属组织起来成立服务站,这就是享誉一时的妇女搬运队。“30多人一组,每组负责一艘货船货物的装卸。”

  陈科富介绍, 当时她力气大就选择了当挑工,一担煤炭重八九十斤,背上还要背着嗷嗷待哺的娃娃。 按照当时的运价, 一吨煤大家从货船通过数百阶石梯搬运到江岸上的露天货场堆放好,可以获得0.5元的酬劳。大家挣的酬劳扣除一定的管理费后, 由服务站按劳发给挑煤工。在货运旺季,一个满勤的挑煤工一个月可以挣上五六元钱,加上丈夫的工资,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家庭的开销。

  “挑煤很辛苦。 每到中午的时候,饥肠辘辘,肩上的担子就感觉格外沉重。”陈富科说,大家一咬牙一蹬脚,沿着岸边的石阶,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累得汗流浃背。像这样的工作, 很多人一干就是数十年。“我当挑煤女工长达近30年。 后来年纪大了,挑煤感到特别吃力,我便退了下来。”

  今非昔比 4个儿子都住进高楼大厦

  陈科富们的命运随着嘉陵江航道梯级开发而改变。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嘉陵江上的马回电站开建,嘉陵江航道逐渐进入“休眠期”。依靠航运而生的南充火炬社, 船工被迫分流,企业生命也就此结束。

  那时候,已步入人生暮年的挑煤女工,也歇挑转行谋生。陈科富说,她的4个儿子如今都已成家,儿孙满堂。“4个儿子分别依靠自己的力量购买了商品房,目前他们生活富裕。我除了有低保外,还有儿子们每月给的赡养费,日子也过得充实无忧。”

  “我在南充生活60多年了。”陈科富说,她见证了南充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嘉陵江两边的泥岸全部变成高大坚固的江堤,城市破败的瓦房变成了一栋栋电梯公寓和环境优美的多层住宅区。

  陈科富告诉记者,前不久,时隔30年的嘉陵江再次全江通航,大型船队通江达海, 她专门赶到嘉陵江边,就是想通过自己的眼睛,见证了这一时刻的难忘瞬间。

  “嘉陵江航道条件越来越好,两岸江堤越筑越高,城市建设越来越壮美,百姓生活也越来越甘甜,一切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陈科富说,自从滨江外滩塑起挑煤女工的雕塑后,她感觉这段有血有肉的奋斗史非常荣光,她也希望挑煤女工的奋斗精神能够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南充女儿。(罗天文/图 记者 张松/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充市举办离退休干部"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访谈
下一篇:游泳消暑 泳池更要“消毒”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