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热点聚焦 > 正文

投资1.5亿治理“嘉陵看海”将成记忆
2014-11-18 09:18:34   来源:   

  近年来,随着嘉陵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集雨量成倍增长,原有排水管网不堪重负,城市低洼区域时常受到内涝威胁。特别是每到夏季,一...
原标题:治理城市内涝“嘉陵看海”将成记忆

 

  近年来,随着嘉陵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集雨量成倍增长,原有排水管网不堪重负,城市低洼区域时常受到内涝威胁。特别是每到夏季,一些区域积水严重,让附近居民吃尽苦头。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嘉陵区政府多措并举,加快改造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内涝困扰居民出行

  “每逢降雨20毫米以上,长城中路与嘉兴路交会地带就会水流湍急。”11月12日,嘉陵区审计局的康先生对记者说,他住在长城中路,每逢下雨,出门不能穿皮鞋,只能穿雨靴,而且要在地势高的地方行走。

  陈寿路、学府路、长城路、南荣路、耀目路等处,是嘉陵城区内涝的重灾区。每逢暴雨,由于管道排泄不及,10多分钟,地下管道里的水就冲开井盖,在街面汹涌流淌,积水最深时,可达1.5米。

  “下水管网的建设缺乏前瞻性、科学性,设计标准偏低。”嘉陵区供排水中心主任王子春告诉记者,嘉陵城区的火花路、耀目路、茶盘路、滨江大道等区域由于地势低洼,排水管道用的是管径为30至60厘米的水泥管,所以一遇大到暴雨,就会“肠梗阻”,出现内涝现象。这种现象被市民戏谑为“下暴雨时,请到嘉陵看海”。家住南荣路的陈先生笑称,每年都可以在嘉陵城区就近参观“威尼斯”。

  管网改造增大泄洪流量

  为有效治理城市内涝,嘉陵区政府采取政府投资、EPC、开发商自主修建等方式,投资1.5亿元,改造地下管网,扩大管径,实现雨、污水分流。

  “低一点,再往左一点,好,就这样下放。”11月12日,记者在嘉陵城区嘉兴路看到,起重机师傅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把排水玻璃钢管慢慢放入地沟。

  “我们从4月18日开始施工,改造火花路至陈寿路至嘉兴路至学府路的雨污管网。”众友建筑公司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排水管道采用的是耐用的DN玻璃钢管,在陈寿路、火花路埋设内径为1.2米的玻璃钢管,在嘉兴路、学府路埋设内径为1.8米的玻璃钢管;排污管用内径为0.8米的玻璃钢管。“以前使用的30至60厘米口径的水泥管,口径小、容易破碎,排水能力有限。”李先生说,现在安装的玻璃钢管,按水速每秒1米计算,1.2米口径小管每分钟排水量达67立方米,1.8米口径大管每分钟排水量可达152立方米,可以直接把雨水从陈寿路、火花路、嘉兴路、学府路引往嘉陵江,0.8米口径的玻璃钢管把污水引往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除了改造旧城区的火花路、嘉兴路的地下管网外,耀目路至长城路至南虹路至滨江路排往嘉陵江的管网已完成设计,正在进行投资财政评审,将在随后展开投标工作,力争明年年初开工,整个管网工程预计在明年5月结束,届时,将彻底解决嘉陵城区内涝问题。

  河岸变身城市休闲长廊

  打造宜居新嘉陵,政府预计投资3569万元,重点建设白马新城小山子河截污干管。11月12日,记者在白马干道左侧看到,眼前是一条笔直的水泥梯形河道,梯形的腰上,水泥浇筑的菱形镂空护坡植满青草,绿意盎然。河道两边的石栏杆雕刻着花纹,旁边留有4米宽的绿化带,铺有人行步道,边上每30米装有一盏莲花形路灯。

  家住黄莲湾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小山子河两岸的污水直排入河,臭气冲天。”她说,现在好了,路好走了,河水变清澈了,有时可以看见白鹭在水里嬉戏。

  “上底宽8米,下底宽3米,高为2.5米,下底用水泥筑成。”施工负责人说,小山子河截污管道建设工程采用EPC方式,河道长950米。为了防止泥土被雨水冲刷,河道内坡用水泥浇筑,菱形镂空护坡植上了青草。建成后,允许每分钟最大排水量825立方米,只要不遇到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完全能够满足白马新城、黄莲湾社区下雨时的排水需要。

  “为了保证河水的清洁,在河道旁专门安了一根排污玻璃钢管,居民生活污水经过用户分管汇集到这根污水主管,再由这根主管把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负责人说,施工方按照嘉陵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小山子河打造成集排雨、观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设施。(杜小春 尹波)

 

相关热词搜索:记忆 城市

上一篇:4岁南充娃上江西卫视 获封高冷广场舞神
下一篇:城市发展快 南充新地图将面世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